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922篇
测绘学   194篇
大气科学   821篇
地球物理   743篇
地质学   1537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一次广西秋季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加深对华南秋季暴雨的认识,利用常规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广西西部秋季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地面弱冷空气、低空切变和副高边缘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造成的。对流层低层东南气流和中高层的西南气流输送的水汽在广西西南地区上空交汇,是造成这次强降水天气的有利条件。广西西南地区较强的差动涡度平流和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增强了该地区的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本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2.
2005年南京市PM_(10)浓度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南京市2005年的PM10日均浓度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Maflab小波分析工具,对PM10浓度的年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PM10日均浓度的变化规律:2—5月较大,6-9月较小,10—12月较大;并且全年共有5个突变点。结合HYSPLIT4污染扩散模式,对污染源进行追踪,结果表明:造成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有局地污染物的排放和外来污染物的输送两种类型;在垂直方向上,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一直稳定在低层。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小麦条锈病浸染、繁殖、流行的气象特征角度,分析了2009年成都市在小麦条锈病生物环境存在的背景下,小麦条锈病特重发生的原因:秋季温适湿重、冬季温暖露重、春季暖和多雨。初步总结出条锈病爆发流行的定量指标:在条锈病流行期内日平均气温≥10℃时,雨日(≥0.5mm)达到10天有利于爆发,该结论可为成都市小麦条锈病的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IEC 62305-2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国际标准IEC62305-2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雷击灾害风险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系统基于基础数据库,实现雷电灾害信息的检索与查询、数据统计以及输出,可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整个系统主要由评价分析模块、基础数据库模块、决策支持模块和输出模块等组成。风险评估分析模块具有雷灾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划分功能。决策支持模块能够快速、准确提供雷电灾害的评价结果,提出灾害防护措施,计算灾害补偿的范围和数额,以及对防灾工程和拟建防灾工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95.
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6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计算了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近50年来云南可利用降水量在春季增加,而其余季节减少,特别是夏季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云南年可利用降水量明显减少。2)云南可利用降水量除冬季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年际变化明显外,其余季节及年可利用降水量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3)从区域趋势变化看,云南大部可利用降水量在冬、春季以增加为主;夏季以减少为主;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全年可利用降水量东部、南部以减少为主,其余地区以增加为主。4)年可利用降水量在全球气候偏暖年以偏少为主,而在偏冷年则以偏多为主。  相似文献   
996.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26-level version of the SAMIL/LASG GCM (R42/L26) in simulating the seasonal cycle and perpetual winter mean stratospheric circulation as well as its variability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many key features of the climatolog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tratospheric circulation despite that the model’s mean polar vortex is stronger and more zonally symmetric compared to the obse...  相似文献   
997.
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北半球和我国气候变暖中增温的非对称性特征:北半球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昼夜不同步性, 大部分地区冬、春季升温高于夏、秋季, 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高气温升幅的2~3倍; 近50年我国近地表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 日最低气温升幅是日最气高温升幅的2~3倍, 与北半球基本一致; 升温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和春季。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论述了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物候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得出最低气温升高促使整个生长季延长, 促使早春作物物候期提前, 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不同作物的物候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现有研究多采用模型或统计的方法研究气候变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认为温度升高对作物有“强迫成熟”效应; 而现有的最低气温升高和最高气温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非对称性增温对农作物影响的实验研究极少, 且缺乏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98.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自动气象站(AWS)2006—200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反照率在四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U形,早晚大,中午小.日平均和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有相同的年变化特征,且冬半年的地表反照率远远大于夏半年.受积雪的影响,地表反照率年均值较高,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针对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下垫面,在四季反照率都有高寒草甸(唐古拉)高寒草原(西大滩)荒漠草原(五道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9.
满洲里南部白音高老组流纹岩锆石U-Pb定年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满洲里南部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组成,含少量珍珠岩和流纹质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形成于141~139Ma的早白垩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和高FeOT/MgO比值的特征; 稀土丰度总量较高(∑REE介于103×10-6~488×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 Yb)N=4.12~30.94)],Eu负异常显著(δEu=0.12~0.46); 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K,强烈亏损Ba、Sr、P、Ti,中等亏损Nb、Ta和高Ga/Al值为特征,与A-型花岗岩特征相似。锆石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785~0.282970之间,εHf(t)值均为正值,介于3.78~9.98之间。流纹岩岩浆来源于斜长石稳定区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非造山板内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Using the analytic extension method, we study Hawking radiation of an (n+4)-dimensional Schwarzschild-de Sitter black hol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total energy is conserved, taking the reaction of the radiation of particles to the spacetime into consideration and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lack hole event horizon and cosmological horizon, we obtain the radiation spectrum of de Sitter spacetime. This radiation spectrum is no longer a strictly pure thermal spectrum. It is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Bekenstein-Hawking (B-H) entropy corresponding the black hole event horizon and cosmological horizon. The result satisfies the unitary principle.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testify that the entropy of de Sitter spacetime is the sum of the entropy of black hole event horizon and the one of cosmological horiz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