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6篇 |
免费 | 844篇 |
国内免费 | 85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2篇 |
大气科学 | 813篇 |
地球物理 | 1029篇 |
地质学 | 2385篇 |
海洋学 | 590篇 |
天文学 | 89篇 |
综合类 | 348篇 |
自然地理 | 5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158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94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81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213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222篇 |
2007年 | 209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31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35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14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88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10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空间演变——以贵州省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是我国喀斯特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高原盆地是贵州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充分认识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态势,对区域城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软件,主要利用景观格局指数、Moran’s I系数以及居民点数据与等高线数据的空间叠置及转换技术,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案例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变具有强烈的喀斯特地域基因,在喀斯特地貌的限制下聚落总体分布分散;近年来聚落规模不断增加,在局部有一定小规模集聚并随地形限制而表现出不同的集聚形式和集聚程度;而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增大,聚落形态更为复杂且景观趋于破碎,空间分布更加复杂;喀斯特地貌的垂直空间特点在决定聚落的垂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同时也加剧了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徐州彭城电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从技术经济和液化处理效果上说明预制桩与干振碎石桩配合使用处理地基液化的优越性以及施工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建立可监测、可预报的雨涝危险性指数与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的关系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前、灾中、灾后人口受灾情况快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利用小时降水、日最大降水量、累积降水量与暴雨持续天数等气象资料以及水系、高程等孕灾环境资料,构建了雨涝危险性指数。结合历史洪涝受灾人口资料,建立基于雨涝危险性指数的暴雨洪涝受灾人口灾损曲线。按照重现期划分雨涝危险性等级,并通过计算不同重现期雨涝危险性指数的致灾阈值,建立危险性等级与受灾人口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显示:(1)湖北省暴雨高危险区主要位于江汉平原以东,其次是鄂西南南部、江汉平原南部。(2)通过历史暴雨过程受灾情况比较,包含小时雨量和孕灾环境的雨涝危险性指数更能呈现暴雨过程的受灾程度。(3)湖北省暴雨洪涝受灾人口与雨涝危险性指数呈幂函数关系,年及暴雨过程实际受灾人口与拟合受灾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00和0.891。(4)利用5 a、10 a和20 a三个重现期将雨涝危险性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当雨涝危险性指数超20 a一遇时,预计受灾人口将达12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54.
55.
以往居民地自动综合的研究多集中于建筑物的多边形化简,较少考虑到其与街区、道路网的联系。提出了顾及路网结构保持的城镇居民地自动综合模型,此模型包含道路选取和街区内部结构概括两方面。前者基于网眼密度并结合路划功能选取道路数据,用于街区合并;后者则主要涉及建筑物多边形化简,通过改进矩形差分组合方法,在原有面积阈值的基础上添加距离阈值,并提供新的分层化简思路。以1:1万地图数据到1:5万比例尺的自动综合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57.
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的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碳酸盐型盐湖提锂工艺中, 太阳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储存太阳能能量以结晶析出碳酸锂。文章利用加热方法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太阳池结晶试验, 试验的蒸发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大, 但蒸发量的不同对析盐结晶影响不大。在不同时间段模拟试验中, 24 h时间段的Mg2+析盐浓度较Li+大,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而Li+则相反;Mg2+析出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而Li+析出速率基 本保持一致。在不同温度模拟试验中, 卤水主要组分总析出率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 卤水中CO32?和Li+的浓度降低速度大于其他组分, CO32?和Li+的析出率远大于其他组分, 析出主要矿物鉴定结果均为扎布耶石 相似文献
58.
利用实例阐述了一、二级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后,测角中误差超限问题,根据《规范》精度指标,分析了测角中误差超限的原因;提出一、二级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后,没边、测角中误差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华南沿海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和下地壳组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华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中的麻粒岩捕虏体都是镁铁质的, 分为岩浆麻粒岩和堆晶麻粒岩. 前者具有与大陆火山弧玄武岩相似的不相容微量元素模式; 后者亏损K2O和P2O5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 华南麻粒岩捕虏体是晚中生代玄武质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结晶-变质形成. Sr和Nd同位素特征显示麻粒岩母岩浆受到了陆壳物质混染, 它们的变化由AFC成岩模式控制.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变化主要受结晶分异控制. 捕虏体麻粒岩与研究区地表出露的晚中生代辉长岩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时期相同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华南同时代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与这期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AFC模拟和现有资料显示, 华南下地壳主要由早中元古代变质岩和中生代底侵形成的基性麻粒岩构成.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