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9篇
  免费   3339篇
  国内免费   1992篇
测绘学   815篇
大气科学   2147篇
地球物理   2484篇
地质学   5778篇
海洋学   1275篇
天文学   457篇
综合类   911篇
自然地理   1263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621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566篇
  2019年   658篇
  2018年   709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41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9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9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pH值对单环刺螠呼吸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H值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呼吸排泄的影响,采用静水密封法,研究了不同pH值(5、6、7、8、9)对体质量5.65±1.06g单环刺螠耗氧率、排氨率、能量代谢率、O/N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单环刺螠耗氧率、排氨率、能量代谢率、O/N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环刺螠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pH值为8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单环刺螠耗氧率与pH值之间的拟合方程为:OR=-2.977X2+55.188X-176.380,R2=0.937.单环刺螠排氨率的变化与耗氧率相似,在pH值为7时排氨率达到最大值;pH值为9时排氨率最小,与pH值为8的组差异不显著(p0.05).排氨率与pH值之间的拟合方程为:NR=-0.350X2+4.442X-6.822,R2=0.724.单环刺螠能量代谢率、O/N值均随pH值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方程分别为:M=-0.040X2+0.424X-0.044,R2=0.937;A=0.053X2+1.879X-7.470,R2=0.901.pH值为8的环境中,单环刺螠体内蛋白质代谢水平最低,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研究表明,单环刺螠在一定pH值范围内可以通过调整生理代谢水平适应水体pH值,其适宜生活在弱碱性水中,生存最适pH值为8.  相似文献   
222.
阿尔泰南缘东段变形岩石磁组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组构是指岩石磁化率的各向异性,磁组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变形分析。阿尔泰南缘东段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是磁各向异性度P值大,反映本区总体韧性剪切变形强烈。萨尔布拉克—科克萨依脆性劈理化带和玛因鄂博韧性剪压构造带的E>0占优势,磁面理发育,部分样品磁线理发育,反映变形以压扁变形为主,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伴随弱的左行剪切;达拉维孜—阿热勒托别韧性流变构造带和锡泊渡—富蕴深层次变晶糜棱岩带E>0和E<0均存在,磁面理和磁线理均发育,反映以剪切变形为主;其中达拉维孜—阿热勒托别构造带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为左行剪切,而锡泊渡—富蕴构造带主压应力方向为SN向,为右行剪切。在达拉维孜—阿热勒托别构造带中的哈腊苏铜矿和卡拉先格尔—老山口一带一些叠加蚀变矿化的强变形岩石的P值明显减小,说明在韧性变形之后发生过矿化热液作用导致磁化率各向异性发生了均一化。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可以认为萨尔布拉克—科克萨依构造带、达拉维孜—阿热勒托别构造带和玛因鄂博构造带构成一个完整的板块碰撞聚合带,而锡泊渡—富蕴构造带可能为在古生代期间被强烈改造的具有前震旦纪结晶基底的微大陆的残留(或断片)。  相似文献   
223.
文章对非开挖导向孔三维轨迹设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对该系统近两年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并通过一个典型工程实例介绍了软件模拟施工环境和设计轨迹的过程。通过用户反馈信息的搜集,介绍了软件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改进方案,并对软件的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4.
为研究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开展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④正构烷烃OEP接近1.0,无明显奇偶优势,受轻微生物降解影响,正构烷烃多表现为双峰型(c18/c25),(nC2+nC22)/(nC28+nC29)值为0.54~1.01,显示重烃组分占绝对优势;Pr/Ph值范围在0.51-0.82之间,具有植烷优势。②烃源岩样品组成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5-g,萜烷〉四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字形分布,Ts/(Tm+Ts)为0.45-0.50。⑧C27规则甾烷/c∞规则甾烷略小于1或者接近1.芳烃化合物DBT/P为0.05-0.09。根据这些特征并结合干酪根同位素及正构烷烃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规律,认为该区域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形成于浅海还原环境,且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根据常量、微量元素指标并结合有机地化指标刻划出从灯影组到牛蹄塘组和明心寺组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将牛蹄塘组烃源岩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寒武世初始快速海侵阶段,第二阶段为深水还原高有机质产力阶段,第三阶段为海水缓慢变浅高有机质产力阶段,而到了明心寺组沉积时期为浅水氧化非烃源岩阶段。  相似文献   
225.
新疆温泉县达巴特铜矿火山机构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研究确定了达巴特铜矿与-火山机构密切相关,该火山机构由火山管道相的流纹质熔岩和次花岗斑岩组成,铜矿化主要产于火山管道两侧,并指出应在火山管道南侧下盘寻找隐伏铜矿体。  相似文献   
226.
红土型金矿床综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 ,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红土型风化作用及其对矿床与矿化带的影响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红土型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以铁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为主 ,如针铁矿、赤铁矿、铝土矿、高岭石及石英等 ,与其未风化的母岩相比 ,含有相当高的铁和铝。红土型风化过程中 ,易溶元素均不同程度地被淋滤 ,而难溶元素则相对富集。红土型金矿床就是在这样强烈的风化作用中由原生的金矿化带进一步富集而成 ,并可形成极富的矿体。金矿体常常赋存于风化壳的上部 ,易于露天开采。目前 ,在澳大利亚、巴西、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均发现了红土型金矿床。红土型风化剖面一般可分为 5个特征带 ,由上而下为 :表土带、铁质带、斑点带、浅色带、腐岩带 ,下面即为未风化的母岩 ,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铁质带和斑点带中。红土型风化壳厚度变化很大 ,薄则几米 ,厚可达数百米。金在风化过程中往往向矿化带两侧运移 ,矿体常呈上宽下窄状。次生金常呈自形晶、树枝晶、浑圆状及不规则状产出 ,并常常与铁质结核共生。一般地说 ,次生金的成色很高 ,因为红土型风化作用常常是在氧化并且酸性的地球化学环境中进行 ,金和银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运移 ,局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可导致金的沉淀 ,而银的氯化物则较稳定 ,?  相似文献   
227.
基于褐煤直接液化特性与煤性质的关系,从煤岩组分和煤质基本性质出发,结合前人对与褐煤直接液化相关的煤岩组分和煤质指标研究成果,通过采样测试与收集数据,探讨了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矿6煤层煤岩组分、灰分、挥发分、H/C原子比对其直接液化的影响,提出了褐煤作为直接液化的指标要求范围。结果表明:该煤层活性组分(腐植组和稳定组)含量较高,挥发分含量大于35%、H/C原子大部分大于0. 70、浮煤灰分大部分小于10%,符合液化指标要求,可作为较理想的直接液化原料煤。  相似文献   
228.
白杨水源地座落在渭河下游重镇——渭南市西北约5km处,为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巨厚,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按含水介质的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4个含水岩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机制、储存运移过程、排泄开采条件,本文结合环境同位素(包括14C、13C、3H、D和18O)对水源地地下水年龄、地下水运动速率以及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同位素测定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3H含量较高,河水补给量占1/2  相似文献   
229.
胜利油田火山岩单个包裹体碳同位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赫英 《地质科学》1998,33(3):380-383
近年来,在我国东部陆续发现了一些二氧化碳气藏,对其成因,不少学者有过讨论, 得出许多重要认识。  相似文献   
230.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文论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内潮汐沉积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该内潮汐沉积发现于浙江省桐庐县桐君山地区上奥陶统上部,具有典型的对偶层双向递交层序。据其岩类组合和层序特征,可将其定为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相。其中发育有特征的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其沉积特征表明形成于开阔的深水斜坡环境,这种对偶层双向递交层序可能为内潮汐的大潮和小潮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