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72篇 |
免费 | 13695篇 |
国内免费 | 81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46篇 |
大气科学 | 4583篇 |
地球物理 | 5920篇 |
地质学 | 20176篇 |
海洋学 | 6399篇 |
天文学 | 341篇 |
综合类 | 2384篇 |
自然地理 | 42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8篇 |
2024年 | 1165篇 |
2023年 | 1308篇 |
2022年 | 1999篇 |
2021年 | 2358篇 |
2020年 | 1982篇 |
2019年 | 2168篇 |
2018年 | 1927篇 |
2017年 | 1734篇 |
2016年 | 1876篇 |
2015年 | 2051篇 |
2014年 | 1972篇 |
2013年 | 2472篇 |
2012年 | 2588篇 |
2011年 | 2698篇 |
2010年 | 2681篇 |
2009年 | 2562篇 |
2008年 | 2566篇 |
2007年 | 2381篇 |
2006年 | 2427篇 |
2005年 | 2023篇 |
2004年 | 1362篇 |
2003年 | 1088篇 |
2002年 | 1004篇 |
2001年 | 921篇 |
2000年 | 780篇 |
1999年 | 385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3篇 |
1979年 | 21篇 |
1974年 | 15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5篇 |
1963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阐述了岩质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但其准确性值得商榷和论证。针对Hoek-Brown强度准则D值的确定存在的困难,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对产生扰动的影响因数综合考虑,确定了依托工程的D值,工程应用表明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且探讨了岩质边坡的岩体以滑动面为界限划分扰动区与非扰动区的合理性,克服了其他公式的不足。以利比里亚邦矿铁矿岩体力学参数研究为例,分别用计算出的修正参数和其他几种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所计算出的修正D值更能反映实际的扰动程度,并论证了划分扰动区与非扰动区的合理性和意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强热带风暴“莲花”(0903)非对称降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雷达回波和NCEP分析资料,本文从水汽条件、环境风垂直切变和风暴移动状态等方面诊断分析了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非对称降水结构形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莲花"南侧充足的水汽输送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条件,同时水汽通量在水平空间上的非对称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降水的非对称分布。环境风垂直切变是导致"莲花"降水结构改变并最终形成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的主要动力因子。随着垂直切变的增强,同时配合风暴南侧充足的水汽条件,一波非对称降水结构逐渐形成,在较强垂直切变长时间的作用下,强降水最终集中于顺切变方向左侧。在较强垂直切变的作用下,逆切变一侧的下沉运动抑制了陆地摩擦和地形抬升所形成的对流的发展。相对于较强的垂直切变而言,"莲花"相对稳定的移速和移向条件难以主导强热带风暴降水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4.
季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湖北省10个代表站1951(或建站)~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计算分析了四季初日和长度及其变化趋势,以揭示气候季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湖北省平均春、夏、秋、冬四季初日分别为3月22日、5月27日、9月27日、11月27日,四季长度分别为65.7、122.8、60.9、115.6d,且时空差异明显;(2)56a来湖北省平均入春、入夏分别提前2.8、1.6d,入秋、入冬分别推后4.0、6.1d;(3)56a来湖北省平均冬季缩短8.9d,夏季延长6.3d,秋季延长2.0d,春季无变化;荆州夏季延长21.1d,武汉冬季缩短17.0d。 相似文献
45.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从山东东营海岸湿地盐碱滩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海洋菌种———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进行100 L发酵罐中试放大试验的研究。确定粘质沙雷氏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 g/L,硫酸铵5 g/L,麸皮50 g/L,柠檬酸三钠1.0 g/L,K2HPO4.3H2O 0.3 g/L,FeSO4.7H2O 0.05 g/L,MgSO4.7H2O 0.5 g/L,pH 7.2~7.7。发酵最适温度为30℃。通过测定粘质沙雷氏菌在发酵罐中培养的生长曲线,确定发酵时间以28~30 h为宜,发酵结束后发酵液中的活菌数约为50×108个/mL。将所筛选到的粘质沙雷氏菌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表明是一株高活性的生物防治拮抗菌。此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和工业化生产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海洋菌种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海岸湿地盐碱土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7.
在介绍水利工程数据处理的相关原理基础上,按设计部门的出图要求,应用AutoCAD VBA设计了水利横断面数据进行处理及绘图程序。该绘图软件读取测量数据、批量绘制横断面图并且形成一个dwg文件,方便施工人员检查及设计人员使用。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系统具有友好的人机交流界面,能迅速准确地根据要求绘制简易图或最终成果图,成果图上的信息满足设计部门的需求。 相似文献
48.
浅层地震探测的可控震源信号设计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在工程与环境物探中,浅层地震探测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物探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使用的炸药震源和枪击震源破坏力大,对人和建筑物都有危害,因而被禁止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使用.因此,无公害的电磁驱动可控震源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利用扫描信号压缩技术,小能量弹性波Chirp信号可持续向地下发送,不损害地面和建筑物,对人群也没有影响,是一种较理想的城市浅层地震震源.本文介绍了电磁驱动可控震源的信号设计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具有波束定向能力的相控震源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9.
藏北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风化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最近在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肖茶卡、石水河等地区新发现的肖茶卡组顶部的粘土质角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角砾层产状及剖面演化序列等与古风化壳的形成及其特征较为一致;相对于基岩,古风化壳的主量元素表现为CaO、CO2的淋失和SiO2、Al2O3、Fe2O3、K2O、Na2O、MnO、P2O5等不同程度的相对富集;古风化壳中的粘土质风化残积层的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表现为LREE含量远大于HREE的特征,存在明显的Ce的正异常以及Eu的负异常;微量元素除Mo、Sn和U外,粘土质风化残积层的其余元素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特征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晚三叠世肖茶卡组顶部古风化壳的发现,为了解区域地壳发展史、古气候、古地理演化、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羌塘含油气盆地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整治挖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挖潜利用规划,出台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整治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对安置区新房建设实行因地制宜、统一配套等手段,使土地综合整治在基层扎扎实实开展起来,有效地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统筹了城乡土地配置,确保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