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能源与资源保障,地球深部资源与能源极其丰富。“向地球深部进军”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资源勘查开发技术、经济效益成本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为满足能源、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加大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碳封存能力、强化地质储能研究等显得尤为重要。深部水文地质作用与此息息相关,亟待重视和加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学科发展历程与热点焦点问题的综合对比研究,对深部地下水分布与循环理论研究、深部地下水地质作用下地热与锂资源成藏、深部地热-干热岩与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开发、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封存、地质储能等方面涉及的深部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深部水文地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下水循环动力机制、物质能量转换过程、水岩相互作用、成热成藏机理和勘查监测技术精准度等方面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储层非均质性刻画、热源机制、深部资源能源可持续开发技术、人工干预下深部资源环境演变特征、水力压裂诱发地震以及断层对流体触发的敏感性和触发过程演变等是未来应给予重点关注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NYSCWM)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t,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the 1976–2006 national standard section and the Korea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monthly E-P flux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and meridional wind speed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mean salinity of the NYSCWM center has a slightly decreasing trend,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high salinity center; 2) both the southern salinity front and the halocline of the NYSCWM display a weakening trend,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YSCWM and coastal water decreases; 3)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intrusion,the E-P flux of the northern Yellow Sea,and the strength of the winter monsoon will affect the NYSCWM salinity during the following summer.  相似文献   
93.
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2002年9月27日、2003年6月28日和2004年6月24日山东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雷达观测分析表明是3次超级单体风暴所致,0927风暴尺度和天气现象次于0628和0624风暴.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这3次典型超级单体强度结构、流场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引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风暴形成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演变特征,0927风暴表现为多单体传播型,0628风暴表现为单体自身发展型,0624风暴表现为群发单体合并型;移动路径相似,都属于右移风暴,偏离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右侧30°-70°,移动速度约为风暴承载层平均风速的45%-70%;发展成熟阶段最大强中心高度表现不同,0927风暴位于单体底部,0628风暴位于单体中下层,0624风暴位于单体中层以上,最大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表现也有差别,0624风暴最强,0628风暴次之,0927风暴相对较弱.风暴旺盛成熟阶段表现为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中气旋;风暴旺盛成熟阶段风暴垂直流场结构有相似性,低层气旋性辐合,中层近似于气旋性旋转上升,高层气流辐散;中层水平流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0927和0624.风暴为双涡管式旋转结构,0628风暴为单涡式的气旋旋转结构.  相似文献   
94.
冬季乌拉尔山阻塞与东亚冬季风的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1948/1949~2012/2013年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演变两种时间尺度分析了冬季乌拉尔山阻塞与东亚冬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角度,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EAWMII)与冬季乌拉尔山阻塞频数显著相关,且两者的线性趋势与周期一致。当乌拉尔山阻塞频繁发生时,对流层中层西伯利亚反气旋异常,东亚大槽加深;对流层低层表现为贝加尔湖及东亚沿岸北风显著加强,中亚和东亚大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降低,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加强。乌拉尔山阻塞的由强盛到崩溃的过程对应着西伯利亚高压由加强到减弱东移的季节内演变,850 h Pa风场对应为异常北风由贝加尔湖以北逐渐影响至低纬度菲律宾以东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95.
提出乌鲁木齐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在分析地质灾害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地质灾害年降水的预测指标,从而得到对地质灾害的天气预报等级和闽限值。  相似文献   
96.
刁理品 《地质与勘探》2010,46(1):120-127
通过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普晴锑金矿勘查区中的实施,确定各元素异常下限值为Au7×10-9、Sb10×10-6、Cu200×10-6、As30×10-6,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岩性等有利控矿因素综合评判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圈定4个找矿靶区,确定了各靶区的主要找矿矿种,对各靶区进行了必要的山地工程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实践证明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方法在本区是有效的,认识到在当前老矿区外围找矿中成矿元素弱异常、多元素组合弱异常区具有重要找矿意义。在此基础上较系统的总结了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97.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及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CO2地质储存逃逸通道可分为人为逃逸通道、地质构造逃逸通道以及跨越盖层和水力圈闭逃逸通道三类.在CO2地质储存场地选址和场地勘查阶段,应高度重视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震危险性和CO2逃逸通道专门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避免因CO2逃逸造成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地下水污染和诱发地质灾害发生.同时要对可能的CO2逃逸通道进行灌注前CO2背景值监测,灌注工程运营期CO2控制监测和封场后长期监测,确保CO2地质储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98.
地面干涉雷达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干涉雷达是一种基于微波干涉技术的新型雷达,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介绍一种地面干涉雷达系统——微变形监测系统(IBIS),该系统采用步进频率-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和干涉测量技术,能对地面目标作动态或静态监测。高层建筑的变形监测试验表明,IBIS的精度高,能监测到建筑的微小变形,可真实地反映高层建筑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99.
唐山地震序列的应力释放调整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搜集了1976年7月28日至1979年12月31日期间唐山地震序列中所有M_s≥4.0地震的初动资料。这些资料来自于68个地震台的记录图和其它14个地震台的数据。其中,167次地震得到可靠的断层面解。对这些断层面解的分析表明,震源区介质中的应力经历了一个由震前紧张平衡态,经主震后的极不稳定态,逐渐向松驰平衡态演变的释放调整过程;对于余震区的不同部分,该过程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异。两种平衡态下应力主轴的空间取向基本相同,这意味着制约唐山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周围环境因素没有因发生唐山地震而改变。因此,该地区的构造运动将有继承性,而地震活动将会间歇性地重现。  相似文献   
100.
IntroductionTheYanqing-Huailaibasin,whichconsistsoftheYanqing-FanshanandHuailai-Zhuolusub-basins,ismainlycontrolledbythenorthboundaryfaultsofthesub-basins.AsabasictectonicunitattheintersectionofthenortheasternendoftheNNE-trendingShanxigrabensystemandtheNW-trendingZhangjiakou-Penglaifaultzone,ithaskepttheintensivetectonicactivityintheQuaternary(YANG,1982;XU,DENG,1988;XU,MA,1992;FANG,etal,1993;Pavlides,etal,1999).Overthepastdecade,manyresearchershaveconductedstudiesonthedetaileds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