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5篇 |
免费 | 803篇 |
国内免费 | 9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4篇 |
大气科学 | 759篇 |
地球物理 | 1086篇 |
地质学 | 1996篇 |
海洋学 | 521篇 |
天文学 | 254篇 |
综合类 | 422篇 |
自然地理 | 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31篇 |
2019年 | 267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264篇 |
2015年 | 227篇 |
2014年 | 259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49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200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57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9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82.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兰伯特裂谷东缘普里兹湾东岸,该地区主要出露一套麻粒岩相变质岩,前期对原岩时代、变质过程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对于变质杂岩的层序和变形过程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发现拉斯曼丘陵地区变质杂岩总体成层有序,在此基础上建立拉斯曼岩群,并将其划分成6个岩组,原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拉斯曼岩群经历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变质作用的叠加,变质程度均达到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拉斯曼丘陵地区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总体上构成往北东东方向翘起的复式向斜构造,几个岩组的分布也显示由东向西逐渐变新。东部米洛半岛一带明显叠加了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拉斯曼岩群经历了6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包括新元古代格林维尔期(D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期变质变形作用(D2,D3,D4,D5)以及中新生代伸展作用(D6)。目前岩石中保存的主变形面理是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两次构造热事件的复合型面理,主要是泛非事件形成,格林维尔期变形面理呈残留状。综合拉斯曼岩群变质年龄及早古生代进步花岗岩体形成时代,认为D2~D5变形时代为550~500 Ma左右。因此,拉斯曼丘陵地区变质变形特征显示,中元古代拉斯曼岩群经历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两次重要的造山作用,以及冈瓦纳大陆的裂解。 相似文献
83.
“碧利斯”(0604)暴雨过程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碧利斯"(0604)暴雨增幅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资料, 将降水分成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 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云微物理特征和过程的差异, 探讨了不同类型降水对暴雨增幅的贡献, 结果指出:(1)暴雨增幅前, 降水基本为层云降水, 对流降水只存在于零星的几个小区域, 暴雨增幅发生时段, 对流降水所占比例较暴雨增幅前有显著增加, 平均降水强度达层云降水强度的3倍多。(2)暴雨增幅时段, 云系发展更加旺盛, 云中各种水凝物含量较增幅前明显增加, 其中, 对流和层云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但对流降水区增加更显著;而无论增幅前还是增幅时段, 对流降水区云中水凝物含量均要明显大于层云降水区, 并且两者的这种差异随着地面降水强度的增强而增大。(3)暴雨增幅前后, 对流降水区雨滴的两个主要来源最终均可以追踪到云水, 通过云水与大的液相粒子(雨滴)和大的固相粒子(雪)之间、以及大的固相粒子(雪和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造成雨滴增长, 并最终形成地面降水, 而层云降水区中与雨滴形成相关的上述主要云微物理过程明显变弱, 但层云降水区中暴雨增幅时段的上述过程又要强于增幅前, 说明层云降水对暴雨增幅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84.
推覆构造是一种和油气有关的重要构造形式,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前陆,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对油气的生成、储集、运移、圈闭和保存条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从漠河盆地、海拉尔盆地到二连盆地内的中生代推覆构造,组构了大兴安岭西盆地群推覆构造.本文通过对三个盆地五种推覆构造的地震学研究,将其推覆方向归结为两类:第一类由北西向南东推覆,在三个盆地中表现明显;第二类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在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内有显示.认为第一类推覆作用来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的闭合;第二类推覆作用来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85.
分析评价西北区域参加实验室比对的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总结实施实验间比对工作的经验,提高实验室检定/校准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参加比对的计量检定实验室分别对气压、温度、湿度、风速比对样品进行比对试验,用归一化偏差(En)进行统计分析。2011年西北区域气象计量检定的温度、湿度、气压实验室比对结果为满意,风速实验室比对结果为较满意。该次比对的实验数据客观、真实、可信,是对各参加比对实验室检定/校准能力的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各技术机构检定装置的测量能力、检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西北区域气象计量标准装置的现状。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通过对地形通视分析的基本设想的描述及其实践途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结合实例阐明了计算机自动进行通视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处理技巧,并附有具体程序。 相似文献
88.
89.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属于被动探测,抗干扰能力强,如果能和其他探潜手段相配合将极大地提高航空搜潜的效率。针对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是否能够用于探测潜艇的问题,依据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结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重力梯度计算的潜艇模型,分别给出了潜艇外壳、内部质量亏损产生的重力垂直梯度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精度重力梯度仪可探测的潜艇重力垂直梯度值进行了计算,从航空反潜的角度对探测潜艇效果进行了分析。经计算表明,如航空重力梯度仪精度达到10~(-2) E,将具备一定的实际探潜效能;如精度达到10~(-4) E,反潜机搜索宽度可与现有航空磁性探潜相当。 相似文献
90.
M. Saif Ur Rehman J.-I. 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10(4):865-87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iosorption of an azo dye (Methylene blue) by a wetland phytomass (Typha angustata) under post-phytoremediation scenario. Thus, the phytomass was used without any chemical modification. The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ontact time and temperatures (25–45 °C) on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ene blue (MB)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attail phytomass (CP). More than 80 % of MB dye was removed from the aqueous solution within first 10 min of the experiment. Langmuir isotherm was modeled to describe the monolayer adsorption of MB dye (R 2 = 0.995) wit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8.1 mg/g at 25 °C.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dequately described the kinetics of absorption process (R 2 = 0.999). The adsorption of MB on the cattail phytomass was a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process that was governed by chemisorption. Hence, CP could be applied as a potential low cost biosorbent to treat dyeing wastewat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