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6篇
  免费   705篇
  国内免费   837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914篇
地球物理   1437篇
地质学   2385篇
海洋学   622篇
天文学   793篇
综合类   313篇
自然地理   5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9篇
  1978年   21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26篇
  1972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精细油藏描述中地质建模的意义和现状入手,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研究现状及其与传统地质建模方法的差 异。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蒸汽驱试验区为例,分析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中建模的基础、训练图像的建立、多点地质统计学 建模与传统地质建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等内容。指出多点地质统计学在井间预测方面具有明显优于其他传统建模方法的特 点。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多点 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多信息综合地质成因分析基础上的训练图像获取、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应用领域的扩大等。  相似文献   
992.
为防止老滑坡路段路堑开挖过程中出现路堑边坡失稳的问题,以在建某高速公路老滑坡段路堑失稳边坡为例,借助数值分析,进行了老滑坡路段路堑开挖与超前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一般宽平台开挖模式能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然而,对于存在具有膨胀性质滑带土的牵引式老滑坡,坡脚采用宽平台刷坡减重不利于路堑边坡的稳定,必须要采取超前支护,如锚索、抗滑桩等,必要时要紧急采取清方卸载措施。2)锚索超前支护能够有效抑制边坡变形,需采用有效措施提高设置在坡脚处锚索的抗拉强度,如施加预应力等。3)抗滑桩超前支护应注意桩位、桩长、桩距的优化设计。建议抗滑桩采用锚拉,对桩前坡体中的滑带进行超前注浆,有必要沿老滑坡主滑方向布置多排抗滑桩,或采用h型桩体设计。  相似文献   
993.
Vulnerability to predation may be high for many megafaunal taxa in deep‐sea sedimentary habitats where physical heterogeneity is low. During ROV observations in a bathyal sediment plain off Central California, juveniles of the lithodid crab Neolithodes diomedeae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on or under the holothurian (sea cucumber) Scotoplanes sp. A, and are hypothesized to benefit from this association as a nursery or refugium from predation. Ninety‐six percent (n = 574 of 599) of the juvenile N. diomedeae observed (density varied from 0.02–0.75/m2 among sites and season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associated with Scotoplanes sp. A. Of the 2596 Scotoplanes sp. A observed (density varied from 0.48 to 25.90/m2), 22% were attended by at least one juvenile crab, and rarely two crabs (n = 4). Solitary N. diomedeae were rarely observed. This decapod–holothurian symbiosis appears to be largely commensal, with juvenile crabs (carapace width = 0.03–0.31 ×  holothurian length) observed on or beneath Scotoplanes sp. A in a habitat with few refugia from epibenthic predators. Other hypotheses may explain or enhanc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N. diomedeae, such as elevated food availability due to the activities of Scotoplanes sp. A. The relationship may be mutualistic if there is a benefit for the holothurian, including the removal of epizoic parasites. Ultimately, the nursery or other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N. diomedeae may be minimal in low‐relief, sediment‐dominated habitats, as very few sub‐adult crab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udy area and were likely consumed upon outgrowing their refugia. While sedimentary habitats may be a sink for N. diomedeae populations, growth of juvenile crabs during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cotoplanes sp. A should increase energy flow to its predator populations. This associ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but may be expected in sediment‐dominated habitats where these species overlap.  相似文献   
994.
以2011年6月和8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的沉积物和间隙水样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沉积物中生物硅(BSi)和间隙水中溶解硅(DSi)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生物硅的循环和保存。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较低,且均小于1%。柱状沉积物中BSi的含量范围为0.34%~0.52%。C3、D1站位柱状沉积物中BSi的记录主要是由早期成岩过程控制,33#站位的分布特征主要是由水动力等变化控制。沉积物间隙水中DSi的浓度范围为101.6~263.9 μmol/L,低于纯BSi的溶解度;间隙水的pH值越大,沉积物的含水率越低,还原性越强,间隙水中DSi的含量越高。3站位生物硅的埋藏效率均较高,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潜在的硅的汇。沉积通量的分布与沉积速率和埋藏效率的分布一致,均有近岸高于远海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刘慧  姚鹏  孟佳  王金鹏  赵彬 《海洋学报》2017,39(8):115-128
磷是一种重要的生源要素,在河口、边缘海的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区域生态系统动力学。于2013年3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水淘选方法对沉积物进行了分级,并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未分级和分级沉积物样品中的6种磷形态含量:可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碎屑磷和难分解有机磷,讨论了该区域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选择性输运过程和迁移转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14.0~18.4 μmol/g,其中碎屑磷是其主要成分,占54.5%,其次是有机磷和难分解有机磷,分别占到15.1%和13.1%。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磷形态含量不同,可交换态磷、活性有机磷、铁结合态磷、自生磷灰石磷和难分解有机磷随粒级增加含量逐渐降低,而碎屑磷主要集中在粗粒级(大于32 μm)沉积物中。基于各粒级磷形态的质量分布,发现小于32 μm粒级的沉积物中各磷形态含量从长江口向浙闽沿岸逐渐增加,向外海方向逐渐减小,而大于32 μm沉积物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体现了不同形态磷的选择性输运。随粒径增大,总有机碳对有机磷比值(TOC/Or-P)先降低后升高,在大粒级沉积物中,TOC/Or-P比值较高主要是因为陆源有机碳贡献较高,而在小粒级沉积物中,主要是由于有机磷的迁移和转化更为活跃,体现了细颗粒物中有机磷相对有机碳的优先分解。本研究表明,从分级的角度可以对河口、边缘海的磷循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6.
