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6篇
  免费   2360篇
  国内免费   3562篇
测绘学   1455篇
大气科学   1416篇
地球物理   1894篇
地质学   5873篇
海洋学   2005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728篇
自然地理   1286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07篇
  2022年   656篇
  2021年   724篇
  2020年   643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589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750篇
  2012年   876篇
  2011年   792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729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718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399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李杨杨  张士川  高立群  孔德志  孔贺 《岩土力学》2016,37(11):3283-3290
针对阳城煤矿不等长工作面台阶区域发生冲击地压灾害问题,基于工作面特殊布置方式及覆岩赋存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分析了台阶区域覆岩结构运动特征和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研究了台阶区域冲击地压诱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304工作面台阶区域覆岩经历了“OX-S-C”型较为复杂的结构演变,覆岩空间结构由OX向S型转换时,顶板岩层大面积破断下沉,在台阶区域形成多个悬臂梁结构,越往高位,悬臂梁长度越大;受覆岩运动和采动应力场叠加影响,煤岩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在顶板岩层动载冲击作用下,煤岩体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诱发冲击地压。采用COMSOL软件对不同卸压钻孔参数下煤体应变能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研究,优化了台阶区域卸压钻孔参数。根据模拟结果,随着钻孔孔径、孔深增大及间距减小钻孔卸压效果越明显,考虑工程实际,确定孔径为150 mm、孔深为30 m、间距为1 m为合理有效的卸压钻孔参数,并应用于1302工作面台阶区域的冲击地压防治,取得了较好的防冲效果。  相似文献   
962.
高兴元  渠红梅 《探矿工程》2010,37(3):52-54,58
依据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成果,对研究区段的旋喷桩加固进行了工程设计、现场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采用旋喷桩约束加固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63.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DTG)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LIBS)等分析方法对一种红色砭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XRD分析表明,红色砭石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并含有少量石英和方解石及微量云母、正长石和赤铁矿。SEM结果显示,砭石中的矿物颗粒大多为集合体,粒径大多集中在1~5μm之间,表面光滑程度有所不同。红色砭石在650-850℃范围内出现一个单失重峰,为白云石的分解形成,类质同象或者杂质矿物的存在导致白云石两阶段的分解同步完成。红色砭石的颜色可能与赤铁矿和正长石微晶在砭石中的均匀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64.

位于西准噶尔南部的庙尔沟岩体主体由碱长花岗岩和少量紫苏花岗岩组成。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以岩体东南边缘新发现的花岗闪长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年代学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揭示岩石成因类型及源区属性、探讨其与碱长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岩浆演化成因联系及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317.4±1.9Ma,为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明显早于紫苏花岗岩(~307Ma)和碱长花岗岩(~303Ma)。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硅、中等铝,贫钙、铁、镁,富集Rb、K、Th、U,强烈亏损Nb、Ta、Ti的特征,为钙碱性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紫苏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镁质Ⅰ型紫苏花岗岩特征;碱长花岗岩为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均具有高正的εHf(t)值(+11.6~+15.8)和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325~600Ma),表明其原始岩浆主要起源于亏损地幔新衍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综合分析认为,庙尔沟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洋壳俯冲背景,由底侵的、受流体交代的幔源基性岩浆与其诱发的年轻下地壳酸性岩浆在深部混合而成。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形成于弧后伸展背景,前者是伸展初期继续底侵于下地壳的幔源玄武质岩浆降温释放大量的水和热诱使早期侵位于下地壳的镁铁质岩石再次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后者是伸展后期大规模软流圈地幔上涌底垫加热年轻中下地壳使其部分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965.
加强我国富油煤合理开发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典型矿区富油煤赋存特征,基于煤炭勘查资料和样品测试结果,对比了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变化特征,分析富油煤时空分布规律,探讨富油煤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采煤层焦油产率均值呈北高南低趋势,古城矿区为9.22%~11.6%,府谷矿区为8.49%~11.02%,吴堡矿区为5.15%~6.89%;古城–府谷矿区主要发育富油煤,古城矿区富油煤分布以环带状为主,府谷矿区含油煤呈分散状发育于富油煤之间,吴堡矿区以含油煤为主、富油煤少量分布、高油煤不发育;府谷矿区7煤属富油–高油煤,其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高达23%,且3、4、8煤中富油–高油煤分布面积占比均超过94%;随煤化程度升高,富油煤发育频率降低,中低阶煤分布区最有利于富油煤的赋存;煤焦油产率与活性组分、氢含量、灰成分中钙、镁、硫氧化物含量及镜惰比(V/I)、H/C原子比、挥发分产率呈正相关,与惰质组、石英、黏土矿物含量和灰分产率呈负相关;沉积环境的闭塞、还原和碱性程度越高,越利于富油煤生成和赋存。煤化程度、成煤物质、沉积环境和无机沉积作用共同影响着富油煤赋存特征。古城–府谷矿区富油煤资源潜力巨大,建议加强富油煤保护性开采和高效化利用。  相似文献   
966.
采用重量法与浊度法对闽江下游及河口海域中的悬浮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悬浮物的调查得出:平水期水体中悬浮物含量为5.67~493.8 mg/L,平均为114.2 mg/L,几乎所有的测站底层悬浮物含量高于表层。从上游向海方向,悬浮物呈增加趋势,高值区出现在琯头到英屿河段的底层,丰水期悬浮物含量为6.9~138.7 mg/L,平均为29.7 mg/L,呈中层 > 底层 > 表层的分布;同时,悬浮物浓度呈渐增之势,没出现悬浮物明显的富集。平水期温度、盐度、浊度断面资料显示,平水期上下层混合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在河口区有盐楔存在,最大浑浊带出现位置与盐度2~5.5的区域相对应。根据悬浮物的物质来源、水动力环境的分布特征,在调查时段内可将闽江口最大浑浊带划归为"海源——潮致型"。  相似文献   
967.
2004年4月19日天山北麓出现的沙尘天气,造成天山北麓各城镇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天山北麓地面至700hPa的水平风、上升运动为沙尘暴发生的驱动力,气温回升和近地层干燥丰富了沙尘物质,天山北麓地面至850hPa对流性不稳定是沙尘暴发生的局地热力不稳定条件。这次沙尘天气的沙尘来源于艾比湖的盐末、北疆耕作土壤和城市自身浮土,上游沙尘的输送与城市自身扬尘的叠加造成城镇颗粒物污染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968.
中国西部地区利用烈度数据估计地震动参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最近收集到的中国西部地区的6次地震的地震动参数和烈度数据,建立了该地区适用于贝叶斯方法的各烈度档P(I|GM)的经验分布。利用2011年发生的四川炉霍地震和新疆伽师地震资料验证了依据烈度数据用贝叶斯方法估算峰值加速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还表明,用贝叶斯方法估计的参数精度与选择的先验概率(衰减关系)显著相关。针对这2次地震,用各烈度档地震动参数的均值法、地震动衰减关系法及贝叶斯法3种方法估算的峰值加速度值与峰值加速度观测值之间的均方根比较表明,用贝叶斯方法估算的参数精度优于用另2种方法所获结果。  相似文献   
969.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70.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18,自引:1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