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252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430篇
地质学   951篇
海洋学   319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3年   3篇
  1926年   2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31.
扬州经济开发区三维演示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建立城市三维演示系统的一套技术流程,并针对其中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可行的优化解决方案。该流程从房产数据、国土数据和规划数据等基本数据出发,利用数据分层存储的特性抽取有关建筑物、道路、水系及地形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与实际采集的纹理数据结合起来,生成高分辨率城市三维演示数据。以此为基础建立城市三维演示模型。并利用VisualC 6.0和Open GL开发了三维演示模块。实现城市三维数据的逼真演示。在该流程的支持下,建立了扬州经济开发区三维演示系统,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2.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外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气水汽、云的分布特征、空中水资源的降水转化率及其影响因子等。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西部及东部水汽含量较中部高,背风坡水汽含量较迎风坡高,季风区及山脉地区云水资源高于盆地、沙漠上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对流层底部的水汽显著增多,其中夏季增加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西北部分地区云水路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呈现"东正西负"的东西向变化差异以及"北正南负"的反相位特征。大气环流、地表温度、下垫面地表特征等因子通过影响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水汽输送及蒸散,进而改变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空中水资源,空中水资源的改变通过影响辐射收支、不同高度云量及第2次相变产生的云水含量进而对局地温度和降水产生影响。以往研究中,大部分主要针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云平均状态的分布与变化特征,而与降水相关联的空中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目前仍不清楚,有待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33.
云南程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月-2017年2月,采用黑白瓶法研究了云南程海单点(码头点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时基于全湖9个点位的现场调查和生产力垂向归纳模型(VGPM)估算并探讨了程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码头点位的年均(均值±标准误)水柱(0~3 m)总初级生产力(GPPC)、净初级生产力(NPPC)和呼吸消耗量(RC)分别为5.40×103±0.64×103、2.36×103±0.63×103和3.06×103±0.82×103 mg O2/(m2·d);不论春夏季(4-8月)、秋冬季(9月-次年2月)还是全年,码头点位的单位生物量GPP(GPP/Chl.a)和单位生物量NPP(NPP/Chl.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水下0.5 m和3.0 m处.经VPGM估算,程海全湖的初级生产力(PPeu)年均值为6.54×103±0.30×103 mg C/(m2·d)(2.74×103~18.62×103 mg C/(m2·d)).PPeu的时空变化方面,春夏季是PPeu快速上升的时节,秋冬季PPeu的月变化则呈波动状态,春夏季与秋冬季PPeu无显著性差异;PPeu整体空间异质性较弱,仅在降水最为充沛的7、8月表现出南北向的异质性,这与降水条件和流域营养盐输入的空间异质性有关.回归分析发现,虽然程海PPeu的主要影响因子具有季节异质性,但不论春夏季、秋冬季还是全年,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水温亦是春夏季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34.
大磨曲家金矿床位于玲珑金矿田北端。区内共产出大小金矿脉23 条,其中302 脉为主要的开采矿脉,含3 个工业矿体。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面下盘,由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组成,呈似层状或透镜体状。通过对302 脉矿体厚度、金品位及矿脉米克吨值等分析,矿脉在深部自南向北有较好的金矿化显示,是深部隐伏矿体的找矿标志。矿体厚度在垂向变化上显示由74 线到98 线逐渐降低。根据这些找矿标志,在302 脉深部预测5 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35.
