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458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897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浙闽沿海地区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岩石学报》1999,15(2):88
以鼓山-魁岐、青田和普陀山-桃花岛三个典型岩体为例,系统研究了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岩体中I型与A型花岗岩在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变异。总体而言,A型花岗岩较之I型花岗岩富硅、富碱、贫钙、镁、铝,并具偏高的Rb/Sr、Rb/Ba、Ga/Al和偏低的LREE/HREE比值及显著的铕负异常。两类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组成均具有壳幔混熔岩浆的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变异。上述变异既有岩浆分异演化的影响,又有幔源岩浆卷入的贡献,在不同的复合岩体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各不相同。通过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结合本区不同复合岩体中二类花岗岩具不同地球化学变异特点的地质事实,提出浙闽沿海I型-A型复合花岗岩是区域构造应力、断裂构造、幔源岩浆卷入和岩浆分异演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在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双季稻生长动力(态)模拟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将基于GCMs的输出和历史气候资料相结合的气候变化情景与双季稻模式相连接,就气候变暖对我国江南双季稻主产区水稻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网格化定量模拟和客观评估,并就调整对策(改变播种日期和种植品种)在减缓气候变暖对双季稻生产影响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下,若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双季稻产量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量变化的地域分布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体现出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适应对策分析表明,改种长生育期的  相似文献   
993.
Scyphozoan jellyfish outbreak events are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s during the past decade.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statolith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jellyfish life history and blooming mechanisms, but very rare endeavor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cyphozoan class. In this work, we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element analysis of Aurelia aurita (a representative Scyphozoan jellyfish outbreak species in China) which may be used as proxies of environment parameters during jellyfish living and moving. Statolith crystals of Aurelia aurita were found to be a gathering of hexahedron type trigonal needle with size of 10?50 μm long, and 5?10 μm in diameter. By using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downhole profiling method, elements such as Ca, Sr, Mg, Na and P were found to be above the limit of detection and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The epidermis of statocys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element analyses, so the real statolith element signal section needs to be selected based on elements and Ca profiles together with care. By laser ablated a signal spot repeatedly, the analytical uncertainty was about 3%?4% for Sr/Ca content ratio and Mg/Ca content ratio, but above 10% for other element/Ca content ratios (n=3).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olith from temperature-control cultured jellyfish, Sr/Ca content ratios among different statoliths of the same jellyfish were about 6% (n=14), demonstrating biological processes/vital effects causing small variations compared with analytical uncertainties. Therefore, Sr/Ca content ratios may be used as a potential proxy to reveal the living environment variations the Scyphozoan jellyfish has experienced, such as temperature history, which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jellyfish bloom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994.
该文改进了Qiu和Xu提出的由单个Doppler雷达探测的资料反演水平风场的简单共轭(simple adjoint)函数方法。其基本做法是将控制方程中的状态变量改用其时间距平量代替,并加入一待反演的方程误差项。利用1988年夏季在美国丹佛机场所作的一次下击暴流的双Doppler雷达观测试验资料对新方法作了检验,结果表明其对反演结果的改善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95.
广西宁明地区第三系沉积相研究及对储集性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前人资料基础上,依据岩性、古生物和地震资料,将宁明等三盆地第三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大阐、上大闸、宁明、弄怀四个组。利用岩性、沉积特征、粒度、地震诸方面资料将本区第三系划分出:洪积扇.河流、湖岸、湖泊和沼泽等五个相,并对各种沉积微相特征进行描述。同时研究了本区第三系不同阶段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相对储集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6.
论构造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在地壳岩石圈中普遍存在,它是构造运动多期次多阶段发展的记录。构造复合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形式不仅包括各种形迹的复合,建造与形迹的复合,而且包括建造与建造的复合;就其复合的空间位置而言,既有原地的复合,也有异地的复合;就运动方式而言,既有同方式运动的复合,也有不同方式运动的复合;就构造复合的规模和等级而言,小至小型或显微构造,中至露头规模的构造形迹复合,大至构造带、构造地块、构造体系乃至巨型构造域(岩石圈板块)的复合。文章特别强调了复合构造域和区域构造体系等概念。用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复合的概念解释了存在于我国及其邻区的区域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造复合的若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97.
京津地区铁岭组、景儿峪组海绿石~40Ar-~39Ar年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海绿石40Ar-39Ar年龄校正公式,通过测量海绿石中的可膨胀层含量n以及中子活化过程中39Ar的丢失率,求出海绿石的年龄。经测定,京津地区铁岭组、景儿峪组海绿石中可膨胀层含量为5%~6%,中子活化中39Ar丢失率为17%~19%。由校正后的海绿石年龄推测出铁岭组年龄界限范围是1070±10Ma~1175±10Ma,景儿峪组为810±10Ma~900±10Ma。  相似文献   
998.
华南某些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或吴家坪组)之间,有一套以含层状燧石(硅质岩)及含菊石、放射虫、牙形刺等浮游生物化石的地层,层位属下二叠统顶部,与茅口组上部呈相变关系。这套地层前人一般称孤峰组,湖南则称当冲组,贵州称白泥塘组等。  相似文献   
999.
对GI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在地籍数据建库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地籍数据厍建设质量控制买践中综合运用了过程控制法和软件检查法,有效地控制地籍建库各个阶段的精度,保证最终成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滑移特征、最大滑移量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2008年汶川地震(Ms8.0)形成了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同震地表破裂带。沿约275km长的地表破裂带的同震滑移及其最大滑移量的确定,对认识和理解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及其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沿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滑移特征考察及其同震位移测量,发现沿映秀-北川破裂带分布南北两个滑移峰值区段,南段以深溪沟-虹口破裂段为中心,以逆冲为主伴随右旋走滑运动为特征,最大垂直位移量为6.0~6.7m,北段以北川破裂段为中心,以右旋走滑为主伴随逆冲运动为特征,最大垂直位移量为11~12m,南北两滑移峰值区段所代表的两次地表破裂事件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通过对北川段破裂带的精细地形剖面测量,以及地震前后对比,在北川县曲山镇沙坝村一组获得该破裂段的最大右旋水平位移为12~15m,最大垂直位移为11~12m,这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地震产生的最大同震垂直位移,最大斜向滑移量为14~17m,为整个汶川地震地表破裂最大滑移量,是汶川地震的宏观震中。北川破裂段高角度的地震断裂、逆冲断裂面的倒转作用以及具最大滑移量的强烈变形作用是北川县城遭受到最强的地表破坏和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具有走滑量和逆冲量近一致(走滑水平位移/逆冲垂直位移比值为1)的斜向逆冲作用可能是山脉快速隆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