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2篇
  免费   2777篇
  国内免费   3858篇
测绘学   2200篇
大气科学   1865篇
地球物理   2782篇
地质学   7271篇
海洋学   2403篇
天文学   369篇
综合类   1209篇
自然地理   164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726篇
  2021年   809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817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158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156篇
  2009年   1047篇
  2008年   1083篇
  2007年   961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The aim of the Japanese-French Kaiyo 87 cruise was the study of the spreading axis in the North Fiji Basin (SW Pacific). A Seabeam and geophysical survey allowed us to define the detailed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NS spreading axis between 16° and 22° 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left lateral motion of the North Fiji Fracture Zone. Between 21° S and 18°10′ S, the spreading axis trends NS. From 18°10 S to 16°40 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preading axis changes from NS to 015°. North of 16°40′ S the spreading axis trends 160°. These two 015° and 160° branches converge with the left lateral North Fiji fracture zone around 16°40′ S to define an RRFZ triple junction. Water sampling, dredging and photo TV deep towing give new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hydrothermal activity along the spreading axis. The discovery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living communities confirms this activity.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PD、GPY、YES、SYE、GPM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海藻真菌菌株PT2,并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T2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生长速率有所不同,液体培养基发酵液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有较大差别,其中SYE发酵液抽提物活性最强,对KB、Raji和Hela 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7.6μg/cm^3、2.4μg/cm^3和3.3μg/cm^3.采用HPLC法对不同抽提物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组成成分有显著差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株的生长及活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传统的海湾(泻湖)纳潮量计算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潮间带被部分围垦后纳潮量的实际情况,本考虑围堤的影响,将纳潮量分解为堤基以下的“梯形”区和堤基以上的“矩形”区两部分之和,在理论上更加严密。根据改进后方法算出的胶州湾近期纳潮量比传统方法算出的纳潮量大15%左右。可见,半个多世纪以来胶州湾的纳潮量只减少了约15%.而不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约25%。  相似文献   
84.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君  王义刚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2007,25(1):105-113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5.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江苏岸外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君  张忍顺 《海洋通报》2003,22(3):23-30
2000年1月16日在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二分水滩脊选取三条断面,进行底质沉积物采样及滩面高程测量。共采集样品27个,对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粒度组分及其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滩面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用6-DMAP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排放的方法诱导缢蛏三倍体的试验.结果表明:6-DMAP在100~500μmol/dm^3处理浓度范围内均可以诱导出三倍体,随着药物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提高,三倍体倍化率和D形幼虫畸形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D形幼虫孵化率会随之下降.综合来看,在30%卵子受精并出现第一极体,6-DMAP浓度为300μmol/dm^3和处理持续时间为20min时的处理组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组合.  相似文献   
88.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杜渺 《海岸工程》2000,19(3):39-45
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及所属玉环县、温州市及所属乐清市、瓯海区等地面实施海洋“蓝色工程”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文中借鉴浙东南沿海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北沿海的实际,提出了做出滩涂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90.
广西地区文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研究广西的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筛选的60个引物中,23个呈阳性反应,其中10个引物可产生105条稳定、清晰的带。山口、北海、犀牛角、东兴的文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995,0.2039,0.1773,0.1936;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86.32%,90.63%,81.05%,88.00%,4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070之间,相邻种群的遗传差距较小。除犀牛角种群以外,其它3个种群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