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5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1359篇
测绘学   344篇
大气科学   1221篇
地球物理   1278篇
地质学   2880篇
海洋学   553篇
天文学   196篇
综合类   512篇
自然地理   70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77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1 毫秒
801.
东亚大气环流由冬向夏的转变时间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及CMAP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大气环流由冬转夏的可能时间及其特征。结果表明,3月底4月初,东亚与西太平洋对流层纬向热力差异由东暖西冷转为东冷西暖,对流层低层大陆高压东移,使得纬向气压梯度发生逆转。与此同时,对流层低层偏南风建立,经向垂直环流也发生季节逆转。同时,3月底4月初华南已出现持续性降水雨带。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东亚大气环流可能在3月底4月初已经由冬季型开始转为夏季型。  相似文献   
802.
多部雷达联合估算淮河流域降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勇  胡雯  何永健  叶金印 《气象科学》2010,30(2):268-273
以淮河流域内6部CINRAD雷达基数据资料以及高密度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为源,在应用多种方法进行降水估算和校准,并采用主成分集成方法进行集成应用的基础上,采用"先估算降水再拼图"和"重叠区域选取最大值"的方法来进行整个流域的降水估算结果拼图,从而实现了整个淮河流域的降水估算。从2007年7月初降水过程应用结果来看,经过校准以后估算误差在45%以下,并且能够反映出缺少地面雨量观测站的区域的降水分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淮河流域降水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3.
一次α中尺度低涡暴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WRF模式对2007年4月21—22日的一次中α低涡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模拟,结果表明:(1)该低涡的产生与湖北西部的地形条件有一定的联系,低压倒槽系统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环流背景,反演自FY-2 C卫星的TBB资料较好地反映了该中α低涡的整个活动过程。(2)对低涡发展最强阶段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分析表明,低涡右侧为较强的上升运动,而其左侧则为下沉运动,在中低层冷空气上部有南侧暖湿空气上爬造成的次级上升运动;低涡左侧存在较明显的湿斜压锋区,后部则有明显的干冷气切入;南风风量对总体水汽输送的贡献要大于西风风量。(3)WRF模式中NOAH和热扩散陆面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NOAH方案更加有利于低涡中心的发展,因此能够产生较热扩散方案更强的中心区降水,但是这种增强作用主要分布在低涡区附近,其他地区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04.
史朝  何建新  刘艳 《气象科学》2010,30(2):245-249
首先分析了X波段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估计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然后分析了信比、积累阶数对降水估计精度的影响,明确雷达系统本身的测量误差所能达到的理想程度,结果表明在双通道的积累次数M=64,信噪比SNR=10dB的条件下差分反射率的σ(ZDR)=0.32dB,则相应R(Z,ZDR)的降水估计精度最好能达到44%,同样条件下差分相位的σ(ΦDP)=0.08°,那么在降水率R=50mm/h时R(KDP)的降水估计精度最好能达8.6%。  相似文献   
805.
福建省冬季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福建省66个气象观测站1960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暴雨资料,分析了福建冬季暴雨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冬季暴雨主要发生在闽西;福建冬季暴雨主要是南支槽东移、切变线维持和冷空气南下影响所致;冬季暴雨的产生与充沛的水汽、对流不稳定和辐合上升运动密切相关,但大气层结比汛期暴雨要稳定得多;冬季暴雨异常与500 hPa大气环流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关系密切,它们可能主要通过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福建冬季暴雨异常。  相似文献   
806.
闪电定位系统及GPS在某防雷工程设计中的结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某防雷设计项目中应用闪电定位仪及GPS对建设项目的精细化的精度要求进行实际对比分析,提出实施精细化防雷工程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07.
山西省高速公路大雾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已经运营和拟建的高速公路沿线17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的分析,应用统计预报方法和诊断分析方法对山西省高速沿线大雾预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预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将两种方法集成后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08.
何翔 《地震研究》1991,14(4):339-346
本文利用云南省跨断层短水准测量资料,提出且证实了一个新的观点:在地震平静期点位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地震前不同测点间的不同变化是一种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09.
From the approximately volume-limited Luminous Red Galaxy (LRG) sample of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Data Release 6 (SDSS DR6), we construct three LR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g-r color, which have the nearly same number density, to investigate the color dependence of clustering properties of LRGs. It is found that the blue galaxies have a more filamentary distribution than red galaxies, and that the bluest LRGs preferentially inhabit the dense groups and clusters. But in three LRG samples with different u-g color, we do not observe the tendency for clustering properties of LRGs to significantly change with color. We preferentially conclude that the clustering properties of LRGs are not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olors.  相似文献   
810.
The first complete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light curves in B and V bands of the short-period binary system, RV Psc, are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ight curves of RV Psc are symmetric and belong to the EW type rather than the EA type as described in the 4th edition of the GCVS. Photometric solutions were derived by using the 2003 version of the Wilson–Devinney (W-D)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RV Psc is a marginal contact system (f=5.8%±6.6%) with a mass ratio of q=0.5978±0.0096.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components is only 17 K. Analysis of the O-C curve suggests that the period of RV Psc shows a long-term continuous decrease at a rate of dP/dt=?5.89×10?8 days/year. The long-time period decrease, the marginal-contact configuration, and the astro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binary system, all suggest that it is a newly formed marginal contact binary from a case A mass transfer and will evolve into a normal overcontact bin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