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19篇 |
免费 | 24519篇 |
国内免费 | 133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86篇 |
大气科学 | 7303篇 |
地球物理 | 10015篇 |
地质学 | 36963篇 |
海洋学 | 10529篇 |
天文学 | 611篇 |
综合类 | 4397篇 |
自然地理 | 76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3篇 |
2024年 | 2054篇 |
2023年 | 2234篇 |
2022年 | 3740篇 |
2021年 | 4324篇 |
2020年 | 3635篇 |
2019年 | 4083篇 |
2018年 | 3453篇 |
2017年 | 3258篇 |
2016年 | 3413篇 |
2015年 | 3886篇 |
2014年 | 3689篇 |
2013年 | 4423篇 |
2012年 | 5018篇 |
2011年 | 4875篇 |
2010年 | 4878篇 |
2009年 | 4568篇 |
2008年 | 4354篇 |
2007年 | 4074篇 |
2006年 | 4002篇 |
2005年 | 3240篇 |
2004年 | 2378篇 |
2003年 | 1685篇 |
2002年 | 1770篇 |
2001年 | 1648篇 |
2000年 | 1301篇 |
1999年 | 576篇 |
1998年 | 191篇 |
1997年 | 120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61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52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13篇 |
1979年 | 39篇 |
1978年 | 14篇 |
1976年 | 11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2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北阿尔金蛇绿岩带是分布在阿尔金山北缘的一条蛇绿混杂岩带,超基性蛇纹岩岩块、基性岩墙、辉长岩块及基性熔岩组合是该带东段阿克塞蛇绿岩的典型组合形式。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阿克塞蛇绿岩超基性蛇纹岩以富MgO、贫Al_2O_3、P_2O_5、CaO和K_2O为特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较平缓,比值接近于1;基性熔岩类中TiO_2为0.86%~1.80%,Al_2O_3为12.00%~14.85%,CaO介于4.89%~19.23%之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基性岩墙中TiO_2介于1.08%~2.44%之间,Al_2O_3含量为11.07%~13.26%,Na_2O(1.20%~2.28%)K_2O(0.80%~1.38%),稀土元素总量介于48.65×10~(-6)~124.04×10~(-6)之间,平均92.95×10~(-6);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2.22~4.45之间,总体表现为大洋中脊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阿克塞蛇绿岩形成于514.6±8.8Ma,为寒武纪,表明在早古生代北阿尔金洋已完全打开,并连通了红柳沟—阿克塞。 相似文献
222.
YANG Minghui LI Liang ZHOU Jin JIA Huichong SUN Xiao GONG Ting DING Chao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5,89(5):1636-1648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Hangjinqi area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not well known, compared to the other areas of the basin, despite its substantial petroleum system.Restoration of a depth-converted seismic profile across the Hangjinqi Fault Zone(HFZ) in the eastern Hangjinqi area shows one compression that created anticlinal structures in the Late Triassic, and two extensions in ~Middle Jurassic and Late Early Cretaceous, which were interrupted by inversions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Early Cretaceous and Late Cretaceous, respectively.Hydrocarbon generation at the well locations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COB) began in the Late Triassic.Basin modeling of Well Zhao-4 suggests th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of the northern Shanbei Slope peak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predating the inversion in the Late Cretaceous.Most source rocks in the Shanbei Slope passed the main gas-migration phase except for the Hangjinqi area source rocks(Well Jin-48).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the COB are likely to have migrated northward toward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traps along the HFZ because the basin-fill strata are dipping south.Faulting that continued during the extensional phase(Lat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Hangjinqi area probably acted as conduits for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Thus,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traps to the north of the HFZ might have trapped hydrocarbons that were charged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in the COB since the Middle Jurassic. 相似文献
223.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梁山地区的辉长岩侵入到古生代滩间山群及超基性岩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幔特征.选自其中的锆石明显具岩浆型锆石特点,4个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均为谐和年龄,206Pb/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96.3±6.2)Ma,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从而间接地否定了本区滩间山群的时代为晚奥陶世-志留纪的认识.辉长岩与滩间山群是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的组成部分.此类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确定对柴北缘榴辉岩、滩间山群时代及大地构造性质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4.
藏北申扎地区上二叠统木纠错组的建立及皱纹珊瑚组合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申扎县城东南木纠错南东岸附近发现一套巨厚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组成的岩系,厚达2348m。该岩系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并于其底部发现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珊瑚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indicumcrassiseptatumWu和LiangshanophyllumstreptoseptatumWang两种,与其共生的还有Lobatophyllumzakan-genseWu和WaagenophyllummegacolumetumWu,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晚二叠世早期特有的皱纹珊瑚动物组合,命名为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yllum组合。将含有这一珊瑚化石组合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岩系另建立新组———木纠错组,该组在层位上相当于中国南方上二叠统的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225.
豫西熊耳山寨凹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寨凹钼矿床位于河南熊耳山地区,是新近发现的穿插于太古宙太华岩群深变质岩中的辉钼矿石英脉型钼矿床.为了获得该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从10件采自辉钼矿石英脉的样品中挑选出辉钼矿单矿物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10件辉钼矿样品22次测定结果的年龄最小值为(1 680±24)Ma,最大值为(1 831±29)Ma.其中10件辉钼矿粗粒(自然粒度)状态下13次测定结果的等时线年龄为(1 686±67)Ma,MSWD=16;4件研磨后粉末状辉钼矿9次测定结果的等时线年龄为(1 804±12)Ma,MSWD=1.09.两条等时线的仞始<'187>Os值在误差范围内接近于0,表明<'187>Os全部由Re衰变而来.上述结果表明,寨凹钼矿床形成于17~18亿年的中元古代早期,是目前中国已知最老的钼矿床,为中元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伸展-裂解环境中构造-岩浆热事件所伴随的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与熊耳群火山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辉钼矿的Re含量为4.832×10<'-6>~0.665×10<'6>,平均3.045×10<'-6>,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围岩地层.东秦岭地区从元古宙到印支期、燕山期的铜矿化构成该区的钼成矿谱系,寨凹钼矿床可能是该谱系中最早的端员. 相似文献
226.
227.
228.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的关系与油气侵位对成岩作用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大,而且中部含油组合中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二者的相关性好于下部含油组合中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油气注入储层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储层的成岩作用,保护孔隙,而且油气注入越早,越有利于孔隙的保护。 相似文献
229.
松辽盆地反转期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的构造反转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保存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往的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晚期经历了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多期反转.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进行剖面与平面的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嫩江组沉积末期为南北向差异升降活动,未引起地层褶皱变形和构造格局的改变,该期形成了区域伸展不整合面;明水组沉积末期松辽盆地从区域拉张转为挤压,盆地表现为东西向缩短,构造格局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反转构造,该期构造反转奠定了盆地现今的构造格局.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松辽盆地不同方向的反转构造带为明水组沉积末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