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5篇
  免费   792篇
  国内免费   904篇
测绘学   215篇
大气科学   713篇
地球物理   1044篇
地质学   1856篇
海洋学   489篇
天文学   251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4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埃达克质岩石是高Na、Al和Sr、低Y和HREE以及Nb、Ta亏损的钠质花岗质岩石,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是早期(太古宙)大陆壳主要组分,成分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这些成分独特的岩石总体上认为是俯冲洋壳、下地壳和拆沉的下地壳中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综述我们近年来在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和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实验研究成果:相平衡实验和熔体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过程中金红石是导致TTG/埃达克岩浆Nb、Ta亏损的必要残留矿物,从而否定了前人“TTG由无金红石的角闪岩熔融产生”的观点;证实金红石仅仅在压力1.5GPa以上才能稳定存在,从而限定TTG/埃达克岩熔体必定产生在大约50km以上,表明TTG/埃达克岩是在相对较深的含金红石榴辉岩相条件下熔融产生的。矿物(石榴子石、角闪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熔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测定和部分熔融模拟结果进一步限定俯冲洋壳和下地壳起源的TTG/埃达克岩浆由含金红石角闪榴辉岩熔融产生,而拆沉下地壳起源的埃达克岩浆的产生要求软流圈地幔高温,由无水或含有少量含水矿物的榴辉岩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992.
Short time‐scale radio variations of compact extragalactic radio quasars and blazars known as IntraDay Variability (IDV) can be explained in at least some sources as a propagation effect; the variations are interpreted as scintillation of radio waves in the turbulent interstellar medium of the Milky Way. One of the most convincing observational arguments in favor of a propagation‐induced variability scenario is the observed annual modulation in the characteristic time scale of the variation due to the Earth's orbital motion. So far there are only two sources known with a well‐constrained seasonal cycle. Annual modul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a few other less well‐documented objects. However, for some other IDV sources source‐intrinsic structural variations which caus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variability time scale were also suggested. J1128+592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highly variable IDV source. Previous, densely time‐sampled flux‐density measurements with the Effelsberg 100‐m radio telescope (Germany) and the Urumqi 25‐m radio telescope (China), strongly indicate an annual modulation of the time scale. The most recent 4 observations in 2006/7, however, do not fit well to the annual modulation model proposed befor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is discrepancy. (© 2007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993.
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徐晗  朱以文  蔡元奇  朱方敏 《岩土力学》2005,26(12):1957-1962
针对降雨入渗土坡的稳定问题,建立一个考虑水力渗透系数特征曲线、土-水特征曲线以及修正的Mohr-Coulomb破坏准则的非饱和土流固耦合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雨水入渗下非饱和土边坡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数值模拟,得到非饱和土边坡变形与应力的若干重要规律。研究成果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使用1981年到2003年月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资料,计算了青海湖地区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该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历史演变,发现其值在增大,尤其是从1996到2003年,青海湖地区的植被覆盖度都为正距平,NDVI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0-3。四季的植被覆盖度均为增加趋势,夏季增加最多。月平均温度与月植被覆盖度、春夏季降水与夏秋季植被覆盖度显著正相关。因此,热量条件和春夏季降水是影响青海湖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95.
Euloma changshanense Lu采自浙江江山下奥陶统,是一个蜕壳老壳的部分及自由颊腹边缘的印痕。从这后期破损的残壳分析其蜕壳过程,认为两自由颊在头前中间连接,蜕壳时在虫体拱曲时脱落于头前,但还在新壳之上,后被新的虫体顶走,只残存自由颊腹边缘在头前的印痕。这反映了三叶虫在蜕壳过程中有一停顿休息时间,而新的虫体常常顶走或拖走老的头壳上的自由颊和唇瓣,使老壳留下缺失的背壳部件。蜕壳过程是瞬间发生的,即只有原地埋葬才能保存这一状态,说明当时三叶虫处于比较宁静的水中,又处于沉积物供给充足的环境,在蜕壳过程中或不久即被沉积物掩埋。浙江江山印渚埠组的厚度较大,上面直接覆盖着大湾阶底部的Azygograptus suecicus带;而相邻不远的江西玉山印渚埠组顶部,上覆为玉山阶的底部Tetragraptus approximatus带,证明印渚埠组是穿时的。而两个地方的印渚埠组顶部都常产有Euloma changshanense Lu,说明此三叶虫虽为下奥陶统常见化石,但延续时间较长,在特马豆克晚期到整个玉山阶都存在,也说明印渚埠组沉积厚度较大,但整个沉积环境变化不大,即使三叶虫Euloma changshanenes等种属也很少变化。这是研究三叶虫蜕壳及其生态替换、演变的好层位。  相似文献   
996.
997.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我校制定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及课程结构体系,总结了培养计划的基本特点,并对落实该计划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测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应用阶段加热技术 ,对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和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榴辉岩进行了包裹体 CO2 的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表明 ,橄榄岩的δ1 3C值变化较大 ,从 - 2 2 .8‰到 0 .7‰ ,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δ1 3C值 (- 2 8‰~- 2 0‰ )特征 ,指示中国东部地幔流体中 CO2 的碳同位素组成是不均一的 ,反映了地壳有机碳与原生地幔碳的混合特征。大别造山带榴辉岩的 δ1 3C变化从 - 18.5‰到 4 .6‰ ,同样明显不同于前人报道的低 δ1 3C值 (- 30‰~ - 2 0‰ )特征。榴辉岩的低δ1 3C值指示了板块俯冲前其玄武岩原岩受到地表含有机碳流体蚀变后的碳同位素特点 ,而较高的δ1 3C值反映了板块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受淋滤大理岩的富 CO2 流体叠加的退变质效应。橄榄岩包体和超高压榴辉岩的轻碳同位素共同特点反映了板块俯冲引起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再循环 ,指示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含有丰富的地壳有机碳组分  相似文献   
999.
韩美 《地球科学》2000,25(6):599-603
运用野外实地考察、钻孔勘探、室内样品分析等方法, 对山东蓝宝石的赋存特征与规律进行了研究, 对蓝宝石的质量做了深入探讨, 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今后找矿和加工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辽东区域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巴资源一号卫星 CCD传感器接收的辽宁省营口幅数据 ,从几何精度、空间分辨率、数据噪声等方面 ,进行了图像数据质量评价 ,认为从总体上讲 ,达到了设计要求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指出 ,CCD传感器在稳定性和同一性方面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