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920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新疆511铀矿床微量元素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砂岩铀矿体及其围岩中的Se、Re、Ga、Ge、V、Mo和U等元素的测试与分析,文章系统研究了511砂岩型铀矿床中主要微量元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511铀矿床中,Se、Re、Ga、Ge、V、Mo等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其中Se、Re、Ga的富集达到综合利用工业品位;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受层间氧化带控制且具有规律性,沿层间氧化作用方向,依次出现Se-Re(+Gc)-Mo-V等分带;Re与U具有较好的相关性,Se、Re元素对砂岩铀矿找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511铀矿床是一个与层间氧化带有关的多元素聚集的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992.
李乐意  常宏  关冲 《地质论评》2022,68(5):1801-1817
古纬度演化可以为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变化以及构造变形过程等提供宏观的构造位置背景。加强青藏高原中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的古纬度研究,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中北部的构造抬升过程历史以及机制、阐明东亚季风起源和演化与高原隆升变形的耦合关系、探讨可可西里盆地晚始新世孢粉所指示的干旱气候的动力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等选取青藏高原腹地研究相对薄弱的可可西里盆地的一个次级沱沱河盆地(TTHC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古地磁研究,重建其在新生代的古纬度演化历史。岩石磁学研究表明TTHC剖面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但以赤铁矿为主。与同期(约35 Ma)欧亚极期望磁倾角以及研究区西边乌兰乌拉湖地区的火山岩磁倾角对比,TTHC剖面所记录的磁倾角存在明显的浅化现象,经E/I方法校正后,得到在约35 Ma的古地磁方向为Dec=358.5°,Inc=44.4°,a95=5.7°。综合已发表的贡觉盆地、改则盆地、尼玛盆地、囊谦盆地、下拉秀盆地和乌兰乌拉湖火山岩等古纬度数据以及本文的研究结果,得到沱沱河盆地新生代古纬度演化历史(以TTHC剖面坐标为参考点),沱沱河盆地在约35 Ma古纬度为26.1°N,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气候带内,可以解释孢粉和岩性所指示的暖干气候。在约24 Ma沱沱河盆地到达现在的纬度位置,盆地上地壳缩短在约24 Ma减小或者停止。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在南海北部陆架和上陆坡区域发现了15个雾状层.这些雾状层的延伸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厚度十几米到一百米,其顶界所处水深在135 m至715.5 m范围之间.雾状层在地震海洋学剖面上表现为强反射特征.不同于其他传统声学或光学方法,地震海洋学方法分辨率高,且能在短时间内对整个水体进行成像,可以记录到雾状层的时空变化特征,实现对雾状层的"四维"观测.南海北部上陆坡区域是内孤立波浅化、能量耗散集中的区域,在此过程中内孤立波会导致较大的波致流速,侵蚀海底使得表面沉积物再悬浮,进入水体,形成和维持雾状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工具种轮叶黑藻进行快繁研究,建立无菌体系后,在0.5和l倍MS培养液中添加0.5-2mg/L BA及O.1-0.2mg/L IAA进行芽诱导;在0.25、0.5和l倍MS培养液中添加0.1-0.2mg/L LAA进行根诱导.结果发现,1倍MS lmg/LBA 0.1mg/LIAA培养基获得最大芽数及芽生物量,最适合芽诱导;0.5倍Ms O.1mg,LIAA或l倍MS 0.2mg,LIAA培养基最能促进根的发展.芽增殖使轮叶黑藻繁殖效率达每季度1800倍以上;再经根诱导,快速形成完整植株,提高定居能力.在室外水体中以两种密度(100株/m2,320株/m2),三种底质(沙,泥,泥 沙(1:1V/V))上进行移栽,成活率100%.21d后,高密度群落覆盖度大于70%.表明该技术不仅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且种质优,为沉水植被恢复工程奠定关键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一种适合格点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并应用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9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IAP9L2°×2.5°-AGCM)中。同化方案考虑质量场和风场的动力约束关系,并通过变量变换将模式变量转化为互不相关的控制变量:流函数、非平衡速度势、非平衡位势和比湿;同时采用共轭梯度法求解代价函数避免了直接计算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逆的困难。通过理想试验、模式连续同化积分试验以及对东亚地区特殊寒潮天气的同化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正确反应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长时间运行稳定,更重要的是同化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直接参与同化的物理量,而且经过模式的动力调整也改善了未参与同化的物理量(如海平面气压、近地面气温、降水等),这为大气的持续性信息存储于陆面物理量提供了可能,从而可为IAP9L2°×2.5°-AGCM提供陆—气相协调的初始场。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底板梳状定向钻孔卡钻事故中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997.
为促进黄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灾害治理工作,文章基于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生态环境背景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区域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气候变化和营养盐变化是浮游生物群落的重要影响因素,赤潮、绿潮和水母暴发是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主要生态灾害;应通过加强各种形式的监测和合作,不断构建黄海大海洋生态系区域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98.
对内蒙古巴林右旗新开坝地区大石寨组玄武安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及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安山岩结晶年龄为280Ma,形成于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Nb、Ta强烈亏损,Ti轻微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Rb、K富集,表现出岛弧火山岩特征。地球化学结果和Hf同位素的不同来源(亏损地幔及古老地壳的再循环),表明岩浆起源于俯冲沉积物熔体和流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与大石寨地区玄武安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巴林右旗大石寨组玄武安山岩在俯冲的构造背景,形成于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弧的环境,古亚洲洋板块由南向北进行俯冲,说明早二叠世古亚洲洋未闭合。  相似文献   
999.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is not only a transitional zone of physical geography, but also a convergent area of many cultures in China. It is one of the sensitive ecotones to global changes and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Using the field archaeological data and the sporo-pollens and the age data of the drilling cores, we analysed Neolithic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some research results in archaeology with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The Neolithic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strongly impacted by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primitive culture (Shishanzi) was develop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Holocene Megathermal Period with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 of the culture. From 6.5 kaBP to 5.5 kaBP, the climate changed warmer and wetter.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lood and waterlog due to such a climate regime and high sea level caused the earth’s surface environment deteriorated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of Anhui and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Neolithic cultural development, hence a lack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From 5.5 kaBP to 4.0 kaBP, the climate changed from wet to dry,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as propitious to human survival. Dawenkou Culture and Longshan Culture flourished in this period. The Neolithic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the sit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differed apparently from those in Central China and Shan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1000.
冀西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成岩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分辨率离子探针 (SHRIMP)对水泉沟碱性杂岩体锆石U Pb的分析结果表明 ,东坪金矿区二长岩和后沟金矿区正长岩年龄分别为 ( 390± 6)和 ( 386± 7)Ma ,两者几乎同时形成 ,并构成了一个大的复式岩基 ,即水泉沟碱性杂岩基。结合有关矿床形成的年代学资料 ,认为水泉沟碱性杂岩仅仅作为金矿床的围岩 ,与东坪和后沟等金矿床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