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2篇
  免费   2327篇
  国内免费   3335篇
测绘学   1410篇
大气科学   1342篇
地球物理   1753篇
地质学   5413篇
海洋学   1914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716篇
自然地理   128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577篇
  2019年   664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723篇
  2012年   832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851篇
  2009年   742篇
  2008年   720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为研究棱梭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自金门、厦门、虎门、湛江、北海和防城港6个地点邻近海域的棱梭群体样本的形态和矢耳石形态两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棱梭样本的形态研究结合传统形态学和地标形态学开展,对矢耳石的形态研究则将传统耳石形态分析法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相结合,形态和耳石形态数据的分析结果相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棱梭形态量度指标提取的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5. 868%,从85个耳石形态指标提取的前2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9. 290%,根据临界值85. 000%可以推断这6个棱梭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上的差异不能够单独依靠少数指标来判断;聚类分析的结果总体显示出群体间差异与地理距离等因素相关联的分布规律;在判别分析中形态学量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5. 9%,而耳石形态学指标的综合判别正确率略低,为69. 3%;对棱梭形态量度指标的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湛江棱梭群体与其他群体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量度指标较少。栖息地环境、饵料组成和海流等可能是导致形态学差异和耳石形态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理化因子的相似性和群体间的交流会减弱群体间形态和耳石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382.
383.
384.
王乐洋  高华  冯光财 《测绘学报》2019,48(10):1244-1253
利用InSAR和GPS进行地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InSAR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获得连续的同震形变观测,而GPS测量精度高,可迅速获得稳定的测量结果。随着SAR卫星的增多、重返周期的缩短,利用InSAR和GPS联合进行地震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研究也变得更为有力。2010年3月4日和2016年2月6日台湾西南部接连发生两次Mw 6.0以上地震,分别被称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本文利用GPS和InSAR同震形变场联合反演了甲仙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基于静态库伦应力改变对甲仙地震与美浓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还为台湾西南部7个主要断层构建了断层格网并获取了它们的应力改变模型。结果表明,甲仙地震的发震断层表现为逆冲倾滑兼一定走滑分量的断层。甲仙地震的主要滑动区域处于12~16 km深度之间;最大滑动量为0.61 m位于约14 km深处。本文线性反演得到的甲仙地震地震矩为2.27×1018 Nm,相当于Mw 6.20。甲仙地震后美浓地震的发震断层上应力增值达4.0 MPa,应力增加的面积约占推断断层总面积的74%,表明甲仙地震对美浓地震的发生具有十分明显地加速作用。甲仙和美浓地震共同作用下,西侧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产生了较明显地应力积累。根据应力改变结果,本文认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后,台湾西南部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值得持续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5.
李军  高涛 《测绘通报》2019,(12):159-162
铁运营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保证了地铁运行的安全,而椭圆度检测是地铁隧道结构检测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椭圆度检测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新型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检测系统基本原理及隧道椭圆度检测的方法和处理流程。通过工程案例实际应用以及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证明了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盾构管片椭圆度检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6.
目前,Inph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针对航空三线阵影像具有较为成熟的处理流程。但是随着摄区环境和飞行成本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线方向不再局限于坐标轴方向,斜飞模式逐渐增多。本文在Inpho系统DOM影像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交互式方位角定义在ADS影像生产中的普遍适用性,进一步优化Inpho系统针对ADS数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87.
Agar,agarose,and agaropectin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red alga Ahnfeltia plicata,and their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Agar was extracted by a comparatively low alkaline consumption of 1.2%.It exhibited a gel strength of 1 152.50±74.25 g/cm^2 and a sulfate content of 0.55%±0.08%.The yield of agar from A.plicata was 24.53%,which is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agarophytes commonly used in China.Three kinds of the method were compare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agarose,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arose that was prepared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were identical to thos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garose.Furthermore,agaropectin was purified from A.plicata and characterized by GC,HPLC,UV-spectrum,and FI-IR to understand it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It was the first time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agar and its fractions from the red alga of A.plicata.This research provided an eco-friendly agar extraction method from A.plicata and reveale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agar,agarose,and agaropectin.  相似文献   
388.
以实际项目应用为例,阐述了一种FME和VSFTP相结合的不动产数据整合作业模式。该模式通过团队协作,快速迭代更新数据,具有工作效率较高、工作进度可控、数据质量较好的特点,为不动产数据质量相对较差的地区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数据整合工作模式,该模式也可推广应用到三调内业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389.
自卫星导航系统诞生以来,人们发展了多种增强技术和手段,并建立了大批增强系统,以满足用户更高精度和完好性的需求.由于卫星导航增强技术客观上晚于基本系统出现,且都是按需独立建立,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碎片"和"补丁"式发展问题,相互之间功能重叠,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未成体系化建设.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卫星导航增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梳理了相关技术内涵与定义,并重点介绍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增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5G通信、低轨卫星等新兴技术,对卫星导航增强体系未来发展动态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并对未来北斗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综合服务中的增强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0.
旨在剖析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在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基础上,从要素特征(W维)、利用目标(R维)和评价过程(S维)等3个维度阐述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系统要求,构建关联分析矩阵,对《规程》中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差异化、层次完整性和目标关联性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针对当前《规程》中存在的评价对象混杂、开发区类型需要细化、指标体系不完整、计算方法需修正等问题提出了相应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