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测绘学   237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258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以地籍测量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代地籍调查的特征,结合湖北省安陆市城镇地籍调查项目的实际工作和成功经验,对地籍调查工作进行了各个方位的理性分析,提出了现代地籍测量完善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地籍调查工作中的一些实际矛盾。并对实施方案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2.
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论文选择SO2、NOX、PM2.5、CO和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指标,选择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表征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以武汉市为例,综合应用耦合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研究2类指标之间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 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颗粒物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的趋势,其中SO2、PM2.5和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中心聚集现象,而NOX和CO聚集现象不显著,且与道路分布明显相关;AOD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的趋势。② 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颗粒物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越靠近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弱;越远离主城区,空间非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显著;SO2排放量与AOD在武汉市远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大于0.7,且耦合度指数小于0.3,呈现较强的非协同耦合特征,NOX、VOCs、PM2.5的排放量与AOD在武汉中心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小于0.5,且耦合度指数大于0.5,协同耦合现象较为显著。③ 基于时空非协同耦合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建议: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不显著的城市中心城区,以本地减排治理为主;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显著的远城区,应在污染溯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协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3.
Th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hydrolase-producing strain EP-1 was isolated from seawater and identified as Paenibacillus pabuli. Furthermore, a homogeneou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hydrolase from Paenibacillus pabuli EP-1 was purified by combining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and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with a purification fold of 90.69 and recovery of 16.23%.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urified polysaccharide hydrolase revealed a molecular mass of 38 k Da and optimum activity at 45℃ and pH 6.0. The polysaccharide hydrolase maintained its stability within a wide range of pH(3.0–12.0) and thermal stability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below 50℃. The presence of Hg2+, Fe2+, Mn2+, Co2+ and SDS notably decreased hydrolase activity, and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formaldehyde, acetone, DMF and acetonitrile completely inhibited hydrolase activity. The purified hydrolase had no activity on agar, carrageenan, gellan gum, sodium alginate, or starch, but effectively hydrolyzed the polysaccharide from Ulva prolifera. The Km and Vmax values of this hydrolase were 43.84 mg m L-1 and 4.33 mg m L-1 min-1, respectively. The sequenc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lase was an endoglucanase.  相似文献   
54.
The patterns of C:N:P stoichiometry across ecosystems are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The stoichiometry of nutrients at the leaf and root level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but relationships of other plant organs, such as stems and the reproductive organs, remain unclear. We collected 228 samples of leaves, roots, stems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from 11 common plant species at 25 sit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C:N:P stoichiometry both within and across plant organs. The average C concentrations in the roots, leaves, stems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were 427.32, 410.51, 421.11 and 416.72 mg g~(-1), respectively. The shoot tissues(leaves, stems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roots. The N and P concentration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in the same organ.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s(N and P) and nutrient ratios(C:N, C:P and N:P)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cross all pairwise organ combinati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alpine perennial herbs share similar evolutionary histories and have constrained patterns of covariation for C concentrations, with differential patterns for N and P stoichiometry across organs. Our data also indicate that covarying sets of nutrient traits are consistent across environments and bio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demonstrate convergent evolution in plant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extreme alp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55.
矿业城市受到矿山开发与城市扩张的双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煤矿城市河南省鹤壁市为研究区,根据汤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设定5种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情景,采用SWAT模型模拟分析5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以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70—20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流域内蒸散发量、土壤下渗量和地下径流量年均分别减少-1. 48 mm、-0.38 mm、-0.29 mm,地表径流量年均增加0.76 mm,汛期与非汛期径流增加;在不同水文年份,土地利用变化对平水年的年径流影响最为明显,对枯水年年径流的影响大于丰水年。本文主要提出了以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该方法对矿区范围内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6.
针对D-InSAR地震形变监测中存在LOS(line of sight)视线向模糊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一种融合升降轨不同视线向干涉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同震形变场的方法。以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为例,基于研究区的Sentine1_1A数据和SRTM(1″)DEM数据,采用二轨差分的D-InSAR技术,融合升降轨LOS向以及自定义视线向的干涉测量数据进行联合解算,获取了研究区三维同震形变场,解决了单一轨道雷达LOS提取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地表三维形变场的问题。实验表明,此次地震造成了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地表的沉降和东南向的滑移,并通过震区形变剖面图和形变等值线图,分析了形变场的空间分布以及此次地震所造成地表断裂的位置,认为此次地震与塔藏断裂、虎牙断裂存在关联性,其运动形式为主动盘逆冲的走滑型地震。  相似文献   
57.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基墨里大陆和泛华夏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了4000 km 长的基墨里造山带。位于三大陆之间、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 甘孜地体的造山属性的确定,对于探索松潘 甘孜锂矿链的成因有重要意义。松潘 甘孜地体西部和北部的早侏罗世陆相火山岩、底砾岩和煤系地层(~201 Ma)不整合在晚三叠世褶皱地层及花岗岩体之上,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时限提供了直接证据。松潘 甘孜地体中的甲基卡、可尔因、扎乌龙和白龙山 大红柳滩等稀有金属矿集区具有共同特征:赋存在由核部高分异S型花岗岩和幔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组成的片麻岩穹隆构造中、经历了巴罗 巴肯变质作用、含锂伟晶岩脉侵位在花岗岩体上部的伸展空间。通过对松潘 甘孜地体区域地质调查和对矿集区的变质、变形、岩浆和成矿作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出该地体经历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基墨里造山过程:① 230~220 Ma:地壳缩短和加厚阶段,以盖层大规模强烈褶皱、逆冲带,盖层与基底之间向南的滑脱变形为特征,伴随深熔和巴罗式变质作用;② 220~190 Ma:地壳减压折返阶段,大量花岗岩侵位在中晚三叠世浊积岩中、形成片麻岩穹隆并伴随巴肯式变质作用。由于花岗质岩浆的高度分异及岩浆不混溶作用,导致侵位在片麻岩穹隆顶部伸展空间的伟晶岩稀有金属富集成矿。此外,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JSD)揭示了甲基卡矿集区多层次穹状花岗岩席控制含锂伟晶岩脉的成矿机制,推测大规模中下地壳基底深熔驱动岩浆上升,岩浆体沿上地壳中的构造面推叠形成岩席。  相似文献   
58.
基于海滩地形动力学、遥感影像的风险预识别以及现场排查等方法,对西涌滨海旅游区海滩裂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地形动力分析结果显示,西涌滨海旅游区泳场逐月平均沙滩类型大部分是沿岸沙坝和裂流沟槽交替的沙坝型(B),风险等级高;影像特征判断该沙滩属于沿岸沙坝和裂流沟槽交替的沙坝型(B)或者低潮位附近伴有冲流沙坝及裂...  相似文献   
59.
以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九龙江口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泉州湾省级湿地保护区3个红树林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底栖软体动物在中等尺度下的共存格局及机制。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基于蒙特卡洛的零模型和网络分析探讨底栖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利用raup-crik零模型识别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测定底栖软体动物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漳江口、九龙江口和泉州湾湿地共发现37种底栖软体动物,底栖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物种数及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显著。软体动物的共存格局呈现非随机分散和模块化,这些格局同时受到决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的调控作用,其中,物种竞争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社会服务最基本的承载体,公共服务设施分配的公平与否,事关城市健康发展和社会公正运行.目前由于城市微观尺度人口数据的缺失,鲜有研究将供给侧(公共服务设施)与需求侧(人口)统一起来.鉴于此,论文以互联网地图API为支撑,建立了5min、10 min、15min三个层级的社区生活圈,并模拟了高分辨率、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