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42846篇 |
免费 | 19936篇 |
国内免费 | 45335篇 |
测绘学 | 4775篇 |
大气科学 | 21934篇 |
地球物理 | 13773篇 |
地质学 | 40108篇 |
海洋学 | 17584篇 |
天文学 | 823篇 |
综合类 | 5018篇 |
自然地理 | 4102篇 |
2024年 | 342篇 |
2023年 | 767篇 |
2022年 | 1308篇 |
2021年 | 1703篇 |
2020年 | 2636篇 |
2019年 | 5971篇 |
2018年 | 5988篇 |
2017年 | 5679篇 |
2016年 | 5715篇 |
2015年 | 5300篇 |
2014年 | 4761篇 |
2013年 | 5415篇 |
2012年 | 5351篇 |
2011年 | 5228篇 |
2010年 | 5124篇 |
2009年 | 4454篇 |
2008年 | 3759篇 |
2007年 | 3685篇 |
2006年 | 3299篇 |
2005年 | 3026篇 |
2004年 | 3205篇 |
2003年 | 2753篇 |
2002年 | 2539篇 |
2001年 | 2213篇 |
2000年 | 1856篇 |
1999年 | 1666篇 |
1998年 | 1682篇 |
1997年 | 1748篇 |
1996年 | 1350篇 |
1995年 | 1304篇 |
1994年 | 1171篇 |
1993年 | 1137篇 |
1992年 | 974篇 |
1991年 | 727篇 |
1990年 | 706篇 |
1989年 | 573篇 |
1988年 | 495篇 |
1987年 | 391篇 |
1986年 | 314篇 |
1985年 | 249篇 |
1984年 | 279篇 |
1983年 | 166篇 |
1982年 | 200篇 |
1981年 | 151篇 |
1980年 | 109篇 |
1979年 | 112篇 |
1978年 | 46篇 |
1977年 | 46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对宝墩遗址T3321剖面第9~13层(深度为150~308 cm)的53个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结合AMS 14C测年和考古断代,恢复了遗址区全新世适宜期至4300 cal.a B.P.前后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演变过程。遗址区古环境演变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阶段1(7400~6500 cal.a B.P.)和阶段2(6500~6000 cal.a B.P.)的孢粉组合反映了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植被景观,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阶段2环纹藻属(Concentricystes)的出现以及大量蕨类植物的增加暗示着遗址区开始出现湖沼。阶段3(6000~4700 cal.a B.P.)主要以稀疏乔木、灌木及陆生草本为主的植被景观,本阶段后期气候由暖湿向冷干方向发展;环纹藻属比例在本阶段达到剖面最大后逐渐降低,表明遗址区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后逐渐减小。阶段4(4700~4300 cal.a B.P.)为古蜀先民在遗址生活时期,孢粉组合反映出人类活动明显增强。T3321剖面孢粉所揭示的古环境演变趋势与西南地区中晚全新世以来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的过程基本一致。阶段3和阶段4孢粉组合的变化揭示了古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产生深刻影响。陆生草本植物,尤其是伴人植物的增多以及湖沼面积的减少反映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以及农业种植活动的出现。
相似文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涉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nterferometric reflectometry,GNSS-IR)技术能探测浅层地表的土壤湿度。针对多系统组合的土壤湿度反演问题,基于轨迹聚类方法,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格洛纳斯(GLONASS)、伽利略(Galileo)导航系统的信噪比观测数据中提取多径干涉相位,利用经验模型求解轨迹聚类后的土壤湿度估计值,以加权平均方式得到系统组合后的估计结果。结果表明,BDS、Galileo反演精度相当且优于GPS、GLONASS,基于轨迹聚类的多系统组合土壤湿度估计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041 4 cm3/cm3,相比于单系统的综合反演精度提升约16.3%,相比于单系统的最佳频段反演精度提升约5.2%,所提方法能有效监测土壤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针对目前径向点质量方法在反演GRAC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时变地球重力场信号时条带噪声和泄漏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附有方差约束的径向点质量方法(Variance Constrained Radial Point-Mass Method,VCPM).该方法利用质量块的先验方差信息设计正则化矩阵对质量变化反演进行空间约束,同时为了解决单一的正则化参数不能适应全球质量变化大小不均匀的问题,构建了迭代的正则化处理策略.为了检验VCPM方法的可靠性,本文反演了2003-01-2014-11全球地表质量变化,并与GRACE球谐位系数法、GLDAS2.1水文模型、CSR (University of Texas 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德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与JPL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 RL06 Mascon数据在全球的均方根误差、长期趋势、周年振幅以及局部的冰冻圈、陆地流域质量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VCPM与CSR Mascon在全球、陆地和海洋区域的RMSE按面积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2 cm、4.16 cm和1.25 cm,在全球和陆地区域均低于CSR Mascon与JPL Mascon的相应RMSE (2.22 cm和4.62 cm),在海洋区域仅略大于CSR Mascon与JPL Mascon的RMSE (1.18 cm);在8个陆地流域和内陆海域的时间序列对比中,VCPM与两种Mascon数据在扣除季节项和趋势项后的相关系数在绝大多数区域仍能达到0.86以上;另外相对于传统点质量方法和球谐位系数法,VCPM能有效抑制南极和格陵兰岛等区域的泄漏误差.这表明本文所提出的VCPM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条带误差、抑制海陆信号泄漏且大幅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从而为计算高精度高分辨率地表质量变化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