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9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1047篇
测绘学   436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464篇
地质学   1682篇
海洋学   634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姬广义汪洋  夏希凡 《城市地质》2005,17(4):1-32,F0003
在燕山中段南麓的蓟县北部山区有着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北方中-新元古代正层型剖面标志碑就耸立在那里。对这一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和地质体真实位态的研究,不仅关系着对华北地区晚前寒武纪标准剖面可靠性的评价,也关系着燕山运动命名地的基本地壳结构的合理解析和我国北方中生代以来构造一岩浆活动序列的正确建立。本文展示的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可揭示:蓟县北部常州沟-杨庄一带的地质结构构造远不是我国大多数地学学者们对此描述的那样简单。调查区约200km。面积可代表燕山中段南麓的大面积中-新元古界分布区的基本地质结构构造特征。已识别出的18条断层和由其限制的21个以上构造岩片的现实位态表明,该地区地壳上部是由多个复杂地块堆叠构成的,主体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形成方式上以大规模多次不同方向运移的薄皮构造岩片叠覆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82.
柴北缘地区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沉积盆地大多具有前陆盆地层序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前陆层序和非前陆层序。柴达木盆地柴北缘层序地层格架主要包括非前陆层序的侏罗系和古近系以及前陆层序的新近系。通过井剖面层序分析结合有限的地震剖面,可以对柴达木北缘侏罗系划分7套III级层序。古近系—第四系划分11套III级层序。侏罗系属于非前陆期沉积,新近系属于前陆期沉积。通过柴北缘地区层序框架下沉积特征的解剖,表明柴北缘地区非前陆期遗迹化石以缺氧环境化石群为主,沉积相以河流-湖沼体系为特征。前陆期遗迹化石以陆相氧化河湖相环境化石群为主,湖退体系域(RST)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非常发育。柴达木盆地的沉积层序表现为受构造强烈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强烈活动期潮湿气候下层序表现为山前带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凹陷区形成退积式准层序组。干旱气候配合下的层序表现为多物源更加明显,山前带沉积物供应更加迅速,且沉积中心迁移强烈。  相似文献   
383.
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大跨公路海底隧道,其两端陆域段位于富水的强风化岩层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期间,部分断面发生了较大变形,超过了预留变形量,给二次衬砌的施工造成了影响,而且过大的变形有时还会导致隧道围岩失稳,应寻求一套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和施工记录,并结合数值方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锁脚锚管、加强临时支护及管井降水等工程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但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富水强风化岩层中修建大跨公路隧道时,将两种或多种工程措施的组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采用降水(连续墙)+加强临时支护+锁脚锚管的组合方案后,隧道的拱顶下沉减小了46 %~60 %,水平收敛也减小了约30 %。这些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84.
为深入了解岩溶地区不同水源转化机理,文章以Basic Hydrology System为平台设计了4组小尺度物理试验。分别对裸露型岩溶区裂隙管道地下径流衰减规律,覆盖型岩溶区土壤达西流、裂隙管道水流转化规律,地表径流、土壤达西流、裂隙管道地下径流三者在覆盖型岩溶区和不同覆盖厚度条件下的转化关系进行了物理模拟。通过试验数据并结合指数衰减方程,得到了裸露型岩溶区流量衰减系数与降雨强度的关系;覆盖型岩溶区以及不同覆盖厚度条件下PSSK(precipitation-surface water-soil water-karst water,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岩溶水)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385.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相互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是由于土壤表面Fe-OH,Al-OH的质子化造成的,因此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能力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密切相关,从而可变电荷土壤中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贡献比恒电荷土壤中的大。H+转化为可溶性铝的能力与土教育部 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随着H+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铝的含量也增加。可变电荷土壤中可溶性铝增加的顺序为红壤>赤红壤>铁质砖红壤,在H+的加入量小于15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当H+的加入量大于约15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略小于赤红壤,棕壤的可溶性铝明显小于红壤和赤红壤,但比铁质砖红壤高,恒电荷土壤的可变性酸量明显大于可变电荷土壤,但从总的看来,H+加入量的变化对可交换性酸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86.
1. IntroductionThe Tarim basin,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nd important areas of marine Cretaceous-Tertiary in China except for south Tibet, is very rich in oil and gas, such as Kekeya oilfield in southwestern Tarim and Kela2 gas field in northeastern Tarim. Because of the expansion, subduction of the oceanic crust of the Tethys and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 plate and the Eurasia plate during the Cretaceous-Tertiary, the Tethys transgressed into the Tarim basin from west to east fr…  相似文献   
387.
Deep-water gravity depositional processes and evolution in arc systems have become topics of intense research focus in recent year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o-evolution of volcanism and deep-water gravity flow deposits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based on petrology,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massive collapse of unstable sediments from the slope was triggered by volcanism,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slumping gravity flows. The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388.
1 Introduction Eosipterus yangi is the first pterosaur found from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Ji and Ji, 1997). Since then, more and more pterosaurs have been reported (Ji and Ji, 1998; Wang and Lü, 2001; Wang et al., 2002, 2005; Wang and Zhou, 2003, 2004; Lü, 2003; Ji et al., 2004; Lü and Ji, 2005a, b; Dong and Lü, 2005; Lü and Yuan, 2005; Lü and Zhang, 2005; Lü et al., 2006). Because Eosipterus yangi lacks skull, it is difficult to resolve its relationships to other pterodact…  相似文献   
389.
中国早白垩世今鸟类甘肃鸟的蹼足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生活的鸟类。玉门甘肃鸟的建立最初仅依据一件左足标本,直到最近又发现了少量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标本。本文描述了一件新的玉门甘肃鸟的完整后肢化石,标本在远端趾节之间显示出清晰的蹼的构造。这为玉门甘肃鸟具有发育足蹼的观点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玉门甘肃鸟也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适应于水生生活环境的鸟类。  相似文献   
390.
报道了首次在河南省汝阳县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从股骨近端的大小来判断,该股骨的实际长度可能超过2m,应属于巨型蜥脚类恐龙的股骨无疑。虽然化石破碎,种属的归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发现无论从晰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还是从地层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将该地区原认为属于古近系蟒川组的时代向前推至早白垩世晚期或晚白垩世早期,同时其下伏地层陈宅沟组也应划归白垩纪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