离线固相萃取螯合富集分离-ICP-MS测定海水中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条件优化、方法比对等实验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小柱离线螯合富集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海水中稀土元素的方法。海水样品通过调节p H后,进入VAC ELUT SPS24 Agilent圆形固相萃取装置,其主要基体物质的去除率高于97%;萃取富集的优化条件是海水样品p H 4.0~7.0,海水进入萃取柱速率2 m L/min,硝酸洗脱液浓度为1 mol/L;方法对稀土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3%~108%,14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为0.057~0.613 ng/L,RSD10%;该方法与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富集稀土元素比对测定结果一致,方法具有准确度与精密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海水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定量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99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地理信息计算呈现出计算速度快、运行效率高、应用多样化的发展特征。而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飞速提升,传统的GIS数据处理方式并不能与之匹配,各种缺陷与弊端逐渐显现,亟待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目前,以并行集群计算技术和分布式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性能计算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思路,并逐渐发展形成了新一代的多核并行高性能计算系统。当前,如何利用新型硬件体系结构带来的计算能力,研究新一代高性能GIS计算系统,解决现在所面临的时空数据密集和计算密集问题成为重要挑战。高性能计算是基于一组或几组计算机系统组成的集群,通过网络连接组成超级计算系统以加强数据处理、分析计算性能的一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形成Hadoop,Spark和Storm 3大主流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系统,它们三者各具优缺点。本文从高性能GIS算法、并行GIS计算、内存计算和众核计算4个方面梳理、归纳总结了高性能GIS的技术体系,分析了每类高性能GIS技术特征,综合分析、评述了近年来高性能GIS的研究进展,并对高性能GIS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更完备、高效的高性能GIS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今后,并行GIS计算、高性能计算模式和分布式存储仍然是GIS技术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高性能GIS系统可有效地解决时空数据密集、计算密集和网络通讯密集等问题,大大提升GIS地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对新疆乌苏天山泥火山土壤样品的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指标评价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新疆天山乌苏段火山泥中的重金属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d、As、Cu元素的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二级标准,Hg、Pb、Cr、Zn、Ni元素的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级标准,乌苏天山火山泥综合评价达到二级标准。将火山泥的元素含量与新疆地区不同土质的土壤元素含量进行比较,与干旱区不同省份的土壤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了火山泥元素组成及含量的成因。  相似文献   
999.
黄河沙漠宽谷段水沙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定位观测、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遥感影像解译的数据,利用MWP、双累计曲线、水土保持分析法、数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评估了多元驱动因素对2000-2012年黄河下河沿-头道拐沙漠宽谷段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基准期相比,2000年以来径流量、输沙量同步减少,水沙关系也发生变化,单位径流量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漠宽谷段径流量减幅沿程不断增加而输沙量减幅沿程变化不大,水沙年内分配较基准期发生倒置,来沙系数不断减小;灌区引水引沙、水土保持措施、水库拦沙、支流来水来沙、水库调蓄及河道冲淤是沙漠宽谷段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对沙漠宽谷段径流量减少的作用最大,贡献率为81%,其次是水库蓄泄量,占15%以上;水库拦沙对头道拐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最大,占41%,其次是支流水土保持措施,贡献率约占13%,入黄风沙减少的贡献率并不大,约为6%,而河道淤积量、灌区引沙量较基准期都是减少的,贡献率分别约为-41%和-8%;近10多年来降雨等自然因素对水沙变化的作用相对不大,起主要作用的是水库运用、水土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等人类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气候带的河道与沙丘分布格局及其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小妹  严平  钱瑶  吴伟 《中国沙漠》2017,37(5):821-829
风水交互作用是干旱区常见的地貌现象和重要的地表过程,干旱区河流通过提供物源和场所控制沙漠分布的格局,沙漠分布与风沙活动制约河道发育和泥沙输移,在不同时空尺度表现不一,但关于二者交互作用的分类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分类体系,尤其在地貌格局分类上多为定性描述。因此,自西向东选择位于3个气候带的中国西部克里雅河、中部毛不拉格孔兑以及东部西拉木伦河,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获取河道与沙丘信息,探讨近源沙丘的分布与河型之间的组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型、河流流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水文以及距离河道的远近影响河道与沙丘组合的地貌格局;在河道-沙丘尺度上,划分为弯曲河道-对称式边滩沙丘、顺直河道-边滩沙丘、分汊河道-心滩式沙丘、网状河道-格状镶嵌式沙丘4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