周边气象条件对南京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4年8月南京国际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周边地区污染源的减排控制研究,本文将2010-2012年8月的NCEP/NCAR 的6 h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利用WRF模式处理得到时空尺度更为精细的风场资料,结合南京奥体中心观测点的颗粒物及气体污染物浓度资料,通过相关分析以及合成分析,诊断得到了8月影响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的周边源区及其关键输送通道。结果表明:尽管8月青奥会时段南京地区主导风为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但影响南京地区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的外源及其主要输送路径各有不同。来自于南京西南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的较远距离输送是对南京地区SO2浓度影响的关键通道;来自于南京正南方向(安徽、浙江一带)的近距离输送是对南京地区NO2浓度影响的关键通道;来自于南京西南部(湖北一带)的中远距离输送是对南京地区PM10浓度影响的关键通道。  相似文献   
936.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0. 5°×0. 5°降水和温度的日值资料,联合ERA-Interim、MERRA2(second M 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和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以及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obal Land surface Data Asimilation System,GLDAS-2. 0)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夏季地表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特征,以及该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及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979—1998年期间,高原的地表气温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而在全球增温减缓期间(1999—2010年),地表气温及降水较1979—1998年期间呈现更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在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在1979—2010年间整体呈增加趋势;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此期间由外界向高原输送的水汽逐年降低,尤其在1998年后,由于西南季风强度的大幅减弱,使得外界向高原的净水汽输送量减少得更为显著;青藏高原地表蒸散量的分析表明,自1998年后,高原地表的蒸散量显著增加,成为高原地区大气中水汽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7.
多次波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当前多次波问题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对多次波问题,有两种主要的处理思路:(1)因为后续偏移成像的需要,把多次波看成相干噪声,根据多次波特性设计衰减方法将其消除掉,将其称之为多次波衰减方法.多次波衰减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基于信号分析的滤波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预测相减法.预测相减法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有关地下的先验或后验信息,能适应复杂地下构造.本文对预测相减法中的波场延拓法、反馈迭代法、逆散射级数法和恒定内插法等三种主要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对比分析和介绍.(2)将多次波看成有效信号,对其成像,将其称之为多次波成像方法.这种方法提取了多次波中包含的地下界面信息,可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38.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现今地热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我国最典型的潜山油气藏富集区.本文借助117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45块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系统研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热结构等地热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冀中坳陷0~3000m统一深度现今地温梯度为20.8~41.0℃·km-1,平均值为31.6℃·km-1,比未校正值减小1~3℃·km-1;现今大地热流介于48.7~79.7mW·m-2,平均值为59.2mW·m-2.平面上,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和热流由西向东(从盆地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大,并且凸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而凹陷区则偏低,与基底地形起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冀中坳陷腹部高热流凸起区广泛分布地热田.冀中坳陷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为98~109km,其岩石圈热结构为一典型的"冷壳热幔"型.本研究不仅对冀中坳陷油气勘探与地热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深部岩石圈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科学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939.
青海湖布哈河口区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及四川盆地具有相似的古地理特征和水体环境,对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比较沉积学意义.通过对布哈河口区河流、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滨湖、浅湖及半深湖环境表层沉积物样品全岩组分、总有机碳(TOC)及有机质类型进行分析,确定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为Ⅱ2型和少量Ⅱ1型,TOC含量不超过4.29%,其中半深湖TOC含量最高并且有机质类型较好.布哈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主要受黏土矿物含量、有机质生产力和水深控制,半深湖沉积物具有较高的黏土矿物含量、较高的有机质生产力、较好的有机质类型和较大的覆水深度,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和保存,为河口区最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同时,根据前三角洲、浅湖及半深湖沉积物中TOC含量与水深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建立了利用岩石中TOC含量对古水深进行恢复的公式.  相似文献   
940.
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 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 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面鲀的96 h半致死盐度, 随后分别设置低盐组(15)和高盐组(40), 分析盐度胁迫不同时间后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 观察肝脏、鳃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显示, 绿鳍马面鲀96 h半致死低盐度为10.74, 半致死高盐度为42.95。低盐组和高盐组鳃Na+-K+-ATP酶活呈上升趋势, 且高于对照组, 在96 h时各组差异性显著(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96 h时均低于对照组;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在96 h时低盐组显著低于高盐组(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96 h达到最大值,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 低盐组和高盐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固缩的现象, 且高盐组更为严重; 鳃丝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坏死, 低盐组鳃丝变宽, 鳃小片变长, 高盐组鳃丝萎缩, 鳃小片间距变大; 肾组织低盐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囊腔膨大, 高盐组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的现象。本研究探究了盐度对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可为绿鳍马面鲀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