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强穿透力的宽高频地震子波激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证一定信噪比的前提下,获取主频高、频带宽的地震记录是高分辨率资料采集追求的主要目标,尤其是薄互层油气勘探更需要很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激发出强穿透力的宽高频地震子波.以往用加大井深和药量的方法提高地震波穿透能力,效果不够理想.本文从分析影响地震子波特性的因素入手,介绍了宽高频地震子波的激发方法以及增强地震波穿透能力的激发方式,给出了大庆探区的试验效果,期望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工程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1 引言 气象观测的报文,包括一些新增加的资料如酸雨资料等,当通讯线路异常时,报务人员就要手工输入报文的内容,如果没有相应的编报软件,就需要使用Linux的编辑工具vi在Linux环境中进行编辑.  相似文献   
73.
新发现的赞比亚希富玛IOCG碳酸岩铜矿床位于泛非造山带卢菲里安弧复向斜带中部南缘,处于NW向深断裂带与NEE-EW向断裂带的交会部位。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含铜碳酸岩内。含铜碳酸岩主要侵入于新元古界上部孔德龙古群上部火山碎屑岩中,与矿区及其外围的岩浆岩构成含铜碳酸岩的杂岩组合。含铜碳酸岩灰白色块状构造,常见气孔构造和流动构造;含围岩捕掳体、熔融包体和流体包体;半自形细粒不等粒结构为主,镶嵌结构和包含结构很普遍;方解石和白云石双晶发育;矿物成分达40余种,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方解石,其次是硬石膏、白云石和萤石等;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其次有磁黄铁矿、闪锌矿、赤铁矿、辉钼矿、斑铜矿等。含铜碳酸岩全岩矿化,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其次为块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有自形-半自形细粒结构,他形细粒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固溶体分解结构,海绵陨铁结构等。含铜碳酸岩富CaO、FeO和Fe_2O_3,贫MgO,属铁质方解石碳酸岩;REE含量高,ΣREE=57.75×10~(-6)~1076×10~(-6),轻重稀土明显分馏,LREE/HREE=6.3~83.8,强正铕异常,弱负铈异常;富集Ba、Sr、Pb、U、Nb、P和LREE,亏损Ta、Zr、Hf和Ti;Zr/Hf、Y/Ho值和Y含量反映含铜碳酸岩出现了高度演化的熔体-流体过渡的岩浆体系;(87Sr/86Sr)i=0.705315~0.706708,在世界主要碳酸岩范围内;Sr-Nd同位素示踪显示岩浆可能源自EMⅠ;方解石的δ13CV-PDB为-17.8‰~-2.6‰,δ18OV-SMOW值变化于14.5‰~21.9‰;白云石的δ13CV-PDB为-18.8‰,δ18OV-SMOW值为13.5‰,均在世界碳酸岩的范围内;2个磁铁矿样品的δ18OV-SMOW值分别为4.3‰和4.6‰,接近地幔的氧同位素组成范围;金属硫化物的δ34SV-CDT(‰)值变化范围为-4.1~+10.5,在岩浆硫的范围内。此矿床为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碳酸岩铜矿床。成岩成矿发生于泛非造山运动后造山伸展阶段拉张应力场构造环境。含铜碳酸岩和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自受到富CO2地幔流体交代形成的EMⅠ富集地幔端元。成岩成矿机制可能是:从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出的初始熔浆随着上侵和演化,液态不混溶出碱性硅酸盐岩浆和碳酸盐+硫酸盐岩浆;铜等成矿元素因亲硫而在碳酸盐+硫酸盐岩浆中富集。此岩浆随着上侵和演化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形成富集成矿物质和挥发分的含铜碳酸岩浆-热液过渡态流体。随着温度下降,其中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和磁铁矿大量晶出,氧被大量消耗掉,致使氧逸度降低,硫逸度增高,还原硫产生并快速增加,与Cu、Fe、Zn、Co、Mo等金属离子化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而成矿。  相似文献   
74.
75.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强烈地震(图1),造成数人受伤,房屋倒塌,部分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被破坏或受损。中国地震台网(CENC)测定该地震的震级为MS 6. 9,震中位于37. 77°N,101. 26°E,震源深度为10 km(https://www.cenc.ac.cn/cenc/dzxx/396391/index.html)。利用欧洲航空局哨兵2号雷达卫星的震前、震后SAR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同震形变场分布图。限定此次地震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断层走向NWW,断层面近直立;主体破裂深度在10 km以上并到达地表,形成长度>35 km的地表变形带,最大滑动量约2 m。2022年门源MS 6. 9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中北部的祁连- 柴达木次级地块的北部(图1)、托莱山断裂带和冷龙岭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是继1986年和2016年两次门源MS 6. 4地震之后在冷龙岭断裂带上发生的震级最高、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76.
叙述了高层建筑风振监测的基本方法及监测过程,以大量的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初步总结出了高层建筑的风振规律。  相似文献   
77.
在介绍常用的阈值分割方法的基础上,详述了基于阈值分割的LIDAR建筑物提取方法,对不同阈值分割方法的优越性与实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阈值法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像分割方法。全局阈值能快速有效地分割噪声小、比较均匀的图像,动态阈值和c均值模糊阈值分割对不均匀图像能进行较好的分割,其中c均值模糊阈值分割法最佳。  相似文献   
78.
基于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4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为30 m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融合Landsat-8多光谱波段和全色波段的15 m分辨率数据,5.8 m分辨率的资源3号卫星数据以及融合后2.1 m分辨率的资源3号卫星数据。采用ISO-DATA、最大似然分类法和面向对象分类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对分类方法的效果以及分辨率变化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精度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分辨率影像中,面向对象方法受到限制,分类效果相比传统方法没有太大改善;而在高分辨率影像中,面向对象方法分类效果很好,并且随着分辨率提高分类精度也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79.
生物检索特别是按物索名因分类系统和标准迥异,一直是分类学的难题,迫切需要一套检索手段灵活、适用不同分类手段的快速检索、查询工具。为此,作者在海岸带和海岛资源调查资料以及各位专家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分类方法学的研究,尝试开发了多媒体数据库和智能化的“海洋生物检索查询系统”(软著登字第0012717号),探索利用数据库检索技术提高海洋生物检索查询效率、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由于调查研究资料有限,目前对藏北高原内部近EW向的伸展变形样式和具体调节机制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最新开展的地表调查在藏北高原西部的别若则错新发现了1条长约20km、走向近NNW的走滑断裂。该断裂表现出断塞塘、水系错动及断层崖等典型的走滑断裂变形标志。水系错动及构造地貌显示,别若则错断裂是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具明显正断分量的张扭性断层,是高原内部近EW向伸展变形的产物。通过与羌塘古大湖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断裂错断的最新地貌体是晚更新世的冲洪积扇,未错断全新世扇体,且断崖坡角已显著变缓,表明其最新活动时间可能为晚更新世。综合分析地表调查和遥感影像的错断位移恢复结果,发现最新一次断裂活动的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约2~3m。晚更新世早—中期冲洪积扇体的累积最大右旋走滑位移约44m,垂直错动约2m,由此推测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走滑速率约1mm/a,显示弱走滑变形特征。别若则错断裂近NNW的走向与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主压应力轴(σ1)的夹角约30°,而已发现的区域性共轭走滑断裂与σ1呈约60°~75°的较大夹角,两者显著不同,表明藏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带的组合方式可能存在不同的样式:一种是钝角,可能与拉萨和羌塘地体内的剪切作用或块体挤出有关;另一种是锐角,可能代表着新生破裂特征,推测其可能与高原内部近SN向正断层的N向的延伸有关,其成因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