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4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测绘学   859篇
大气科学   431篇
地球物理   482篇
地质学   1957篇
海洋学   615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10m射电望远镜在2lcm波段上观测到的一次尖峰辐射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5629活动区(S16W109),它伴随了X2·9/SF耀斑及边缘耀斑环,并且有质子流量的上升和一次罕见的地磁场突然反相脉冲与之对应.我们从耀斑环的Hβ照片可以看出,在尖峰辐射发生前,原先存在的耀斑环的顶部开始变亮,而尖峰开始后环顶亮度达到极大,说明这次尖峰辐射与耀斑环顶部增亮有关,辐射很可能来自环顶.从尖峰事件的时间轮廓得到的FFT功率谱表明存在150ms的准周期脉动.按照Mclean等人的模型,即脉动是由俘获在磁通管内的电子的径向振荡引起,可以推断,这次尖峰辐射与Fermi机制激发快速电子有关,且尖峰的发生需要被俘获的电子.此外,我们将这次尖峰事件分解为几百个元耀斑爆发(EFB),并且讨论了这些EFB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大规模三维城市建模需要,介绍一种基于三维R树索引的多细节层次(简称LOD)管理方法,从叶节点层向根节点自动生成LOD场景,并设计实现LOD检索的算法。通过试验分析,证明本文的LOD定义参数能够定量控制三维场景中的渲染目标数目,进而实现三维场景的自适应可视化方法,尤其适合于建筑物和树木类型的地物目标。  相似文献   
993.
汶川地震灾区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与可视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纠正、配准及可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论文设计无人机影像获取及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包括航迹规划、无人机影像获取、影像预处理及三维可视化4个子系统;讨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无人机影像配准、无人机影像的空间索引管理、基于四叉树的影像金字塔及细节层次模型等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虚拟地理环境数字地球平台(VGE-3DGJobeEanh),构建了汶川地震应急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管理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救援与次生灾害应急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该系统可继续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信息共享管理、发布以及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4.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青海玉树地震差分干涉雷达同震形变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4-14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作者利用震前和震后获取的日本ALOS卫星PALSAR遥感数据,开展了差分干涉雷达(D-InSAR)地震同震形变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引起较大范围地表变形,地震变形沿玉树—甘孜断裂带向南东东方向扩展,在N33.7°,E96.81°附近达到最大形变量,D-InSAR监测到雷达视向上的最大形变量为35cm。地表形变特征对于评价玉树地震破坏程度、推断断层性质、研究地震形变和地震孕育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扎河坝坳陷位于阿尔泰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准噶尔洋盆的打开和闭合等阶段,富含煤炭和金属矿产,也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火山岩和含煤层系发育,地表风化剥蚀严重,对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和沉积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扎河坝坳陷新富地1井岩芯样品开展沉积岩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扎河坝坳陷上二叠统为温暖湿润的淡水沉积环境,表明扎河坝坳陷晚二叠世经历了火山活动和陆相淡水沉积2个阶段,印证了准噶尔洋由俯冲消减向陆内阶段转换的过程。该研究对恢复研究区构造演化及沉积古地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对云南会泽铅锌矿床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中的分散元素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EMPA),探讨了分散元素的富集机制.结果表明,分散元素含量已达到综合利用指标,且富集规律为:分散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黄铁矿中分散元素含量较低,而方铅矿中分散元素的含量稍高于闪锌矿.闪锌矿中:Cd富集顺序为红色>杂色>黑色,在高温阶段Cd置换Fe,低温阶段Cd置换Zn;Ga通过置换Zn进入闪锌矿,Ge可能主要替代Fe而进入闪锌矿晶格.方铅矿中:Cd和Ga元素置换Fe或Pb先进入方铅矿晶格内,Ge则富集较晚,具体表现为:当Ga含量较低时,元素进入方铅矿品格顺序为Fe,Zn→Cd→Ga,Ge,当Ga含量较高时,元素进入方铅矿品格的顺序依次为Cd,Ga→Ge.  相似文献   
998.
基于Hurst指数的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降水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78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综合采用墨西哥帽小波分析、Hurst指数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1971—2016年,黑龙江省生长季、5月、6月降水量存在7 a、14 a、7 a左右的主周期,7月、8月、9月降水量存在2 a、3 a、7 a左右的第1主周期及6 a、11 a、21 a左右的第2主周期,各月均存在最近几年降水偏多的趋势;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年际间为波动式振荡变化,7月、8月振荡幅度相对较大。年代际变化总体存在增加—减少—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降水量普遍偏多,2010年以来出现急转升高变化;单站各月Hurst指数均在0.5以上,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赫斯特现象;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且以7月最为集中,最近几年降水偏多、7月异常降水集中以及主要流域未来7月降水的持续增加趋势在农业防灾减灾上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9.
何小芊  龚胜生 《热带地理》2013,33(4):407-413
以历代地理总志、正史地理志、地方志以及类书等所记载的温泉为数据来源,统计秦至南北朝、隋唐宋和明清时期温泉资源的数量,运用ArcGIS软件对温泉资源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至南北朝时期的温泉共有47处,集中分布在黄河中游、晋东北与冀西交界区、长江中游、湘南粤北地区;隋唐宋时期的温泉有108处,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区域,且分布重心南移;明清时期的温泉有419处,遍布全国,已基本与温泉客观分布地重合,且主要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带。古代温泉资源的空间演化规律为:分布地由中原向四周扩展,分布重心东移南迁,南北、东西差异逐渐扩大。自然环境、社会需求、区域发展过程等是影响温泉资源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与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上海软粘土的颗粒及集合体成分、孔径分布、微结构、孔隙溶液与阳离子交换性作了分析 ,对固结前后的孔径变化与人工回灌对土体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了探讨 ,从物理化学角度阐述了软粘土微观特性对土体固结变形及地面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