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基础性内容。对广东传统山水旅游目的地肇庆市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要素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区域旅游线路组织、旅游集散地空间分布等内容,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优化区际与区内交通网络建设的优化对策。研究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应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推进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982.
卡达铅锌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中段的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其构造演化与特提斯洋的演化和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的碰撞作用密切有关。区内及邻近地区已发现一大批大、中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是区域上重要的金属矿产富集区。为进一步拓展区内基础地质及找矿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15年启动西藏卡达地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子项目,对卡达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蚀变填图,现已基本摸清卡达地区及卡达铅锌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本文通过对卡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以期对今后该矿床的地质找矿及勘查工作和综合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83.
胶东蓬家夼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蓬家夼金矿床是胶东地区新近发现的金矿床之一,矿体赋存在胶莱盆地东北缘层间滑动断层带中、莱阳组砾岩与荆山群地层的构造接触部位,为区内燕山期火山活动前期,在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参与下形成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床。同位素研究表明,蓬家夼金矿的硫、碳来源于矿区围岩;部分铅则可能具有地幔成因。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富Na+、Cl-,贫K+、F-。成矿流体δ18OH2O为0.59‰~4.03‰,δDH2O为-97.95‰~-89.5‰,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大气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成矿时代在100Ma。  相似文献   
984.
985.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采取镜下观察、激光拉曼、显微测温等方法对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盆地热演化史,综合分析研究区延长组成藏期次。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蓝绿色或深绿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00~110 ℃;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在单偏光下为无色或淡黄色,荧光显微镜下为亮蓝色,丰度较高,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130~140 ℃。通过对油气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密度研究明确了研究区为“一期两幕”成藏,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次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在早白垩世中期(距今115~125 Ma),第二次油气充注主要在早白垩世晚期(距今97~105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距今97~125 Ma)。  相似文献   
986.
提出了利用局域欧拉矢量法建立CGCS2000速度场模型,并且给出确定局部区域点的方法———移动窗口法。首先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简称“网络工程”)约1 070个参考站近10a观测数据重新处理,再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该“网络工程”的速度场;然后利用提出的局域欧拉矢量法对速度场建模,给出了确定局部区域点的移动窗口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并且通过计算对这种方法确定的速度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利用该模型获得CGCS2000其余约1 400个参考站的速度。  相似文献   
987.
本文根据Landsat TM影像数据磁带和地面实况调查资料,提出了洪水期影像的解译方法,并以肖家湖实验区为例,解译了该区洪水期的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估算了洪水淹没范围;根据比值植被指数图像解译出了不同受灾程度作物的分布;用NDVI计算作物的受灾损失,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分析减排量核查报告,得出2014年政策实施带来了6078.20万t CO2e的三氟甲烷(HFC-23)减排,占“十二五”氢氟碳化物(HFCs)累计减排目标的21.7%。此外,通过分析政策面临的问题,从监测方法学、政策设计和后续运行监管3个方面,对政策的后续运行及2020年后HFC-23的减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89.
采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格点资料,选取6个登陆台风个例,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台风大气边界层暖区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台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大气边界层相对涡度场和温度场的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暖中心与正涡中心的距离与台风强度为反相关关系,暖中心与正涡中心的距离越小,台风强度越强.  相似文献   
990.
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强降雨过程分析和预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孙军  代刊  樊利强 《气象》2011,37(7):785-794
2010年7月19日至8月底,我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和辽宁省先后共出现10次强降雨过程,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降雨具有过程频繁、降水量大、落区重复的特点。利用地面、高空、卫星、雷达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地面区域站资料及T639、NCEPFNL业务全球分析资料针对上述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而异常的环流形势导致了较强偏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吉林中东部和辽宁中东部交汇,形成持续不断的降雨过程。造成强降雨的主要高空系统有低涡(切变)北上类和冷涡(低槽)东移类,两类的环流形势特点、水汽来源、冷空气作用不尽相同。两类系统的个例分析表明,降雨云团反复生成并经过同一地区是造成较大累积降雨量的主要原因。两个个例的对流云团生成机制不同,7月20日过程对流云团发生于沿低空急流带上超地转偏差风辐合区、高空冷锋前部的上升运动区和位势不稳定区,7月27日夜间过程的上升运动主要是近地层锋面抬升即冷暖空气辐合的结果;生成后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可用Corfidi向量法判断。上述分析结果对东北暴雨预报具有参考价值,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我国其他各地的暴雨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