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64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575篇
地质学   1182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54个晋冀低山丘陵区人工和人工扰动植被表土花粉样品分析表明:花粉组合以草本植物花粉(74.5%)为主,乔木花粉含量低于20%。人类活动较强的农田以谷物禾本科、蒿属和藜科花粉为主,人类活动较弱的荒地以蒿属、藜科和杂草禾本科花粉为主。人类活动强度不同,指示种不同,孢粉浓度亦不同;农田指示种为谷物禾本科、葡萄科和胡桃科,孢粉浓度约4380粒/g;而蒿属、蓼科和蔷薇科则为荒地指示种,孢粉浓度约10983粒/g。农作物种植方式不同,谷物禾本科花粉含量不同,单一禾本科作物种植区谷物禾本科花粉含量(40.2%)高于多种作物混作区(18.8%)和荒地(3.8%)的含量。谷物禾本科含量的变化可以为利用化石花粉提取和检测人类活动信息提供依据,也可为利用地层中谷物禾本科花粉判断古代农业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2.
银都矿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为受断裂控制的银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岩体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该岩体中的锆石分为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两类:岩浆锆石无色透明,自形长柱状,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特征;而热液锆石呈浅褐色,半透明—不透明,等轴状,其暗色增生边明显切过了核部岩浆锆石结构。热液锆石相对岩浆锆石具有低Th/U和LREE,高Hf和HREE的特征。银都岩体岩浆锆石的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51.8±7.8)Ma,属加里东期,为岩体的结晶年龄;热液锆石的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0±7.7)Ma,属中石炭世,代表了热液作用的年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该区在337Ma左右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热液作用,该期热液作用可能与该区造山峰期的变质作用有关。本区的地质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本区银矿的形成很可能与这期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3.
毛易矿区位于湖南长邵断坳北段,属于涟源坳陷中部隔挡式褶皱带,区内逆冲推覆构造较为发育。通过野外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几何形态,得出矿区及其外围构造具有明显分带分段特征的结论:以向斜为主体,向斜两翼发育逆冲推覆构造,自北向南可分为北段、中段、南段;根据褶皱展布特征,自西向东可分为西带,中带和东带。研究认为,西带构造变形强于东带,研究区构造演化为共轭逆冲断层模式,受后期构造影响,煤系不均匀分布于西带和东带,其中北段东带与南段东带逆冲构造下伏地层是有利的找煤区域。  相似文献   
274.
Phenol biodegradation in an aerobic batch reacto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ixed two co-aggregating strains (Flavobacterium sp. and Acetobacter sp.).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y the Box–Behnken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ptimal cell growth and phenol degradation condition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inoculum size were found to be 33 °C, 6.06 and 13 %, respectively. In the conditions, phenol degradation rate and biomass were predicted to be 96.97 % and 410.78 mg/L within the range examined, respectively. Less toxic acetaldehyde, ethanol and acetic ether were identified as main intermediate products from the degraded samples using GC–MS. Substrate inhibition was calculated from experimental biomass growth and phenol degradation parameters using the Haldane equation. Kinetic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nonlinear regression with correlation factors (R 2) were 0.9682 for phenol degradation and 0.9594 for biomass growth, respectively. The phenol concentration to avoid substrate inhibition was 278.17 mg/L.  相似文献   
275.
Deterioration of grottoes induced by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variabl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In this case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and varying patterns of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in the caves of Yungang Grottoes,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ve air humidity was approximately 100 % in the deep zone of the unsaturated surrounding rocks of the grottoes where the temperature remained almost steady at around 9.4 °C. However,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rock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cave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the active exchange of the air with the outside atmosphere. The condensation water appeared on cave walls in the summer when the dew point in the air was higher than the rock surface temperature. Preliminary assessments with a special collection device indicat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ent condensation water could reach 0.03–0.10 mm on the back wall of a cave. The occurrence of this condensation water is expected to worsen salt deterioration of the sculptures in the grottoes. As revealed by long-term observations, a wooden building in front of a cave can weaken the indoor ai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nd reduce the condensation water, and consequently, preven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microclimate for the sculptures.  相似文献   
276.
断层输导作用与油气充注作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张旺  曹尚  刘明洁  张威  董冬 《地质科学》2014,49(4):1302-1313
断层是控制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断层的开启及闭合影响到油气运移与聚集的效率。但油气在断层中的运移与在砂层中的充注存在差异性这一问题长期被忽视。一般认为;只要发育断层;其断开的渗透层就会被油气充注;极少关注地层水和石油的压缩特性对充注的影响。本文提出;地下单断层活动时;深部油气在超压作用下以涌流方式难以快速充注进入中浅层被切割的砂体;因此;单砂体至少要存在一条断层作为泄水出口;石油才能通过其余断层充注进入砂体;即单砂体要发育两条及两条以上断层;石油才能注入砂体。在断层静止期;油气通过渗流方式沿特定深度范围断面垂向运移;对油气垂向运移距离影响较小。本文运用4个大型盆地的典型油气藏与断层分布关系讨论了本文观点。该观点对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及成藏目标评价有较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77.
龚婷婷  高冰  吉子晨  曹慧宇  张蕴灵 《地理科学》2022,42(10):1848-1856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 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278.
曹开军  王秘秘 《地理科学》2022,42(8):1446-1454
以2014年、2017年、2020年对应的140、560、1216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美丽乡村空间格局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探究美丽乡村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异。研究表明:① 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增强,主要集聚区呈现“带状-网状-面状”分布的演变趋势,热点区由沿海地带向内扩散。② 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各影响因素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度呈显著差异,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5A级景区、人口密度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大。③ 主要影响因素对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存在空间差异,且局部不平衡性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分析单元具有呈块状与带状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279.
曹小曙 《地理科学》2022,42(1):31-42
人类关键区是人类社会进入人类世时代,人类所创造的地表景观在地理圈层中的特征区域。人类近万年历史对人地关系的认知可分为人类文明与地球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空间行为与土地利用3个层级。人类关键区具有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以及社区尺度。全球尺度的人类关键区可划分为建成区、农业区、生态区、裸露区。人类关键区未来的研究主要包括人类关键区的识别,人类关键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人类关键区耦合机理与动力机制,人类关键区地理模拟(器)与调控决策。人类关键区的提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80.
开展非均质条件下潮汐湿地中地下水流动特征研究,成为深入揭示潮汐湿地水循环及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前提。以广州南沙区的河畔潮汐湿地为对象,基于放射性氡同位素示踪技术考察含水层非均质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介质干容重、介质孔隙度和介质氡释放(Ern)呈现空间异质性,介质氡释放是导致介质氡平衡能力([Rn]gw)呈现显著空间异质性(2 210.15~7 700.33 Bq/m3)的主要因素。2)非均质条件下地下水流动呈现显著的分区特征,根据氡的比活度可以划分为快速流动区和滞留区。其中,快速流动区地下水氡比活度较小,观测期内平均值为1 522.39 Bq/m3,地下水呈现由陆向海近似“U”型的流动模式。滞留区地下水氡比活度显著增大,观测期内平均值为3 858.40 Bq/m3,地下水受潮汐作用而滞留更久。滞留区地下水流动状态受潮高差影响,潮高差越大,潮汐对湿地地下水的整体驱动力越大,滞留区地下水渗出相对容易,反之滞留区地下水渗出较难。由此可见,潮汐湿地含水层介质的空间异质性是影响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