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90篇
  免费   3258篇
  国内免费   4252篇
测绘学   1075篇
大气科学   3731篇
地球物理   5183篇
地质学   8847篇
海洋学   2599篇
天文学   788篇
综合类   1764篇
自然地理   2113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964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936篇
  2017年   888篇
  2016年   1025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1097篇
  2012年   970篇
  2011年   1007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1000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889篇
  2006年   653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614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760篇
  1996年   728篇
  1995年   648篇
  1994年   572篇
  1993年   489篇
  1992年   413篇
  1991年   289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110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4年   9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基于ArcView的专题地图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明  何宗宜  陈江华 《现代测绘》2003,26(3):32-33,35
本文探讨了在ArcView环境下专题地图的制作工艺方法和ArcView在制图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992.
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delineation of urban lands is fundamental to application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An accurate semantic segmentation approach can assign each pixel of remotely sensed imagery a reliable ground object clas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nd-to-end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to perform the pixel-level understanding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oth local and global contextual information are considered. The local contexts are learned by the deep residual net, and the multi-scale global contexts are extracted by a pyramid pooling module. These contextual features are concatenated to predict labels for each pixel. In addition, multiple additional losses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our deep learning network to optimize multi-level features from different resolution images simultaneously. Two public datasets, including Vaihingen and Potsdam datasets, are us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deep neural network.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published state-of-the-art algorithms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相似文献   
993.
马培培  李静  柳钦火  何彬彬  赵静 《遥感学报》2019,23(6):1232-1252
对多源遥感数据协同生产的2010年—2015年中国区域1 km空间分辨率5天合成的MuSyQ(Multi-source data Synergized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system)叶面积指数LAI产品进行验证。参考现有的LAI产品(MODIS c5,GLASS LAI)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部分农田和森林站点可用的LAI地面测量数据,从时空连续性、时空一致性、精度和准确性等方面对中国区域的MuSyQ LAI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 MuSyQ LAI产品在保证精度优于MODIS产品的情况下,时间分辨率和时空连续性均有提高。MuSyQ LAI与其他LAI产品(MODIS c5,GLASS LAI)在整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RMSE=1.0,RMSE=0.81),但对常绿阔叶林高值处的描述不稳定;(2) 与LAI地面测量数据相比,MuSyQ LAI产品与地面参考图对比结果较好(最高相关性(R2=0.54)和较低总体误差(RMSE=0.96)),其在阔叶作物生长季高值处有些许低估且在某些阔叶林站点有些高估。整体上,MuSyQ LAI产品呈现出较高的精度,可靠的空间分布和连续稳定的时间分布,且对森林LAI的描述具有更可靠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994.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995.
对四川省南江县铁炉坝地区各类岩石和土壤的含金丰度进行了阐述,对金矿化的围岩蚀变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指出黄铁矿化一电气石化-硅化的蚀变组合是该区金成矿的指示性标志。  相似文献   
996.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其形成条件,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陈宝双 《地质与资源》1993,2(4):326-331
该矿床产于尚义-赤城深断裂南侧之水泉沟正长岩外接触带中。区内主要地层为桑于群第二岩段,原岩为一套中基一中酸性火山熔岩,含金量平均为46×10-9。矿体主要受控于东西向断裂带中,该带既为导矿构又是容矿构造。矿体具垂直分带特点。即地表为石英脉型,往深部渐变为蚀变岩型。区内赵家沟正长岩属于印支期水泉沟碱性杂岩体东延部分,含金量平均为22.2×10-9;赵家沟金矿床形成与该岩体密切相关,岩体外接触带是本区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8.
软土地区小桥涵桥台路基沉降拟合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少平 《地球科学》2001,26(4):365-367
软土地区桥台与桥涵之间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 影响使用.提出采用沉降拟合方法, 即根据复合地基的设计思想, 通过在桥台与桥涵部位采用不同置换率, 调整沉降量, 使其相近, 以达到减少沉降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9.
从成矿构造动力学探讨脉状金矿床成矿深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柏林 《地质科学》2001,36(3):380-384
在综述国内外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脉状金矿床成矿动力学的新近研究成果后,根据成矿控矿构造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成矿流体运移机制、矿物结晶特点的关系认为矿物结晶发生于地震微破裂导致成矿流体压力骤降后的低压力阶段,由矿物包裹体压力并按静岩压力梯度推算的成矿深度要明显小于矿床的实际成矿深度.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成矿深度估算方法,其估算的成矿深度与目前大多数脉状金矿床中石英具有明显的韧性变形的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00.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冷却年龄理论和大别造山带变质岩K-Ar表面年龄的平面分布,指出这些年龄既不代表岩石形成事件,也不简单地反映后期热事件,而代表岩石经剥蚀隆起温度下降到该矿物封度温度以来的时间,即反映地区的构造隆起历史。现有资料说明大别造山带整体在印支期开始隆起,但中部罗田—英山一带则隆起较快或地热增温率高,因而表现出年轻(燕山期)的表面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