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8篇
  免费   1208篇
  国内免费   1709篇
测绘学   436篇
大气科学   1385篇
地球物理   1468篇
地质学   3190篇
海洋学   624篇
天文学   278篇
综合类   722篇
自然地理   70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茅山山脉东麓的砾岩层位和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茅山东麓砾岩层的实地研究,以5条剖面的岩性、产状和生物等特征为依据,将砾岩分为三类,并分别论述其层位时代。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612.
地幔对流及其对地壳表层拉张盆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近十年来在地幔对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板块俯冲后在地幔中的演化特征,以及地幔上升流即地幔柱的驱动机制和地质效应。特别介绍了地幔柱对地壳表层拉张盆地形成和充填过程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地幔柱活动在济阳坳陷的地质表现及其引发的火山岩浆活动、碎屑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演化的阶段性间接反映了地幔对流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613.
当前我国文武人才的地理分布与南北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才的空间分布规律体现着人才与经济、历史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选取17000多名教授和1600多名将军作文武人才的地理分析。教授工作地集中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四川、湖北、辽宁、江苏、陕西、广东、吉林、天津,籍贯集中的地区依次为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广东、湖南、山东、河北、天津,主要流入地区为北京、上海、陕西、吉林、黑龙江、天津,主要流出地区为浙江、江苏、河北、河南、福建、广东、山东。将军籍贯分布集中程度比教授更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如以县计,则集中在江西的兴国、永新、吉安,湖北的红安、大梧,安徽的金寨、六安,河南的新县,前面三县属中央苏区,后面五县属鄂豫皖苏区。工作在南方和北方教授数基本平衡,但籍贯在南方的约为北方的两倍,籍贯在南方的将军数为北方的两倍多。这种格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前的人才流向。近十年,人才流向和人才格局发生变化,不仅国内毕业生,而且国外留学人员也被吸引到南方沿海开放地区,为此,需要新的办法和政策。  相似文献   
614.
西藏高原地热活动,温泉分布与地球物理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西藏高原地热活动与温泉分布和各种地球物理场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地壳深部要素的统一解释。说明了西藏高原水热分布及其活动原因是由于地壳介质中温度很高,地壳中存在着物质的熔融或部分熔融所致。水热显示是受深部地壳构造与物质运移所制约,其热能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和岩浆上涌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615.
太阳风湍流和磁层亚暴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风的动量涨落将通过磁层边界在磁尾激发磁流体力学波。快磁声波携带扰动能量传到等离子体片中,发展为激波,或者通过激波的相互作用而耗散能量,使等离子体加热。等离子体片中的随机费米加速机制,使麦克斯韦分布尾巴部分的高能量粒子被加速到更高能。在宁静态时,加热、加速与耗散过程平衡。当太阳风的动量或者其涨落较大时,整个加热和加速过程加剧,更多的高能粒子产生,并从等离子体片中逃逸,形成高速的等离子体流注入近地轨道和极区,表现为磁层亚暴过程。利用这种机制,可以解释地球磁层亚暴的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616.
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区域地震间关系的初步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大气中存在一种压力波,其周期为几十秒至500秒;幅值在5-100帕(1帕=1牛顿/米2=0.01毫巴)之间,大都在二、三十帕左右;主周期变化很小,呈一组一组的形式出现,每组三、五个波,波形光滑,容易识别;其水平波速为10米/秒的量级,是一种横波。 对于所研究的地方性地震,约有70%在震前30小时内出现这种压力波。  相似文献   
617.
山东水资源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近39年山东省水资源的历史倾向性、阶段性、周期性,研究了水资源总量及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大且呈快速下降态势,其中,地表径流量的下降尤为明显;水资源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通过分析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但降水对水资源,特别是对地下水分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持续性。建立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未来水资源总量进行预测显示,1998 ̄20  相似文献   
618.
通过对一次典型弓状降雹回波区的流场进行反及特点分析,发现用矩不变量法反演出的回波区流场结构,与藤田关于弓状回波的概念模式非常吻合,利用该方法估测出的流场,散度场、涡度场所表现出的信息,与降雹实况是一致的,该研究可为中小尺度强天气的监测,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流场资料。  相似文献   
619.
中国地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胡荣明  石广玉 《大气科学》1998,22(6):917-525
根据国内测定的排放因子数据和国家、部委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排放源数据,得到的中国大陆的1°×1°网格精度的SO2的排放分布,计算了中国地区人为扰动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应用近期开发的二维能量平衡模式计算了由该种气溶胶所引起的中国地区地面温度变化。模式结果表明,最大辐射强迫和最大地面温度变化都集中在中国的沿海和四川地区。最大辐射强迫达3 W/m2。  相似文献   
620.
After the filling up of the Hsinfengkiang Reservoir Kwangtung Province, seismicity w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majority of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deep water gorge close to the dam, concentrated within a northwest belt. They are usually of shallow focal depths. A strong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6.1 took place on March 19, 1962, about two and a half years since the impounding of the reservoi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data from geodetic leveling and the spectra of seismic waves, the fault parameters of the main shock were determined. The fault plane solutions of 150 small earthquakes, occurring within a period of 18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in shock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amplitudes of the first motion of P wave. The directions of the earthquake generating stress of about 2000 small earthquakes were obtained by smoothing the first motion patterns. Displacement field and stress field in the rock bodies underneath the reservoir caused by the loading of the reservoir water were calculated. Variations of the velocity ratio of the P and S waves prior to the main shock and several strong aftershocks were analys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eismicity as well a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we endeavour to discuss the cause of reservoir impounding earthquakes at Hsinfengkiang. We have the opinion that the penetration of water along fissures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the main shock of March 19, 1962 at Hsinfengki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