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1篇
  免费   2229篇
  国内免费   3439篇
测绘学   1728篇
大气科学   1236篇
地球物理   1646篇
地质学   6220篇
海洋学   1497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707篇
自然地理   1259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659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848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61.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cGIS是目前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空间分析技术在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地进行了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评价,其高效特点使工作强度大大减小,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地下水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62.
锡的成矿与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为深入了解不同的岩浆组成及流体变化对锡分配行为的影响,以不同化学组成的凝胶和不同的流体分别作为初始固液相,进行了锡在流体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行为实验研究。实验温度为850℃,压力为100 MPa。结果显示,当液相为0.1 mol/L的HCl时,熔体组成的变化对锡的分配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锡在流熔体间的分配系数DSn随熔体中碱质(Na2O K2O)含量、钠钾(Na/K)和碱铝(AlK/Al)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小;在固相(富钾过碱质熔体)不变的前提下,DSn随流体相中H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流体相中HF及K 、Na 浓度的改变对DSn影响不大;流体Cl-浓度和酸度升高有利于锡分配进入流体相。  相似文献   
963.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前人对其成矿热液来源、物质来源,铀的迁移沉淀机制、碱交代及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铀源体中的晶质铀矿及富铀矿物在深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被氧化而进入成矿热液中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大量幔源F和放射性衰变诱发产生的氧及碱交代溶蚀作用,热液中的大部分U6 主要被S2-和Fe2 等还原剂在浅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还原成矿;给出了一种较简易的物质来源定量方法和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64.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试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力达100kPa的干燥曲线;滤纸法可用于测量土体的基质吸力与总吸力;Dew-point电位计可用于量测土样总吸力变化,尤其适合渗透吸力的量测;TDR探头适合于量测小于300kPa的基质吸力。用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可以进行SWCC测试,测试范围主要取决于陶土板的进气值。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对测得的含水量、吸力数据进行拟合,对于预测非饱和土力学性质、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及分析边坡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由于准确测试SWCC难度较大,并且测试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根据土体孔隙大小分布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预测SWCC,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5.
准噶尔永进地区深部储层的保存与发育机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油气勘探向深部发展,在深部寻找优质储层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永进地区位于准噶尔腹部中石化中部3区块,勘探目的层埋藏深,大于5000m,储层多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因此,在该地区深部寻找相对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意义。该地区发育区域性不整合,即J/K不整合。在不整合形成期间,大气淡水具有高的流速和相对开放的流体环境,可以溶蚀易溶矿物并将溶蚀产物带离出溶蚀区;颗粒包壳可以抑制石英加大和碳酸盐矿物沉淀,保存原生孔隙和形成的次生孔隙;永进地区油气充注早,早期的油气充注改善了流体成岩环境,抑制胶结作用,同时,其携带的有机酸溶蚀易溶矿物,产生次生孔隙,油气早期充注从两个方面改善储层。  相似文献   
966.
鲁山县四棵树河流域位于豫西伏牛山巨大的伏牛岩基东麓。区内山势陡峭,具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暴雨,近期最大雨量116.9mm/h,日降雨达446mm。山洪泥石流是区内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灾害,它具有暴发频次高、暴发突然、流速快、破坏性大等特点,常冲毁道路、耕地和房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对区内山地地形、气候、暴雨特征、岩性、土壤、泥石流及其造成的灾害状况等的调查、分析、研究,基本探索出泥石流运行轨迹即地表径流形成区、泥石流形成区、泥石流流通区、泥石流堆积区。根据上述特征,因地制宜地配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综合防治,重点对泥石流沟实施工程布防措施和山坡实施水土保持生物工程措施,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从而达到标本兼治,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7.
东昆仑南部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东大滩—东温泉地区的路线地质观测与构造填图,在东昆仑南部发现晚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低角度逆冲断层,早二叠世大理岩和早三叠世砂板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新统—始新统风火山群紫红色砾岩和渐新世砖红色砂砾岩之上,形成大量不同规模的飞来峰;沿主逆冲断层发育厚层断层角砾岩与断层泥,局部形成碳酸盐质糜棱岩。东昆仑南部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时代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主要形成、活动时期为26~13.5Ma;估算最小逆冲推覆距离为30~35km,最小逆冲推覆运动速率为2.4~2.8mm/a。东昆仑南部晚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与现今山脉快速隆升存在着动力学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68.
东北地区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全新世气候变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作为一种地质信息载体,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泥炭地研究的意义更为显著。笔者针对近年来东北地区泥炭地研究的多种成果,对该区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和区域气候变迁历史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①东北地区泥炭有三次沉积高峰,分别始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与晚全新世初期;②该区10000a以来大体上经历了冷湿-温暖适宜-凉湿-温暖偏干-冷干-寒冷略湿-变暖这样一个气候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69.
北秦岭二郎坪群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重晶石岩和铜多金属矿床。重晶石岩贫Al2O3、TiO2组分含量;富集热液组分As、Sb、Ba、Ag和Hg;微量元素U/Th>1;低ΣREE(平均值27.78×10-6)、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具明显Eu正异常、Ce负异常及与大西洋TAG热液区热液沉积物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这些特征揭示研究区重晶石岩是热水沉积成因型。热水沉积重晶石岩与铜多金属矿床的紧密联系说明,研究区铜金属矿床是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0.
降雨在地表上随地形流动自然形成沟谷线、汇流区、分水岭等流域形态,研究地表流水线的数字模拟对数字流域水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数字地表流线模型的概念,只考虑地形因素,利用等高线图建立一个能获得区域内每滴雨水沿地表流动的轨迹模型.并运用地图代数的距离变换对等高线及所在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距离度量,研究了数字地表流线模型的建立方法.实验表明,该模型利用距离变换信息而不是高程计算流向,可避免DEM高程误差对流向、流线的影响,且不需要在DEM上进行复杂的洼地、平地的识别与处理.该模型对原始数据要求不高,能有效应用于沟谷线的自动提取、汇流区自动分割和分水线网络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