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3篇
  免费   1729篇
  国内免费   2590篇
测绘学   1158篇
大气科学   1405篇
地球物理   1918篇
地质学   5336篇
海洋学   1215篇
天文学   245篇
综合类   916篇
自然地理   112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470篇
  2021年   518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511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651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544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是粟、黍的起源地,但受植物遗存保存状况及研究方法的限制,对粟类旱作农业起源与驯化的时间、地点、种类、过程等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同观点。植硅体分析为准确鉴定粟、黍及其野生祖本和亲缘物种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针对粟、黍种子稃片植硅体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获得以下认识:1)进一步明确了稃片表皮长细胞植硅体的形态特征、大小、数量是鉴定考古文化堆积中粟、黍及其野生祖本和亲缘野生物种的可靠指标;2)通过对比我国北方常见的狗尾草属稃片植硅体,发现了ΩⅢ型仅发育于粟和青狗尾草的稃片中部,且其大小与狗尾草属野生植物差异显著;3)分析和说明了稃片植硅体鉴定流程和方法、重点强调了稃片Ω/η类型的鉴定特征和应用范围,以及植硅体统计量等关键问题;4)讨论了粟类稃片植硅体产量与农作物产量的关系以及植硅体埋藏学问题,最后对深化粟类植硅体形态学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讨论,能够使植硅体分析方法在粟类作物起源和传播的研究中得到更准确、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中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的发生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综述了最近关于中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发生特征和成因的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的发生频率非常高,并给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不仅具有准两年周期的年际变化,而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从1977年之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增多;并且,表明了无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或是长江上游的川东地区持续性暴雨都是在"鞍"型大尺度环流系统的配置下发生,这是由于这种大尺度环流系统的配置不仅利于水汽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或上游的川东地区,而且利于在"鞍"型中心地区产生垂直对流不稳定,从而引起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此外,还综述了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发生的成因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了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是与大气-海洋-陆面耦合的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GRAPES_GFS全球中期预报系统的研发和业务化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_GFS的研发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GRAPES_GFS研发过程中的重要进展,概要阐述了这些进展对GRAPES_GFS业务:化的贡献。动力框架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位温垂直平流的算法、极区滤波方案、标量平流方案、垂直速度衰减(damping)算法、提高模式分辨率等,改善了模式框架的稳定性、计算精度以及质量守恒性。物理过程方面的改进主要包括RRTMG辐射方案、CoLM陆面过程方案、积云对流、边界层过程、双参数云物理方案,以及物理过程的调用计算等,全面提升了模式物理过程的预报能力。全球三维变分同化方面,研发了模式空间三维变分(3DVar)系统、资料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技术、卫星资料同化方面的相关技术等。同时,对目前GRAPES_GFS2.0的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总体来说,该系统各项预报指标全面超越GRAPES_GFS1.0,与T639相比等压面要素预报在对流层也有明显优势,降水、2 m温度等预报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94.
In this study, a water‐air two‐phase flow model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extension, and dissipat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induced by recharge events in a hypothetical hillslope‐riparian zone,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iquid and gas phases in soil void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 rain begins, the groundwater table near the stream is elevated instantaneously and significantly, thereby generating a pressure gradient driving water toward both the stream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to the stream) and upslope (the extens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into upslope). Meanwhile, the airflow upslope triggered by the advancing wetting front moves downward gradually. Therefore, the extens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into upslope and the downward airflow interact within a certain region. After the rain stops, groundwater ridging near the stream declines quickly while the airflow in the lower part of upslope is still moving into the hillslope. Thus, the airflow upslope mitigates the dissipat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Additio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ridging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rain intensity, intrinsic permeability, capillary fringe height, and initial groundwater table, was analyzed. Changes in intrinsic permeability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groundwater ridging near the stream, as well as the downward speed of airflow, thereby generating highly complex responses. The capillary fringe is not a controlling factor but an influence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antecedent moistur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groundwater ridging also occurs where an unsaturated zone occurs above the capillary fringe with a subsurface lateral flow.  相似文献   
995.
