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2篇 |
免费 | 1393篇 |
国内免费 | 9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5篇 |
大气科学 | 1179篇 |
地球物理 | 1559篇 |
地质学 | 2384篇 |
海洋学 | 653篇 |
天文学 | 246篇 |
综合类 | 522篇 |
自然地理 | 6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88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231篇 |
2021年 | 296篇 |
2020年 | 207篇 |
2019年 | 273篇 |
2018年 | 286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307篇 |
2015年 | 239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292篇 |
2011年 | 298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77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29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194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36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phala)灌丛沙堆是乌兰布和沙漠最为广泛分布的典型荒漠灌丛沙堆之一。本研究对白沙蒿灌丛的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进行了野外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固沙能力与白沙蒿灌丛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蒿灌丛高度随着灌丛半径的增加而呈对数曲线增加,在灌丛较小时灌丛高度增长较快,随后渐趋于稳定,其水平方向发育速度大于垂直方向;白沙蒿灌丛沙堆半径及高度随灌丛半径和高度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线性关系,沙堆水平方向发育受到灌丛冠幅的影响,沙堆垂直方向的发育水平取决于灌丛高度;随白沙蒿地上部分鲜重的增加,灌丛沙堆底面积、高度、沙堆体积和固沙效率均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白沙蒿灌丛越大其固积沙堆也越大,固沙率越高,不同大小灌丛白沙蒿间的固沙效率差异显著(p0.05);白沙蒿灌丛背风侧的积沙宽度(y)与积沙距离(x)显著相关(R2=0.9917),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9.654x+122.41,在距离灌丛背风面6~7倍高度的地方,积沙接近消失。 相似文献
222.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23.
临潼-长安断裂带(FN )西段走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潼-长安断裂是渭河盆地内西安凹陷与骊山凸起的分界断裂,该断裂东北段位置和走向清楚,但西南段(神禾塬以西)的推测走向并无实证资料。在临潼-长安断裂西南方向延伸区域内,通过对3条总长近27km的人工地震勘探剖面解译,发现均存在北倾断裂异常,在其中1处异常布置的地质钻探剖面显示,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地层存在错断现象。这些勘探异常点被认为是临潼-长安断裂带中的最北侧断裂FN,其连线基本在1条线上,以大约SW240°的方向,延续了临潼-长安断裂带中段走向,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224.
根据我们实测的水深、重力连续剖面资料,计算了自东海至北斐济盆地的地壳厚度。本文旨在对冲绳海槽至马里亚纳海沟的重力异常和地壳结构进行初步的研究。该地段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西,构造活动十分复杂、剧烈,并含有多种类型的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
225.
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研究Ⅱ.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系统总结和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者所开展的有关人类活动对东亚和中国气候影响的一系列研究活动.其中包括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大气微量气体的全球增温潜能,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总体评估,人类活动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20世纪和21世纪东亚及中国的气候变化.同时给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和准确预测东亚地区以及中国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6.
湘西自治州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季度降水预报业务的需要出发,根据湘西自治州8个测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4-9)降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期为预报汛期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7.
228.
尝试建立变截面桩的挠曲线微分方程,继而提出了变截面优化桩的概念,并给出了端承桩的一种优化算法。还以圆截面大孔径挖孔灌注桩为例,在桩顶受竖向荷载、水平横向力及弯矩作用时,进行了最轻重量设计。通过计算表明,使用变截面优化桩可使桩的体积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229.
二轴晶光率体光性正负有两种判别方法:一种是根据光轴角(2V)的锐角平分线(Bxa)与Ng一致还是与Np一致来判别,其临界点是2y=90°;另一种是根据三个主拆射率的相对大小来判别.由于二轴晶光率体为三轴椭球体,在其临界点Ng一Nm=Nm一Np时,光轴角并不等于90°。就是说,两种判别方法的临界点不一致。本文从光率体几何特性研究入手,通过几何及数学方法,着重讨论上述两种判别方法在其临界点时的相对关系,并结合实际例证,认为二轴晶光率体光性正负的临界点不能只确定为一个点,而应限定在一个范围,即2V=90°到Ng-Nm=Nm-Np之间。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