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4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525篇
地球物理   649篇
地质学   1457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156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671.
Climatic regime shift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s in China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limatic time serie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instrumental records from China showed temporal and regional patterns in the last two to three centuries, including two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s at quasi-20-year and quasi-70-year timescales revealed by signal analysis from wavelet transform. Climatic anomalous events on the decadal timescale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two oscillations when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phases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to amplify amplitude. The coldest event occurred in the decade of 1965–1975 in eastern China, while the periods of 1920–1930, 1940–1950, and 1988–2000 appeared to be warmer in most parts of China. For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in northern China, the dry anomalous event was found in the late 1920s, while the wet anomalous event occurred in the 1950s. A severe drought in 1927–1929 in northern China coincided with the anomalous warm and dry decade, caused large-scale famine in nine provinces over northern China. Climatic anomalous events with a warm-dry or cold-wet association in the physical climate system would potentially cause severe negative impacts on natural ecosystem in the key vulnerable region over northern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the eastern China monsoon region showed an opposite variations in phase betwee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and the mid-low Yangtze River Valley as well as accompanied the shift of the northernmost monsoon boundary. Climatic regime shifts for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last 200 years were identified. In North China, transitions from dry to wet periods occurred around 1800, 1875, and 1940 while the transitions from wet to dry periods appeared around 1840, 1910, and the late 1970s. The reversal transition in these time point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limatic regime shifts in China were link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mid- and low latitud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the westerly flow and the monsoon flow) when they 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672.
从激波管内水汽瞬态相变实验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利用激波管理论及实验技术应用于人工影响降雨、消雹所涉及的云雾瞬态相变问题。首先介绍利用激波管研究水汽瞬态相变的概况,并介绍一些特殊激波管及实验状态的控制。然后介绍激波管内水汽相变过程研究的测试原理及方法。最后讨论在研究爆炸方法进行人工降雨、消雹和自然闪电、雷击等问题时,应用激波管理论及实验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爆炸作用于云雾等微物理过程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673.
河南省冷暖变化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河南省107个观测站1961-2006年46 a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冷暖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呈现增温趋势,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全省7个气候分区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整体一致性,都呈现升温趋势,但各区域的增温幅度不一,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太行山气候区,最小的区域是豫西山地气候区.平均最高气温南阳盆地、淮北平原、豫北平原3个气候区呈略降趋势,其他4个气候区呈升温趋势,豫西山地气候区增幅最大;各季气温变化呈现春、秋季平均气温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平缓、冬季增温幅度最大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暖冬现象明显;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河南省平均气温按10 a增加0.22℃计,估计未来50 a升高1~2℃.  相似文献   
674.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各环境背景因子对强对流及暴雨系统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分析了暴雨和强对流风暴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垂直分布,决定着对流是否可以形成;其水平非均匀性只是改变风暴发展强度、生命期以及分裂特性。风场的动力影响对强风暴的移动、分裂及强度特征也十分重要。最后,对第三运动方程做了量纲分析,发现热浮力是对流风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热浮力冲量能更细致地反映对流风暴的发展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75.
通过对1960-2013年在越南登陆或登陆前停编后海南岛出现暴雨的秋冬季台风历史个例的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台风中有47%是南海台风,台风登陆越南或在登陆前停编时的纬度介于11.3°N-20.6°N之间,其中15.0°N-15.9°N最多(23.5%),而19.0°N-19.9°N没有满足条件的台风;秋冬季暴雨出现的主要时段为9月下旬-10月下旬,其中10月中旬暴雨日最多(23.8%);秋冬季暴雨落区集中在海南岛东部、中部和北部内陆地区,琼中县最多(12.7%),西部沿海地区明显偏少;秋冬季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热带低值系统(台风或低压环流)、东路或西路冷空气;低空急流和暴雨落区密切相关,暴雨区一般位于低空急流左前侧和切变线南侧;海南岛东北部暴雨偏东风低空急流位于两广南部;东中部暴雨偏东风低空急流位于两广南部至海南岛北部;西南部暴雨东南东风低空急流位于海南岛北部,同时南海存在西南风低空急流;西北部暴雨两广南部有东北东风低空急流;全岛性暴雨两广南部至南海中部为广阔的偏东风低空急流区。  相似文献   
676.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掌握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测井/录井、地震、古生物、岩心及成岩等相关资料的研究,将珠江组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层序界面,归纳出四类界面标志,即沉积标志、成岩标志、测井标志和地震标志。各种界面标志的识别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实际应用时应综合利用,相互印证,以使层序界面划分更具有可靠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677.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秦岭金矿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取得的进展 :八卦庙矿区发育有条带状的热水沉积岩 ,金矿床类型属于热水沉积韧性剪切带改造型 ,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型 ;马鞍桥金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属于华北板块南缘 ,含矿岩系为早古生代的深水斜坡浊积岩相 ,矿区的“浅色岩相”系变质成因 ;煎茶岭金矿属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而非超基性岩浆热液型金矿。以上研究为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指出了新方向和新类型  相似文献   
678.
电气石的偏振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晓明 《矿产与地质》1998,12(6):418-422
电气石达到宝石级称碧玺。通过电气石偏振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电气石含铁量增高电气石中Si-O伸缩振动峰发生分裂,峰形变大。不同成因的电气石晶体中(OH)-离子占位不同,变质岩型、矽卡岩型电气石中(OH)-只有一个有序占位,而伟晶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中电气石(OH)-离子则有两个无序占位  相似文献   
679.
680.
傅祥林 《铀矿地质》1996,12(4):204-213
本文以铀矿区广泛发育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因矿物学方法探讨金鸡岭岩体外带铀矿床的成矿机理;论证了矿质来源于岩体的围岩,与花岗岩关系不密切;岩体侵位所引起的围岩热变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变质热液,是导致成矿物质重新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