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7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674篇
地球物理   1055篇
地质学   1885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253篇
综合类   397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韩广  尤莉  程玉琴 《中国沙漠》2016,36(4):1087-1096
对13个气象台站2014年5月上旬逐时风况的分析发现:(1)受高空槽和地面低压的影响,科尔沁沙地冷锋过境时瞬时风速8h内快速增加到10m·5s-1以上,风向转为西北风;(2)上风向锡林郭勒草原的冷锋推进速度约为12.5m·5s-1,科尔沁沙地主体部分则降到9.21m·5s-1,总体推进速度因地而异;(3)风速的功率谱以大兴安岭东麓的林西县幅值最大,科尔沁左翼后旗最小;(4)沙地和草原两地区分别存在区域性10h、25h和2h、4h周期性,而冷锋过境引起的强风周期性不明显;(5)常年稳定而频繁的冷锋过境,不仅造成了沙丘的形态变化和不同程度的位移,而且还塑造和维持着该区沙丘群的多种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2.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n artificial dyke in Chonsu Bay (CBD) on the organic carbon (C(org)) cycle, we measured excess (210)Pb activities, C(org) and nitrogen content in sediment cores. The C(org) oxidation rates (C(ox)) on the surface sediment and benthic nutrient fluxes were also quantified with an in situ benthic chamber. The higher excess (210)Pb inventory, C(org) and nitrogen in cores near the CBD indicated lateral transport and local, massive deposi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due to tidal circulation altered by artificial dyke construction. The C(ox) in sediment near the CBD was about twice as high as that out of the bay,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benthic re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benthic flux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ate were four to six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utside the bay, corresponding to 141% and 131% respectively,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刘涵  张侠 《极地研究》2017,29(2):245-255
近些年来南极科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南极条约》的发起者和南极条约体系的管理者,美国始终站在南极科学研究前沿,对维护其国际南极事务领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953—201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了7 759个南极科研项目,通过统计分析对项目投入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分析:南极项目投入、南极科研各学科投入、科研大项目以及合作机构。研究发现:(1)1953年至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美国南极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重视力度不断增加,促进了美国南极政策的落实和发展;(2)美国各大科学指导机构出台的前瞻性文件对引领美国南极科考发展方向起到重要作用;(3)NSF充分利用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设施,搭建科研支撑平台,与之展开长期南极科研项目合作;(4)NSF重视科研大项目的开展,这些大项目站在南极科学前沿,引领美国南极科研更好地发展;(5)NSF通过学校、社会、媒体多个渠道开展南极教育,增进群众对南极了解并培养科研人员来维护美国在南极的科考领先地位。上述研究发现为中国南极科研政策制定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沙粒的表面磨蚀效应是地表产尘、释尘的重要机制,针对干湖盆泥漠地表开展磨蚀释尘实验研究,对理解干湖盆地表风蚀过程及盐碱尘暴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采自西居延海干涸湖盆泥漠地表土样进行室内磨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粒级(细、中、粗)沙粒不同落沙角度(30°,45°,60°)的磨蚀效应。结果表明:(1)泥漠地表磨蚀实验中能够产生明显释尘效应的沙粒粒级阈值为中沙(0.25 mm<Md<0.50 mm);(2)磨蚀粒径粒级相同时,磨蚀角度会对泥漠地表磨蚀释尘速率产生影响,磨蚀量的角度排序为60°>30°>45°,但同一粒级3种角度下的磨蚀释尘率差异不显著。(3)磨蚀角度为45°时,计算了泥漠地表的质量磨蚀率与能量磨蚀率,其中中沙为0.04 g·kg-1、0.43 g·J-1,粗沙为0.08 g·kg-1、0.74 g·J-1,极粗沙为0.26 g·kg-1、2.54 g·J-1;在磨蚀沙粒粒级倍增而磨蚀角度不变情况下,泥漠地表磨蚀释尘率与能量磨蚀率未发生正比例线性增长变化。  相似文献   
15.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 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 μm和70~650 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 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 μm和2~10 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 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 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渠坡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晗  汪明元  黄斌  杨洪 《岩土力学》2007,28(Z1):599-603
对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渠坡这种较新的膨胀土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在考虑土工格栅与填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膨胀土吸水膨胀、软化特性等膨胀土渠坡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渠坡数值计算的新思路,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了验证。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膨胀土渠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约束作用,是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19.
I INTRODUCTIONThe settlement of particles in fluid has been stud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hydraulics, metallurgy andchemistry since the middle of 19 century because of its great importance. Although the settlement ofsingle particle and group settling velocity of uniform particles in still water are relatively well-studied, yetthe settlement of non-uniform particles in flowing water lacks understanding. For instance, Cunningham(1910), Richardson (1954) and Batchelor (1972), have obtained…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极端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妍  冯起  李宗省  王钰  宋智渊  张晗 《中国沙漠》2014,34(3):814-82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气象灾害事件也随之增加。鉴此,本文利用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流域23个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做了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夜间和白天极端低温日数显著减少,极端气温昼指数显著增大;气温日较差变化幅度很小,霜冻日数显著减少,生长季长度明显加长,冰冻日数2000年后增加;夜指数增大幅度大于昼指数,秋、冬季极端气温升高幅度大于春、夏季。(2)极端降水指数增大趋势明显,雨日降水总量、连续五日降水总量和中雨天数均展现出增大态势,反映出连续降水事件的增加;极端降水量事件增大显著,但雨日降水强度变化不大;除最多连续无降水日数外,极端降水日数指数展现出增大趋势;降水日数夏、秋季节分配趋向均匀化;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单次降水时间持续加长和中雨日数增加的贡献;高海拔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