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21.
近22年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来自ESE(NASA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的1988-2009年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表风速进行研究,发现在1988-2009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海表风速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岸海表风速的...  相似文献   
22.
遥感数字图像直方图的标准化常用于不同时相相邻遥感图像的拼接和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预处理,还可以消除不同成像条件对图像分析的影响,部分纠正由于太阳/传感器位置或大气影响造成的相邻图像的辐射误差,从而达到相同成像条件的效果。由于常用的基于数值统计学的直方图的标准化方法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该文提出了基于无变化像素进行图像标准化的方法,通过多光谱图像差异直方图及每一波段黑灰白像素的相关系数计算,自动选择无变化像素,进而进行直方图的标准化。将该方法应用于2期TM图像遥感数据,明显减小了成像条件差异,提高了数字图像标准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1105号台风“米雷”造成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浮标观测资料,验证了模拟数据的有效性,并对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驱动SWAN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米雷”所形成的台风浪场;(2)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与浮标观测SWH在波高变化的走势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拟数据的走势则较为平缓,观测数据跳跃较为明显,模拟的SWH具有较高精度,仅在数值上略低于观测SWH; (3) SWAN模式对“米雷”所形成的台风近中心大浪区、台风眼、台风尾迹等方面进行了较好地刻画.  相似文献   
24.
黄河中下游泥沙通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黄河中下游多个主要水文控制站50多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学和经验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泥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泥沙通量递减的同时泥沙粒径变细,人为因素影响巨大;中下游泥沙通量变化具有阶段性、季节性和自相关性。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刷与淤积均具有上段变化大、下段变化小的特点,这是由河道下游上宽下窄、上陡下缓特征决定的;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影响因子中,河道水量尤其是汛期水量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海-气边界层波致风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给出了太平洋谱峰速度、波龄、波陡等描述涌浪和波致风机制物理量的年际和季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东太平洋赤道地区等海域涌浪速度最大且涌浪由南向北传播明显;太平洋波边界层高度基本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形势;波致风机制主要发生在赤道热带海域,北半球夏季波致风机制偏强,冬季偏弱,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北部海域夏季更易发生波致风机制,赤道附近海域相反;南海为风浪与涌浪组成的混合浪,对其波候等相关研究有必要分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6.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一次冷空气过程海浪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高精度和较高分辨率的CCMP (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Ⅲ),对2009年1月12日前后的一次冷空气所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国内首次利用来自朝鲜半岛的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以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可以整体上较好的刻画出此次中国海范围由冷空气造成的海浪场,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精度接近高度计的观测精度,系统上稍大于高度计反演的SWH,模拟的SWH和观测值相比略有滞后的现象,观测数据跳跃较为明显,而模拟数据的走势则更为平缓;(2)此次冷空气过程中,第一岛链以内的海域的海浪场与风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第一岛链以外的大洋中,海浪场与海表风场的对应关系明显不如第一岛链以内,以菲律宾以东的洋面最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27.
The influence of the uncertainties of intra-seasonal wind stress forcing on 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 (SPB) in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prediction is studied with the Zebiak–Cane model and observational wind data which are analyzed with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 and utilized to extract intra-seasonal wind stress signals as external forcing. The observational intra-seasonal wind stress forcing are joined into Zebiak–Cane model to get the Zebiak–Cane-add model and subsequently with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CNOP) method, the evolutions of the optimal initial errors (i.e., CNOPs), model errors caused by intra-seasonal wind stress uncertainties, and their joint errors based on ENSO events are calculated. By investigating their error growth rates and prediction errors of Niño-3 indices, 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al intra-seasonal wind stress forcing on seasonal error growth of ENSO is explored and the impact of initial error and model error on ENSO predictability is compared quantita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errors led by observational intra-seasonal wind stress forcing could scarcely cause a significant SPB whereas the initial errors and their joint errors can do; hence, the initial errors are most likely the main error source of SPB. In fact, this result emphasizes the primary influence of initial errors on ENSO predictability and lays the basis of adaptive data assimilation for ENSO forecast.  相似文献   
28.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今世界,人类将目光聚焦新能源,尤其是资源丰富的海洋能.本研究对波浪能、海上风能资源的评估方法及开发利用现状展开讨论,介绍了海浪发电装置的类别、国内外先进的海浪发电装置,同时展望了海浪发电、海上风力发电、风力海浪联合发电等措施的前景,为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近45年太平洋海浪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趋势分别为0.3—0.6cm.a 1、0.3—1.2cm.a 1;太平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四季皆起主导作用,涌浪指标的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涌浪池;北太平洋的风场与风浪场的相关系数好于南太平洋,风场与涌浪场的相关系数则是南太平洋好于北太平洋;研究还发现太平洋的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太平洋海浪场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了解太平洋海浪场特别是涌浪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44 a(1958~2001年)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对南、北太平洋风浪和涌浪的波高和波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浪场比南太平洋具有更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四季中南太平洋涌浪均有明显的越赤道北传过程.南、北半球西风带海浪波高随时间呈线性增长趋势,且涌浪分别存在2.4~3.7 a 和2.9 a 左右的显著周期,风浪和混合浪波高存在6.5 a 和5.2 a 的共同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