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三维符号构成及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敏  刘宁  丛凤波 《海洋测绘》2006,26(2):45-48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二维平面电子地图正在向直观、形象的三维电子地图方向过渡,而原来的二维地图符号已难以满足三维场景逼真性的要求,它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三维符号理论和技术的产生。由于三维符号如何构成及怎样标注尚无标准可遵循,在对三维符号的构成、分类及建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模型符号的两种建模方法,实验表明它们切实可行,能较好地表达三维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22.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荒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这一区域。清晰地定义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制定反映生态质量优劣的关键监测指标,集成"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可为干旱区生态质量监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荒漠生态质量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荒漠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特征。该研究通过集成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网络的"星–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在区域和站点两个尺度上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要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通过标准化生态质量指标数值、厘定其阈值范围,构造判断矩阵建立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模型,评价荒漠生态系统质量状况。本论文阐明了构建荒漠生态质量动态综合监测技术规范与评价方法的概念框架,为实现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科学诊断和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The dryland ecosystem is the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since arid regions occupy 45% of the earth’s land area and feed 38%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The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ryland ecosystem are critical for achiev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MDG)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scientific guideline for measuring and conserving the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 dryland ecosystems.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the scientific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defin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dryland ecosystems.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dryland ecosystems is represented by a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that are each extracted from the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ndices of the ecosystem. These indicators can be monitored by integrating satellite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ith ground-based sensor networks at the scale of either observational sites or regional scales. Finally, the ecological quality can be evaluated by evaluation models based on the normalized index values and their threshold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drylands, which provides a way of advancing the monitoring,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quality of the drylan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25.
为准确地了解河北省秸秆焚烧火点的空间分布,为秸秆焚烧监测的实现、禁烧工作的开展、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支持.基于MODIS L1B数据、MODIS标准火点产品MOD14、全国秸秆焚烧火点日报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型MODIS火灾探测算法,并通过IDL语言实现,得到秸秆焚烧火点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空间与定量精度分析.研究表明:火点大部分位于河北省南部的一些地区,其中尤以邢台、石家庄、邯郸火点数量最为突出;该算法运算速度快,获取的秸秆焚烧火点数据具有一定检测精度和可靠性,对秸秆焚烧的监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针对钟差预报中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种类较多、性质和适用范围尚未具体分析的问题,根据其预报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钟差预报策略。基于MGEX精密钟差数据进行预报实验,采用不同建模钟差数据量进行相同时间段钟差预报,对3种不同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钟差预报效果进行对比,总结了几种预报模型的性质与适用范围。该文提出的自适应预报策略较好地平衡了几种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提升了钟差预报效果。基于该文策略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利用不同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特点,提高钟差预报精度。在1d预报中,该策略较本文提及的其他可靠方法精度提升1%~3%;6h预报中,该策略较较灰色模型等精度提高0.02~0.09ns。  相似文献   
27.
基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喀左、沈阳、辽阳、满洲里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人工冻土器与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观测的资料,对人工冻土观测获得的冻点与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获得的相应深度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冻土器获取的冻点对应的土壤温度与0℃总体一致,又不完全重合;0—35 cm深度范围,冻点对应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28.
为查清免疫促进剂对日本(Charybdis japonica)(俗称石蟹)自身免疫力的增强作用及机理,对脂多糖(LPS)、β-葡聚糖(β-1,3-glucan)、灭活鳗弧菌和灭活哈维氏弧菌对日本酚氧化酶(PO)的产量与活性以及血细胞的数量与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4种免疫促进剂处理后,日本PO产量和总酶活性都有显著增加,但PO的比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日本血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多糖处理组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的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数量增加,颗粒数量减少、体积增大,而透明细胞的超微结构没有显著变化;灭活弧菌处理组小颗粒细胞中的颗粒数量明显减少,透明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增加.由此可见,多糖类和灭活弧菌类免疫促进剂对日本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不同,多糖类免疫促进剂主要提高酚氧化酶原激活组分PO的产量,进而提高PO总酶活性,而灭活弧菌类免疫促进剂主要提高透明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的吞噬活性.  相似文献   
29.
在实验室风浪水槽中进行纯风浪和混合浪波面位移观测,研究波长较长的规则波对风浪能量的影响.本文用混合浪和纯风浪中的风浪显著波的零阶谱矩之比代表混合浪中的风浪与纯风浪能量之比,并以此表征涌浪对风浪能量的影响.研究了该能量比随涌浪波陡S、风区x、波龄倒数u/C、涌浪频率与纯风浪谱峰频率之比fs/fw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涌浪对风浪能量的抑制作用随涌浪波陡的增加、波龄倒数的增大及涌浪频率与纯风浪谱峰频率之比的增大而增强.发现该能量比依赖于无因次量R=(1+80(πS)2)1.9(fs/fwp)0.9(u/C)0.27,并拟合得到2者的经验关系.此外,本文实验还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涌浪的存在使风浪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30.
利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和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孵化液中分离纯化出了大小约为34.8ku的牙鲆孵化酶。该酶卵膜裂解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H为7.0;对底物酪蛋白的米氏常数Km值为1.53mmol/L。该酶对丝氨酸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特异性抑制剂非常敏感,而对其他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表明该酶极可能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类型的胰蛋白酶。此外,该酶可浓度依赖性地被EDTA所抑制,被Cu^2+所强烈抑制,被Ca^2+和Mg^2+所激活,对Zn^2+则不敏感,表明该酶很可能是一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