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8篇
  免费   2141篇
  国内免费   3286篇
测绘学   1563篇
大气科学   1372篇
地球物理   1582篇
地质学   6024篇
海洋学   1520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690篇
自然地理   1421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609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589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40篇
  2007年   714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的开发。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和决策支持模块四大部分,四大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成为一体化系统,对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2.
基于2004-2018年面板数据,借助空间错位、均方差分解、冷热点分析、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索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指数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地区间的差异;2)长江经济带冷热点时空演化总体呈"东集西散"的特征,东部地区集聚特征趋于弱化,中部集聚范围趋于扩张,西部较为稳定;3)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影响,总体空间错位影响因素为生活垃圾清运量、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多源于生态环境系统.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消解长江经济带空间错位态势的治理和发展性建议,一方面丰富和拓展了国内旅游空间错位领域的研究范畴和视角,另一方面为降低该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错位程度以及促使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基于MAPGIS建立地球化学图形-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建立地球化学图形-数据库过程分为已建立常规地球化学数据库和未建立常规地球化学数据库,其主要区别是采样点位是否具有地理位置坐标.以未建立常规地球化学数据库的情况为例,介绍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和管理地球化学图形-数据库的思路、过程和方法,并简单介绍了利用建立的图形数据库进行检索和地球化学专题图件制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王少怀  何升    黄宏祥 《地质通报》2014,33(09):1425-1429
硫铟铜矿(CuInS2)是一种罕见的铟独立矿物,在中国未曾报道过。在研究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矿石矿物组成时,首次发现了硫铟铜矿。硫铟铜矿通常见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东南矿段铜矿体中出现了硫钨锡铜矿、硫钼锡铜矿、硫铁锡铜矿、硫砷锡铜矿、锡砷硫钒铜矿、似黄锡矿、辉钼矿等高温矿物,指示紫金山矿床深部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流体中In、Sn、Pb、Zn、Mo、W含量较高,具有斑岩型等中高温热液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5.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 周边地区普遍有感, 并导致多条高铁线路临时停运. 本文利用这次地震获取的大量烈度计加速度记录, 基于正在进行系统研发的机器学习地震预警方法模块, 对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警进行了回溯验证. 结果表明: 在地震发生后3.1 s, 震级估计为6.5级, 且震级估计误差不受信噪比和震中距变化的影响, 随着首台触发后时间的增加, 震级估计逐渐接近实际震级. 对于现地地震动速度峰值PGV(Peak Ground Velocity)预测, 各个台站在P波到达后3 s时, 预测PGV与观测PGV呈现1:1线性关系, 随着P波到达后时间窗的增加, 预测PGV逐步接近观测PGV, 且PGV预测误差不受信噪比和震中距变化的影响. 现地台站仪器烈度阈值设置为Ⅵ度时, 报警成功、误报、漏报的百分比分别为99.53%、0%、0.47%, 平均预警时间为19.62 s, 且地震烈度Ⅵ度区内没有发生误报和漏报; 现地台站仪器烈度阈值设置为Ⅶ度时, 报警成功、误报、漏报的百分比分别为99.77%、0%、0.23%, 平均预警时间为9.69 s, 且地震烈度Ⅶ度区内没有发生误报和漏报. 此次回溯验证结果表明: 机器学习方法在这次地震中可以得到鲁棒的震级估计和现地阈值报警结果, 并为该方法的在线测试以及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升级提供可行性依据; 其次, 在这次地震事件中, 烈度计可为预警提供额外的作用, 这也为烈度计在未来地震预警的研究和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6.
97.
陕西省近47a来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陕西省78个气象观测台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陕西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47a来陕西地区的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18.4mm/10a,主要表现为春秋季降水的减少;降水日数的变化呈减少趋势,递减率为3.2d/10a,主要体现在小雨和中雨事件频率的下降;但是平均降水强度总体呈微弱的增强趋势,主要原因是大雨和暴雨频次的增加。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雨日减少,但暴雨增多,强度增强,该区域降水有向不均衡、极端化发展的趋势,旱涝灾害也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98.
针对墙背倾斜预应力锚索格构梁的受力规律成果较少的现状, 论文采用Midas/GTS软件, 建立北京门头沟锚索格构梁倾斜的三维实体模型, 对比分析了直立、墙背倾斜80和70时的墙背应力、弯矩及水平变形, 以及墙背的侧向土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倾角70断面的锚索轴力、水平位移和弯矩都最大, 直立断面最小。建议在预应力锚索格构梁尽量选取直立断面。  相似文献   
99.
内蒙古狼山山脉西侧分布有大面积的晚古生代岩浆岩,时代集中在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石炭世角闪辉长岩、花岗闪长岩体出露于潮格温都尔镇西侧。角闪辉长岩体呈岩滴状产出,被花岗闪长岩体侵入,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角闪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29.0±2.3 Ma,花岗闪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1.1±0.9 Ma~330.0±4.2 Ma。花岗闪长岩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富钠(Na2O=3.48%~4.46%),高钠钾比值(Na2O/K2O=1.03~2.39),钙碱性系列,P2O5-SiO_2之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Ⅰ型花岗岩的特点。Hf同位素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角闪辉长岩及花岗闪长岩均来自于受地壳混染的亏损地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角闪辉长岩及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一致,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弱的负Eu异常;角闪辉长岩富集Ba、Sr,亏损Nb、Ta、Zr、Hf;花岗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Sr,不同程度地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反映了岩浆弧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早石炭世狼山地区侵入岩岩石组合为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认为狼山地区早石炭世处于大陆边缘弧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0.
With the goal of model fitting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tree, shrub and herb layers of the natural Toona ciliata community in Xingdoushan Nature Reserve,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Hubei Province, we used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 survey and employed 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The models tested were the broken stick model (BSM), the overlapping niche model (ONM) and the niche preemption model (NPM), as well as three statistic models, the log-series distribution model (LSD),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model (LND) and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model (WDM). To determine the fitted model most suitable to each layer, the fitting effects were judged by criteria of the lowest value of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Chi-square and the K-S value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observed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values. The result showed: (1) The fitting suitability and goodness of fit of the tree, shrub and herb layers by using the three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were ranked as: NPM>BSM>ONM. Of the three statistical models, by accepting the fitting results of the three layers, WDM was the best fitting model, followed by LND. By rejecting the fitting tests of the herb layer, LSD had the worst fitting effect. The goodness of the statistical models was ranked as: WDM>LND>LSD. In general, the statistical models had better fitting results than the ecological models. (2) T. ciliat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tree layer.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herb lay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either the tree layer or the shrub layer.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shrub layer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tree layer. The community evenness accorded to the following order: herb>shrub>tree. Considering the fitting results of the different layers, different ecological niche models or statistical models with optimal goodness of fit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can be given priority to in studying the species abund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 ciliata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