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29篇 |
免费 | 3832篇 |
国内免费 | 26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21篇 |
大气科学 | 1518篇 |
地球物理 | 1647篇 |
地质学 | 6294篇 |
海洋学 | 1589篇 |
天文学 | 89篇 |
综合类 | 757篇 |
自然地理 | 14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78篇 |
2023年 | 461篇 |
2022年 | 693篇 |
2021年 | 758篇 |
2020年 | 671篇 |
2019年 | 704篇 |
2018年 | 624篇 |
2017年 | 611篇 |
2016年 | 580篇 |
2015年 | 651篇 |
2014年 | 640篇 |
2013年 | 719篇 |
2012年 | 802篇 |
2011年 | 801篇 |
2010年 | 771篇 |
2009年 | 736篇 |
2008年 | 744篇 |
2007年 | 716篇 |
2006年 | 700篇 |
2005年 | 514篇 |
2004年 | 424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321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北京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信息,根据净输出判断城市基本部门,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辨识产业群,借此分析了北京近10年间的经济功能变化。电子和信息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是北京第三功能优势和科技优势与第二产业的结合而发展的基本部门群。造纸及文教用品、家具制造业与高级服务业也形成了一个关联较密切的产业群。资源环境条件对北京的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但钢铁和机械工业群与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群中核心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后者利用已有基础和相对有利的微观区位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基本部门群”的概念,即核心产业为城市基本部门的产业群。 相似文献
944.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湿地是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高度聚集的生态体系之一,被称为“物种基因库”。湿地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有利于本地种的生存,也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据现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外来入侵植物10种,隶属7个科;外来入侵动物53种,涉及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甲壳类、软体动物、鱼类和昆虫类。论述了这些入侵种的主要入侵途径,包括作为饲料、观赏、净化水质等目的人为有意引种,以及由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入侵;同时还讨论了这些外来入侵种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即导致物种多样性丧失、降低社会经济价值、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 相似文献
94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检出丰富的两环烷烃,主要为C12~C14和C15、C16两组两环烷烃。其相对丰度表现出3种源岩模式:1以低碳数两环烷烃为主,出现于长71和长81段非烃源岩;2两组两环烷烃都很丰富,出现于长73段富有机质烃源岩;3以高碳数两环烷烃为主,主要发现于长73段烃源岩,也见于长72和长81段。尽管长7段热演化程度基本一致,但补身烷异构化指数变化明显,表明补身烷重排不仅受热演化的影响,而且受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延长组烃源岩具有明显的高补身烷优势,反映了烃源岩的还原性沉积环境。烃源岩高丰度C15、C16两环烷烃的检出则指示该地区晚三叠世发育淡水湖泊。葡萄藻不仅是该地区中生界石油的重要母质来源,而且可能是这些两环类标志物的直接生源。 相似文献
946.
947.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yclic triaxial test for the South-Sea sand, a comprehensive normalized model of soil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is presented herein, which includes effects of not only initial stress states but also loading cycles. Consequently, a pseudo-static procedure to analyse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foundations is suggested. Example of calculations shows that the suggested procedure is convenient i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48.
辉长岩脆-塑性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三轴实验装置,以NaCl为固体围压传压介质,在围压为450MPa~800MPa,温度区间为600℃~1150℃和应变速率为1×10-4~3.125×10-6/s条件下,对攀枝花辉长岩进行了流变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辉长岩围压在450MPa~800MPa条件下,温度在600℃时为脆性变形,700℃~850℃时为半塑性流动,含微破裂,大于900℃时为塑性流动。辉长岩的脆-塑性转化温度为700℃~9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围压和应变速率,同时存在双相流变学问题。 相似文献
949.
HE Keqia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Qingdao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 Engineering Qingdao Shandong ChinaLIU Changli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Zhengding Hebei Chinaand WANG S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1,75(3):330-335
Karst collapse, caused by natural or artificial abstraction of groundwater, has been a focus of environmentalgeological problems for its ever-increasing hazardousness. The potential erosion theory and vacuum suction erosion theory, which reveal the origin of karst collapse macroscopically, are popularly accepted. However, a mathematic prediction criterion for karst collapse cannot be established only by these two theori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karst collapse on the basis of these two theories. When the shear stress surpasses the shear strength of soil, a certain point or a certain plane in the unconsolidated soil covering karst caves will fail under the mechanical effects of water and air as well as its load-pressu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damaged points, a breaking plane appears and the soil on karst caves is completely damaged; as a result, the karst ground collapses. On the basis of the Mohr-Coulomb failure theory and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950.
以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区为例,重点分析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土壤、饮水及饮食结构与大骨节病分布之间的联系与影响。研究发现若尔盖地区大骨节病发病率与地质环境特征有着相对密切的关系,尤其村民饮用水中氟含量与发病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本区的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大骨节病的低氟说理论,认为低氟是形成大骨节病的首要和主要原因。同时,建议将饮用水中F含量0.25mg/L作为研究区大骨节病是否易发的界线,从而为综合防治若尔盖县大骨节病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