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00篇 |
免费 | 1525篇 |
国内免费 | 23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8篇 |
大气科学 | 1304篇 |
地球物理 | 1886篇 |
地质学 | 4252篇 |
海洋学 | 1251篇 |
天文学 | 226篇 |
综合类 | 746篇 |
自然地理 | 10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434篇 |
2021年 | 508篇 |
2020年 | 386篇 |
2019年 | 486篇 |
2018年 | 482篇 |
2017年 | 493篇 |
2016年 | 527篇 |
2015年 | 480篇 |
2014年 | 545篇 |
2013年 | 542篇 |
2012年 | 584篇 |
2011年 | 585篇 |
2010年 | 633篇 |
2009年 | 527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443篇 |
2006年 | 376篇 |
2005年 | 302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211篇 |
2001年 | 236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16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t’s analyses and theories of the forecast of heavy-rain, summarizes a variety of the current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forecast and, according to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the high-rank forecasters, distills their experiences in forecasting heavy-rain into an inference-tree of 106 junctures from which 101 rule-bases are derived. The logical calculation is automatically carried out with our introduced and developed PROLOG, one of the intelligent languagas by means of micro-computer. This process adopts the uncertain inferential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sets,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s of two-value logic and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inking of human brain. 相似文献
22.
Agegraphic dark energy (ADE) and New-ADE models have been introduced as two candidates for dark energy to explain the accelerated expansion phase of the Universe. In spite of a few suitable features of these models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several drawbacks in them. Therefore in this investigation a new version of ADE and New-ADE are studied which can improve such drawbacks appearing in the ordinary ADE and New-ADE scenario. In fact we consider an interacting model of scalar field with matter and after re-deriving some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 find out the best fit for the model. Actually by finding the best fitting for fre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we show that our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相似文献
23.
The effects of four microalgae,Chlorella vulgaris,Platymonas helgolandicavar,Isochrysis galbana,and Nitzschia closterium on the grazing and filtering rates of the marine rotifer,Brachionus plicatilis,were evalu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The grazing rates in separate cultures of the four microalga were as follows:C.vulgaris > P.helgolandicavar > I.galbana > N.closterium.However,the filtering rates occurr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P.helgolandicavar > N.closterium > C.vulgaris > I.galbana.A mixed diets ex... 相似文献
24.
澜沧江中游某崩塌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崩塌堆积体范围内布置有公路、缆机平台、电站进水口等重要建筑物。其变形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安全以及电站的运行。因此,文章在对其环境地质条件、物质结构、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变形空间效应作系统的地质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应用FLAC-3D快速拉各朗日差分程序对其空间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收口转向及变形收敛特征使得堆积体下部形成一个“支撑拱”,从而阻碍了上部堆积体向下部的变形与位移,利于堆积体的稳定;同时,三维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堆积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其位移矢量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且变形主要分布在1360~1650m高程;变形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分区特征,表现出后缘压缩固结,中部滑移,前缘受阻压缩的位移特征。纵向具有明显的收口效应;横向上比较来看,也存在变形受阻的收口特征;收口范围主要集中在1330~1440m高程范围。 相似文献
25.
26.
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首次发现了早泥盆世二长花岗岩,对其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地质背景.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412.1±5.7)Ma(MSWD=0.95),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岩石为过弱铝质亚碱性花岗岩,富SiO2(含量为71.41%~72.46%)、K2 O(含量为5.27%~6.16%),贫Fe2O3(含量为1.86%~2.05%)、P2O5(含量为0.08%~0.12%),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明显的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可以看出,岩石明显富集Rb、Th、Zr、Hf,强烈亏损Nb、Sr、P、Ti、Ba.夏日哈木地区二长花岗岩属于I型花岗岩,其源岩可能由幔源岩浆底侵加热下地壳岩石致其部分熔融而形成,处于由同碰撞向后碰撞转换的构造环境,说明东昆仑夏日哈木地区在早泥盆世早期已进入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27.
为了分析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动态及其与地面沉降的关系, 利用多年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数据, 发现黄河三角洲广饶县和东营区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剧烈且地面沉降严重, 含水层多处于超采状态, 浅、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先后出现.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度达2~3m/a.近年来, 东营和广饶地面沉降漏斗中心沉降量和速率分别为155.1mm、28.2mm/a和356.0mm、64.7mm/a.借助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法, 发现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与沉降漏斗空间耦合良好, 深层地下水位与地面高程呈线性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92, 深层地下水过度开采已成为影响沉降的最根本因素.井灌区第三粘性压缩层成为地面沉降主要贡献层, 且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中心的地下水位已低于第三承压含水层临界水位, 沉降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28.
血细胞是甲壳动物的免疫细胞,可通过吞噬、包囊、结节、黑化,以及分泌免疫活性分子等方式杀死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活跃的造血机能对更新和补充损耗的循环血细胞、维持一个稳定有效的免疫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相对脊椎动物而言,人们对包括甲壳动物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的造血机制了解比较有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甲壳动物造血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血细胞的类型和功能、造血组织的结构和细胞组成、血细胞的分化途径、造血的调控机制,以及相关的细胞模型和体外实验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研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