华南加里东期金矿床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成矿流体的形成,成矿物质的富集,矿床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水岩作用的水岩比值(W/R)小于0.1;夕卡岩和矿化蚀变分带是开放体系一系列溶解沉淀波反应前锋发生水岩反应后矿物和元素组合的时空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秦岭造山带基础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五”-“九五”期间秦岭的多项研究中,主要取得以下新认识:①创立了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岩石圈板块或壳块运动方式的多样性;②发现了东西向的秦岭造山带从显生宙以来有南北向的隆升带和沉积盆地,特别是太白、宝鸡-佛坪-汉南隆升带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岭乃至中国中东部构造格架的认识;③南北向沉积盆地转变为东西向造山带的Ⅱ型造山带,深部构造岩片抽拉-逆冲推覆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之上所形成的Ⅲ型造山带,为地壳表层增添了两种新型的造山带;④提出秦岭造山带中存在3类沉积盆地,3种盆-山转换,3个发展阶段及3种型式(Ⅰ、Ⅱ、Ⅲ)的造山带;⑤重新厘定商丹带、勉略带和二郎坪带的构造属性、形成时代,首次提出秦岭受3种体制,4个发展阶段的新观点,由抽拉构造形成的陆内造山带是秦岭最重要的划时代发展阶段;⑥提出立交桥式结构观点;⑦发现了一批前震旦系变质地层结晶岩系,重新厘定了一些地层的时代,特别是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中元古代地层的发现和超大型厂坝矿床产于其中,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⑧提出准浊流态流体的新概念;⑨提出中国和秦岭大地构造发展演化的新全球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 物源分析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碎屑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是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升的产物,同时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隆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文章以盆地底部的大邑砾岩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它的物源区,以深化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理解。通过砾石成分统计、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以及古流向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成都盆地北部和南部的大邑砾岩分别受不同的物源区和河流所控制。其中北部的大邑砾岩受控于出口在都江堰南约4km处向南流的河流所控制,其物源区为玉堂镇以西、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流域范围内。而南部的大邑砾岩则主要受向东流的古青衣江的控制,其物源区即为现代青衣江流域。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表明晚新生代期间岷江和青衣江都曾发生河流改道。  相似文献   
998.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为CORS)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建立,CORS在维护区域大地测量基准和城市测绘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仍存在基准站的稳定性、测量精度对平面及高程形变影响等问题。这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CORS系统变形监测网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采用秩亏自由网平差,以位移向量一次性范数最小原则求取监测网点最合理的位移量及权阵。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对监测点的位移显著性进行检验。结合武汉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分析评价了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为WHCORS)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证据推理应用于多源信息融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方勇 《遥感学报》2000,4(2):106-111
运用证据理论合并来自不同数据源的证据,以实现各种数据所含信息融合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数据源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引入数据分析过程。另外,利用证据推理,可以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方便地引入专家解译图解的经验和知识。最后通过利用ERS SAR数据和TM影像进行融合分析,证明该方法在遥感图解自动分类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An Arctic Ocean eddy in sub-surface layer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use of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current profiles data obtained at an ice camp in the Canada Basin during the second Chinese Arctic Expedition in summer of 2003.In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section,the eddy shows itself as an isolated cold water block at depth of 60 m with a minimum temperature of-1.5℃,about 0.5℃ colder than the ambient water.Isopycnals in the eddy form a pattern of convex,which indicates the eddy is anticyclonic.Although maximum velocity near 0.4 m s-1 occurs in the current records observed synchronously,the current pattern is far away from a typical eddy.By further analysis,inertial frequency oscillations with amplitudes comparable with the eddy velocity are found in the sub-surface layer currents.After filter the inertial current and mean current,an axisymmetric current pattern of an eddy with maximum velocity radius of 5 km is obtained.The analysis of the 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dy core water and its ambient waters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ddy was formed on the Chukchi Shelf and migrated northeastward into the northern Canada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