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0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0篇 |
大气科学 | 149篇 |
地球物理 | 636篇 |
地质学 | 624篇 |
海洋学 | 183篇 |
天文学 | 61篇 |
综合类 | 48篇 |
自然地理 | 11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31篇 |
1979年 | 6篇 |
1974年 | 7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11篇 |
193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21.
由拉伸造山带内的位移所造成的岩石组构,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便可以鉴别大陆壳发生拉伸作用的几何模式。应变协调性的论证表明,引起有限拉伸力作用的原因可以是,横穿(1)面状非旋转断层或韧性剪切带,(2)在一水平挤离之上旋转的剪切带(多米诺模式),或者(3)山于水平纯剪切拉伸分量而发生旋转的剪切带(塑性模式)。正常的铲状剪切带的几何形态,可能是由于纯剪切分量(塑性模式)或面积丧失分量(面状剪切带模式)随深度发生变化而发展起来的。研究过在这些不同模式的几何格架中迭加的简单剪切、纯剪切拉伸作用和面积变化对岩石组构的影响。这些位移分量可以是依次或者是同时迭加的,它们决定了与一定量的构造拉伸作用相关的有限应变状态。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用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剪切应变的图解和叶理倾角(或应变率)对构造拉伸作用的图解表示的。剪切应变图解说明不同位移分量对一个剪切带中岩石组构的影响,而构造拉伸图解则能更好地说明这些位移分量的区域性影响。野外地质人员可以用剪切应变图解和构造拉伸作用图解来解决下述问题:(1)根据应变率测量叶理方位及其变化,确定横穿一个区域的构造拉伸作用,(2)根据野外资料区别可能的各种拉伸模式,(3)评价剪切带的产状和覃度对位移量的影响。对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亚利桑那州的变质核部杂岩体以及北美科迪勒拉山脉“盆地和山区”的野外工作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2.
三个干燥加热斜长石的分析晶格参数表明,它们具有像合成斜长石那样“高”的有序度。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证明,在过渡成分的高温斜长石中,具有一种意想不到的 Al、Si 有序度(Kroll 1978)。特别是 An27.8(于1160℃加热22天),在 T_1O 四面体位置有 t_1o—0.4Al,其它三个位置各自具有 t_1o—0.3Al[即〈t_1m〉=1/3(t_1m t_2O t_2m)—0.3Al。An52(于1255℃加热29天),具有 t_1o—0.48.Al,〈t_1m〉—0.35Al。An68.7(于1365℃加热42天),具有 t_1o—0.52Al,〈t_1m〉—0.39Al。这些数据需要用测量斜长石中 Al,Si 分配的图解,根据人们熟知的△131=20(131)—20(1 )参数以及晶格角γ进行估算。用△131和γ作为钙长石分子百分比的函数作图,并绘制 t_1o—〈t_1m〉图。用γ绘制的图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如果斜长石中正长石含量尚不知道的话,应使用这种图,但是晶格参数必须慎重地精选.△131值的测定是要容易得多,利用它确定结构状态的精确度却稍许差一些,但是要求正长石的含量必须是已知的.此外,如果不同样品的 t_1o—〈t_1m〉值对比较是富有意义的,还要求必须修正钙长石含量对△13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当代对持续发展的关注在经济学方面有其深刻的根源。特别是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事实已经再三告戒人们,如果经济和人口持续增长人类将会用尽基本的自然资源。有时人们意识到由于膨胀的人口会耗尽世界食品,因而存在着发生全球性饥饿的危险。个别国家有时候会面临耗尽它们经济所必需依赖的某些自然资源的危机,如英国的煤、加拿大的木材和美国的石油。土地和资源的自然极限将制约人口总数和人类的生产能力,这一思想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24.
在伊朗中部Bafg北部,年龄为650~2300Ma的前寒武纪岩石伏于始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与第三纪岩石下。在该区识别出两期变质,一为Barrowien期,另一为Abukuma期。前寒武纪岩石还遭受了始寒武纪交代作用与三叠纪退化变质作用。变质强度在研究区内由东向西递增。野外研究与显敛域研究表明西部的前一种岩石主要为长石砂 相似文献
125.
矿源和成矿次序可以通过分析矿床的组构、矿物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在前苏联和芬兰,对前寒武到中生代的Cu-Ni矿床中的硫化物及硫化物-硅酸盐矿物组合都进行过研究。这些矿物组合代表岩浆结晶作用、岩浆期后流体中沉积作用、岩浆退变中和不同级别区域变质中变质重结晶作用的不同阶段。这一研究强调了贵金属矿物作为成矿过程标志的作用。矿源主要在地幔,这些元素在地壳中重新分布,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地幔产生的岩 相似文献
126.
在赤道附近及某些沿海地带,冷水随斜温层上升。本文论述该现象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观测事实简述如下:a)赤道附近的海面温度与大气中 CO_2和H_2O 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b)信风强度与赤道(包括沿海地区)的海面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c)信风强度与两半球付热带高压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d)赤道和两极对流层的温差与付热带高压纬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e)全球温度的变化与赤道和两极对流层的温差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对流层的温差则是由雪、冰、反射率温度反馈所造成。假设半球气候的反馈机制是:在一群火山爆发后的冷却过程中,经向温度梯度变大,付热带高压纬度转低,信风强度增加,赤道附近的海面温度降低,大气中 CO_2和 H_2O 的含量减少。其结果,气候进一步变冷。在火山活动的间歇期,由于气候变暖,上述趋势则相反。这个反馈机制剧烈地改变着赤道附近和海岸地区海水翻腾的频率与强度。由于海洋好像封闭的盆地,而深海海水翻腾一次约需要500年的时间,所以这个过程只能在若干世纪之内才出现一次。 相似文献
127.
128.
对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如何区分气象因子和土壤物理特性对地温的影响感到因难。本文通过实例证明,至少在英国,后者的影响和前者相比是次要的;其次的难题是所能得到的多数土壤温度资料是09时(世界时)的定时记录。本文指出,仔细考虑所能得到的有限的连续观测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难题。最后文章指出,在夏天,土壤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大辐度的下降(比气温降得快),在冬天,地温随海拔的升高降温减慢,有时甚至增温,多数情况下,比气温降温小,这些重要的现象,认为可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29.
由弹性波纵横波速比计算得到的泊松比,在利用地震波反演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时,可以提供比单纯地利用纵波或者横波波速更强的约束. 为了研究不同岩石中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随围压的变化,选取19块典型的岩石样品,在不同围压下沿相互正交的3个方向同时测量纵、横波速度,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 结果表明,在大部分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有的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没有明显的关系,甚至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 由于泊松比也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在排除微裂隙的影响后有的仍可以达到30髎以上,在利用实际地震波传播数据通过泊松比反演地下物质结构时必须考虑其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