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5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54篇 |
地球物理 | 65篇 |
地质学 | 154篇 |
海洋学 | 28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36篇 |
自然地理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17个气象站1960—2012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 Mann 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初日以14 d/10a的趋势提前,终日以1.1 d/10a的趋势后延,持续日数以2.5 d/10a的趋势增加,积温以64.5 ℃〖DK〗·d/10a的趋势增加,降水量无明显变化,日照时数以53.4 h/10a的趋势减少;各要素的时间序列除降水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终日、持续日数、积温以及日照时数的突变较为显著,终日在2007年后后延显著,持续日数在1998年后显著增多,积温在2000年后显著增加,日照时数在1993年后显著减少;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发现,各要素在近53年中存在周期性变化规律,初日和期间积温存在准2~4年的振荡周期,终日存在准2~3年的振荡周期,持续日数存在准2年的振荡周期。降水量存在准3年和准3~7年的振荡周期,日照时数存在准2~3年的振荡周期。石家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0 ℃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使作物的生长发育提前,生长周期变短,日照时数减少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2.
玄武岩—水相互作用的溶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常温常压排除大气干扰的封闭体系条件下,将一定粒度的玄武岩样品浸泡在不同酸度的水溶液里,研究玄武岩-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元素释放和溶液酸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主要元素的浓度趋向平衡;(2)溶液酸度发生明显变化,即不论反应初始溶液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最终都将趋于中性,我们把此现象称为溶液的中性化效应。根据溶液中溶解组分的浓度和样品表面组成的XPS测定结果,提出玄武岩在碱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同的溶解机理。 相似文献
153.
云南个旧锡矿经历了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叠加改造成矿的作用。用Ar-Ar、K-Ar和Pb-Pb法分析了3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成矿系列Ⅰ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95.93±5.41~123.91±15.41Ma,K-Ar法表观年龄为112.50±2.25Ma,普通铅法年龄为210~240Ma;成矿系列Ⅱ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191.81±2.26~205.11±4.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186.01±3.72Ma,普通铅法年龄为200~230Ma;成矿系列Ⅲ的Ar-Ar法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为83.23±2.07~85.22±2.38Ma,K-Ar法表观年龄为43.49±0.87Ma,普通铅法年龄为83~116Ma。 相似文献
154.
Natural Hazards - The Ya’an, Sichuan Mw 6.7 earthquake occurred on April 20, 2013. In this article, the stochastic finite-fault method (EXSIM) based on dynamic corner frequency, proposed by... 相似文献
155.
156.
青岛湾有机质污染带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是1990年6月至10月,对青岛湾东侧有机质污染潮间带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结果指出海洋线虫与多毛类小头虫的数量消长完全一致,它们保持着共栖或互利的共生关系。共鉴定出海洋线虫20种,其中6种占总丰度的90%。依据种类组成计算的Simpsi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线虫与桡足类、小头虫与其他多毛类的数量比值指明,该有机质污染带正向着半污染带过渡。 相似文献
157.
大震下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被动及智能隔震结构在“大震”条件下的动力可靠度进行探讨。将被动及智能隔震体系均取作弹塑性模型,并用退化Bouc-W en滞变模型描述上部结构的恢复力,用非退化Bouc-W en模型描述隔震层的恢复力。采用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根据我国抗震规范中“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采用各层最大层间位移峰值响应和累积滞变耗能构造双参数的随机疲劳累积损伤指数,作为功能状态指标。假定各层失效相关,用串联系统计算体系动力可靠度。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被动隔震、智能隔震与非隔震体系的条件失效概率,从动力可靠度角度显示了智能隔震体系的减震优势。 相似文献
158.
针对抽出-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过程中抽水井抽出效率随时间逐渐降低、抽出-处理技术运行终点(以下简称"抽出终点")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通过评估抽水井抽出效率,以分段、多次优化抽水方案提高抽出效率、降低修复成本、减少修复时间为工作思路,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实现方案优化时间节点选择。以青海某铬盐厂为例,通过建立抽水方案优化时间节点评价指标体系,可定量分析方案优化时间节点,合理确定抽出终点。结果显示:第1次优化结果为抽水井抽出效率在20%~40%时应重新布设抽水方案(P3),即采用原抽水方案抽水100 d后需重新布设抽水井;第2次优化结果为抽水井抽出效率在20%~40%时应与其他修复技术联用(P7),即采用一次优化后抽水方案继续抽水300 d后需联合其他修复技术开展治理。经评估,2次优化可有效提高抽水井抽出效率,使修复时间缩短600 d,相同时间内含水层中六价铬去除率增加8.31%。 相似文献
159.
160.
Xin Wang Susumu Kurahashi Hao Wu Hongjun Si Qiang Ma Ji Dang Dongwang Tao Jiwei Feng Kojiro Irikura 《Journal of Seismology》2017,21(5):1185-1200
Though the 2014 Ludian Earthquake had only a moderate magnitude (Ms 6.5), high-level ground motions of almost 1g occurred at Longtoushan Town (seismic station 53LLT), which located near the intersection of a conjugate-shaped seismogenic fault. The building damages on the pluvial fan and the river terrace at Longtoushan was clearly differen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generation of the large acceleration at 53LLT, the focal mechanisms and the rupture processes of the conjugate-shaped seismogenic fault were determined.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two continuous impulsive waves in the records of 53LLT that were generated from two different faults, the Baogunao fault and the Xiaohe fault, respectively. Site effects on the pluvial fan and the river terrace at Longtoushan Town and their relations to different building damages were examined. We found that the predominant period at the pluvial fan was about 0.25 s, close to the fundamental natural period of multi-story confined masonry buildings. Ground motions on the pluvial fan and the river terrace were simulated through convolving synthesized bedrock motions with the transfer functions, which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one-dimensional underground velocity structures identified from H/V spectral ratios of ambient noise. Building collapse ratios (CRs) are estimated based on the vulnerability function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r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values. We found that the observed building CRs on the pluvial fan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values. High-level ground shaking that is far beyond the design level was a reason for serious building dama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