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1363篇
测绘学   583篇
大气科学   519篇
地球物理   660篇
地质学   2235篇
海洋学   97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489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体赋存在上泥盆统坦盖塔尔组上段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部位,具有双层结构。矿石组构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特征,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寒武-奥陶系的基底地层。矿床系下渗的海水和大气水混合淬取了基底丰富的成矿物质形成上升热卤水在海盆中喷流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122.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u同位素测定中的干扰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是高精度测定铜同位素的新方法,然而在测定中也可能存在干扰。为此对MC—ICPMS Cu同位素测定中的可能干扰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对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进行了纯化,所用标准物质和试剂对Cu同位素的同质异位素干扰可以忽略;(2)运用K和/参数进行了讨论,其中K为样品中的Cu浓度与标准溶液中Cu浓度的比值,f为在一定Cu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干扰信号相对于^63Cu真实信号的比值。理论模拟表明,当K值小于1时,即使在质量为63处的干扰很小,对ε^65 Cu的影响也可能很大;(3)通过对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的对比,发现对所用的试剂而言质量数为65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4)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当样品中Cu的浓度是标样中Cu的浓度的0.5~4倍时,测试获得的样品的ε^65值与其真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5)对潜在的基质效应重点研究了Fe和Co对Cu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Fe/Cu〈100,Co/Cu〈7时,Fe,Co不影响Cu同位素比值的测定;(6)10个月的重现性研究结果为ε^65=3.5±1.0(2SD)。该测定值在误差范围内与文献报道的值一致  相似文献   
123.
周括  冉令坤  蔡仁  屈涛  陈蕾 《大气科学》2022,46(3):745-761
针对2021年6月15~17日发生在昆仑山脉北坡的南疆极端暴雨过程,本文综合考虑地形对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后,利用地形追随坐标控制方程并采用Boussinesq近似推导建立了地形追随坐标的非静力平衡广义垂直运动方程。诊断结果表明,经向气压梯度力耦合经向散度项(项一)、垂直气压梯度力耦合纬向散度项(项二)和非绝热加热经向梯度项(项三)是激发暴雨垂直运动发展演变的三个主要强迫项。项一体现了偏北风逐渐增强,在昆仑山脉的阻挡下导致经向辐合增强,触发了垂直上升运动。经向气流辐合始终是对流活动最主要的强迫过程,其次为纬向气流辐合。在地形追随坐标形式下,经向和垂直气压梯度能够增强项一和项二。对流发展阶段,水汽辐合与非绝热加热过程增强了非绝热加热经向梯度,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发展。在地形的影响下,对流层中高层西风过山气流波动特征明显。重力波活动导致的高层辐散进一步促进了山脉迎风坡对流活动。经向和纬向气流辐合、非绝热加热过程以及重力波活动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此次南疆极端暴雨。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测井资料处理与评价、图像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胜坨油田T74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的沉积微相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T74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储层由三期浊积砂体叠加形成,可划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种沉积微相带;各期浊积砂体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内非均质性以韵律性不明显、渗透率差异大为主要特征,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中心微相储层的物性要好于边缘微相;不同沉积相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存在差异,中心微相主要发育中孔中喉和细孔中喉型孔隙结构,边缘微相主要发育细孔细喉以及微孔型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25.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下扬子地块向海域的延伸,是当前海相盆地海域资源调查的潜力区。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多期构造隆升、挤压及剥蚀作用,显著影响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2016年底完钻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在中部隆起钻穿印支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在中部隆起既是新近系-第四系底界,又是下三叠统灰岩的顶界,横向延伸平缓,上、下地层产状差异巨大,下伏地层具有强烈的挤压变形及逆冲推覆,呈现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次研究基于泥岩声波时差法计算的印支面地层剥蚀量约为1200 m,镜质体反射率法计算的剥蚀量约为1400 m,与地层趋势面估算的剥蚀量基本一致。结合南黄海盆地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中部隆起大致于晚三叠世开始隆升,至晚白垩世期间经历快速剥蚀,并可能延续到渐新世末期。在当前南黄海盆地资源调查逐步转向中、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之际,依托实际钻探资料进行印支不整合面研究及剥蚀量恢复对于恢复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评价油气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对流层大气涡动减弱现象。结果表明:北半球涡度拟能30a来整体呈减弱趋势,在北太平洋地区和极地减弱尤为显著,12.5~50°N为影响北半球大气涡动变化的关键区域。由于对流层200hPa以下大气的增暖,特别是中高纬地区显著增暖,减弱了经向温度梯度,使得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强度亦呈减弱趋势。这与涡度拟能的变化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分析了北半球正压Rossby波动诊断量E和热量经向涡动通量的变化,表明中纬度波能传播在不同地区有不同趋势,而热量的经向涡动输送与涡度拟能的变化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减弱明显。研究结果对深刻认识大气环流变化规律和理解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1998,17(3):250-257
用给出了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长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节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温,“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28.
中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是从上一年夏季开始的,共经历3个阶段,(1)上一年5-9月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孕育期,(2)10-3月西风急流发展期,(3)西风急流为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替代期(本年5-9月)-主雨带形成,在3个阶段中,北半球大气加热场上制约西风急流变化的最活跃的因子,是高,中纬地区由流状低云和冰雪盖交替进行的冷却大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9.
为深入分析西北内陆干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首先,梳理和评述了过去50年西北干旱区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接着,利用国家气象局信息中心近50年的实测降水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挑选更多有代表性的强干、湿日(月)事件,再进行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过去西北干旱区各地的干、湿环流研究共识多,进展快;而水汽输送分析依旧众说纷纭。(2)过去的水汽输送分析联系降水环流不够;针对西北干旱区降水特点不够;还应加进数值模拟等分析手段。(3)在本文诊断分析和先前数值模拟基础上,指出西北内陆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东南沿海一带,它借助西行台风、西伸了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柴达木低压等多个天气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东南风急流、西侧南风低空急流及河西偏东风等三支气流的次第密切配合,首先,水汽被输送到四川盆地;接着,被北输到西北区东部;继而,再被接力西输到河西走廊及南疆盆地东部。谓之"三支气流+两个中转站的三棒接力"式水汽输送模型。它是夏季输向西北内陆旱区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30.
苏爱芳  银燕  蔡淼 《高原气象》2012,31(5):1376-138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和卫星探测及反演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27日冀中南地区的突发性强风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扩散南下的弱冷空气对强对流起触发作用,地面辐合线进一步促进了对流发展。雹云发展于上干下湿的环境场中,凝结潜热释放可能为雹云迅速发展提供了能量,中等偏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为雹云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但08:00湿层低而浅薄、0℃层高度偏高(高于历史出雹的平均高度)和云顶亮温相对高等特征增加了预报难度,而相对高的云光学厚度可为午后强对流发展提供短临预报信息。雹云在雷达反射率产品上表现为线状排列的"超级单体族"特征,向东传播的多单体风暴使强风雹天气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