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1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877篇
海洋学   228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7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池永翔 《江苏地质》2015,39(4):697-701
通过对福建省台风暴雨特征的详细分析,结合沿台风“莫拉克”路径对省内新发生滑坡进行的追踪调研,总结出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发生的背景环境,分析了台风暴雨各个特征要素与滑坡之间的关系:滑坡与台风中心登陆区域及登陆后的运行轨迹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台风登陆当天降雨对滑坡起决定性作用,当台风登陆当日降雨量达到100 mm或60 mm的3 h极值降雨量时,易触发“即雨即滑”群发式小型浅层土质滑坡。  相似文献   
152.
藏北戈木错渐新世碱性钾质火山岩中单斜辉石斑晶普遍出现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结构,多具有"绿核辉石"的结构特征。通过矿物电子探针测得"绿核辉石"的核部有高Mg#和低Mg#两种不同成分,两者都不同程度发育有筛孔状熔蚀结构,环带结构主要发育在辉石的幔部到边部,与绿色核部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幔部环带结构的成分变化范围相对较窄。"绿核辉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反映了同源碱性钾质岩浆在壳内岩浆房中发生了岩浆补给-混合作用,复杂的环带结构记录了混合岩浆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53.
通过铜陵地区已知矿集区和覆盖区多金属态测量,不仅确定了深穿透测量在矿集区的有效指示作用,同时,根据不同景观区、不同金属态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指出了覆盖区具指示意义的元素金属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寻找隐伏矿床提出了新的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154.
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标定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区域上涉及中国上、下扬子地区,包括中国地层表中的青白口系、南华系和震旦系,时代上分别对应国际地层年代表中拉伸系、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传统划分是以晋宁运动(四堡运动)为标志划分为中元古界和新元古界,近年来,通过地层中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的测定,华南地区新元古代年代表已进行了有效年代学标定,突出了地层对比的可靠性和新的构造观点解译。华南古陆构造演化研究需要以构造为纲,明确了古陆周缘地层发育了中元古代晚期相关沉积记录,而华南古陆内部,特别是江南造山带为武陵运动的构造运动产物。本文将报道桂西地区青白口系拱洞组底部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数据(799.8±5.5)Ma,江西与湖南交界长安组底部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70±10)Ma,湘西北长安组底部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58.6±5.4)Ma和湾溪口村长安组冰碛岩距底部十多米处获得凝灰岩锆石年龄(743.8±4.1)Ma。上述年龄进一步提供华南地区冰碛岩地层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5.
融合光谱-空间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增量分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俊淑  江南  张国明  李杨  吕恒 《测绘学报》2015,44(9):1003-1013
提出了一种融合光谱和空间结构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增量分类算法INC_SPEC_MPext。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提取高光谱影像的若干主成分,利用数学形态学提取各主分量影像对应的形态学剖面(MP),再将所有主分量影像的形态学剖面归并联结,组成扩展的形态学剖面(MPext)。将MPext与光谱信息相结合以增加知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未标记样本的有用信息,优化分类器的学习能力。不断从分类器对未标记样本的预测结果中甄选置信度高的样本加入训练集,并迭代地利用扩大的训练集进行分类器构建和样本预测。以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AVIRIS Indian Pines和Hyperion EO-1Botswana作为测试数据,分别与基于光谱、MPext、光谱和MPext融合的分类方法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在训练样本数量有限情况下,INC_SPEC_MPext算法在降低分类成本的同时,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6.
朱小三  钱荣毅  王永  董进  迟振卿  姚培毅 《地质学报》2015,89(12):2236-2249
查明泥河湾盆地新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序列及基底的分布与赋存形态是研究泥河湾盆地形成机制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泥河湾盆地桑干河与壶流河交接处附近采集了四条测线的反射地震数据,通过对精细处理后的地震剖面进行详细分析,在剖面上厘定了三个具有明显强反射标志的地层,即古近系的玄武岩、侏罗系上统的含煤地层和侏罗系下统的含煤地层;其中,新近系沉积层与古近系玄武岩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为0.3~0.6s,深度范围为300~500m,而第四系泥河湾组底界由南西到北东逐渐加深,其界面深度为200~300m;侏罗系上统含煤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在0.8s上下波动,其深度约为1200m,探测出侏罗系上统顶界面的深度范围为800~1100m;侏罗系下统含煤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双程旅行时为1.0~1.4s,深度范围为1800~2000m,由此推测出中生界侏罗系与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分界线的深度为2000m左右;根据地震反射波阻抗差别推测出新元古界和太古界地层的分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现的时间约为2.5s,其深度为4000m左右。本研究通过四条反射地震测线的数据基本上查明了泥河湾盆地位于探测区处第四系泥河湾组底界面的深度分布范围及起伏形态、侏罗系上统顶界面和下统底界面的大致埋深,为查明泥河湾盆地新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序列提供了基础性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7.
针对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以红色陆相沉积岩为主的白垩纪—新生代地层中普遍存在古地磁数据磁倾角偏低的现象,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中部大姚地区古近纪陆相红层进行了磁倾角偏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川滇地块内部古近纪陆相红层古地磁数据不存在明显的磁倾角偏低的现象。结合前人对川滇地块内部古地磁数据及周缘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活动演化历史研究,确定川滇地块自中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内部表现为刚性旋转,楚雄地区则发生局部构造旋转叠加。  相似文献   
158.
科技名词中文译名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础。新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如何及时发现并确定新生术语的中文译名是一项普遍的社会需求。介绍了一套全新的天文学英语新词自动提取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脚本过滤、术语识别、正则表达匹配等多种方法,能够自动追踪Ar Xiv论文数据库的更新,分析天文学论文的内容,生成推荐术语列表,从而将学科专家从繁重的科技新词收集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更能体现专业素养的新词审定工作当中。这个系统将为推动天文学等基础学科的新词收集,乃至学科标准化等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9.
The JHKL' photometry and 2.3–4 μm spectrophotometry of some M giants, S type stars and carbon star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in combination with IRAS data, the energy spectra in 1–100 μm of S type stars are intermediate between those of M giants and carbon stars, which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spectrophotometry in the near infrared shows that, besides carbon stars, which have HCN and C2H2 strong absorptions at 3.1 μm, some S type stars have the similar but weaker absorption in the same spectral region. However, no trace of any absorption at 3.1 μm can be seen in M giants. These results probably provide more evidence for the M-S-C sequence in the late stage of stellar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0.
From magnetograms of the active region 15266 obtained at Yunnan observatory we found that 1) an inverted field configuration and a twisted neutral line are both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high-energy flare eruptions. After the flares, the field configuration and the neutral line revert to more stable states. 2) Most of the flares of the present region occurred away from the neutral line; those near the line occurred either in regions of high field gradient or in the vicinity of Severny's “neutral po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