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7篇
  免费   2498篇
  国内免费   3185篇
测绘学   1186篇
大气科学   2862篇
地球物理   2924篇
地质学   5868篇
海洋学   1868篇
天文学   321篇
综合类   1320篇
自然地理   169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624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690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763篇
  2011年   790篇
  2010年   826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454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01.
姚兰昌  蔡英 《高原气象》1991,10(4):351-361
本文利用在马尼拉海湾和莱城港湾考察所获得的少量辐射资料,分析了该两地区辐射各量值的日变化特征和地区差异。揭示了海(港)湾水面及其紧邻海岛陆面的辐射特征差异。这些信息很可能有助于上述地区海洋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02.
福建漳州地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5-1986年在福建省穿过漳州热田地区完成的一条NNE向地震折射剖面资料,采用一维与二维射线追踪和理论地震图拟合、反演等方法,获得了该地区比较详细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结构及速度分布图像.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地区正好位于一个地壳厚度突变带上,从漳州市往南向海岸方向地壳上隆,厚度只有29.5km,往北迅速加大到32.0 km左右;在这个突变带上地壳内所有速度界面均发生扭曲甚至错动,它可能是一个断裂带;地壳中部有一个横向延伸有限的低速区,其最低速度小于5.80km/s,顶部深度大于10.2km,这个低速区正好位于漳州市下方的地壳突变带上.作者推断它很可能就是漳州热田的壳内热源体,并可能是一个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903.
冀东陆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宗絮  郭才华 《地震地质》1991,13(4):369-376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地壳由麻粒岩相岩石组成,上部为角闪石麻粒岩亚相的中性成分的麻粒岩,下部为辉石麻粒岩亚相的基性成分的麻粒岩构成,底部夹有透镜状蛇纹石化橄榄岩以及紫苏花岗岩。中地壳主要由高角闪岩相的中性-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片岩构成,顶部为低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片岩,广泛发育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含隙间高温流体相(fluid phase),形成高导-低速层。上地壳主要为绿片岩相(部分低角闪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以及花岗岩组成,顶部为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904.
本文用一维分层模式理论分析了地面降雨、尖端放电、对流运动以及云外电导率变化对雷暴电结构的影响。分析指出,云内对流强度明显地影响着雷暴电结构,强烈的地面降雨和尖端放电可使地面电场强度显著减小,甚至极性翻转。闪电和云顶附近的下沉气流是维持雷暴向上提供充电电流的重要条件。在雷暴中,对流起电机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905.
郭金雪  胡志远 《岩矿测试》1991,10(4):279-282
基于2-(4′-联苯基)-6-苯基苯并(口恶)唑(PBBO)染料分子发射光谱(λ_(em)~(max)=400nm)和2,3,4,6,7,8-六氢化喹嗪并[9,10,1-f,g]-1-甲基香豆素(CND_(102))的激发光谱(λ_(em)~(max)=388nm)的能级相互匹配,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是染料分子间能量传递的必备条件,使荧光法测Pb的灵敏度以数量级提高。  相似文献   
906.
A swallow-tail type catastrophic model of earthquake proce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有泉)(杜静)Aswallow-tailtypecatastrophicmodelofearthquakeprocess¥You-QuanYINandJingDU(PekingUniversdy,Beijing100871,China)(Nort...  相似文献   
907.
本文详细叙述了采用光电编码和微机技术对自记水位仪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方案选择、理论计算和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908.
徐锡伟  钱瑞华 《地震地质》1994,16(4):355-364
通过实地考察、槽探和浅层地震探测等手段以及对地质构造和地下水超采环境的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大同铁路分局地裂缝带的三维构造特征,指出现今处于发展中的地裂缝带是由东向西扩展的,扩展速率为260~520m/a,地裂缝带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速率达22.1~24.4mm/a,主地裂缝带的水平拉张速率约1.11~11.6mm/a,垂直错动速率0.2~8.57mm/a,左旋错动速率1.87~3.57mm/a。地裂缝带的活动方式为无震蠕滑型,扩展中的地裂缝是一种无震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09.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910.
高精度锥体棱镜的“自差法”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达安  林银森 《测绘学报》1994,23(3):216-221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自差法”检测高精度锥体棱镜的新方法,阐述检测原理与装置,建立检测角度和面形误差的定量判据,并给出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实践表明,“自差法”检测技术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