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6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605篇
测绘学   322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991篇
海洋学   47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冰川流速是冰川动力状况的重要标志,利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快速获得大范围冰川的表面流速.利用日本高级陆地观测卫星(ALOS)相控阵型合成孔径雷达L波段(PALSAR)及欧洲太空局的ENVISAT/ASAR数据的特征匹配方法获得帕米尔高原公格尔山区冰川表面流速,并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相干与不同时期数字高程模型对公格尔山区典型冰川动力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不同时间基线冰川表面相干性、表面流速以及基于不同时相DEM的典型冰川表面高程变化信息.结果表明:30 a来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表面高程下降了(15±12.1)m,表碛区域近期运动速度变化不大;其木干冰川平均表面高程几乎无变化,但2007-2011年夏季表面流速明显减缓,靠近末端附近部分区域可能已经演化为非活动区;姜满加尔冰川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积累区面积大,冰川流速较快,无表碛覆盖,但表面高程仍下降了(8.8±12.7)m.编号为5Y663D0009的冰川冰舌表碛覆盖区可能已经演化为非活动区,30 a来表面高程下降(8.6±12.0)m.综合分析表明,冰川规模特别是积累区面积的大小及所处位置、地形对冰川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12.
喀默什特南部戈壁覆盖区存在东西向正磁异常带,长约11km,在进行高精度磁法测量后推测为基性或超基性物质反磁化的反映。为了给出正磁异常带合理的解释,沿异常带垂直方向布设1:10000剖面,通过离散小波分解对剖面磁测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得到不同深度范围内异常的分布。结合欧拉反褶积运算、归一化总梯度处理及空间域解析延拓进一步判断异常特征,发现该异常主要由断裂引起,为塔什纳拉他乌推覆体所引起的断裂在喀默什特南部的延伸段。  相似文献   
913.
水资源动态监测是自然资源监测评价的核心内容。自然资源治理从单一要素治理向综合要素治理转型,水资源监测需要从系统化视角切入。基于此,以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一湖两海”水域为案例区,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us-response,DPSR)模型构建了一种综合水域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水域动态监测框架与指标体系,同时结合专题地图可视化技术对案例区水量、水温、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和专题图表达,为“一湖两海”水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14.
以下扬子陆域地区官地1井下寒武统幕府山组海相泥页岩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气体吸附、高压压汞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官地1井幕府山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官地1井幕府山组泥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方解石胶结物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总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以I型干酪根为主且均处于过成熟阶段;(2)泥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基质孔隙(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隙,其中以有机质孔隙含量居多,而粒间孔隙面孔率占比最高;(3)有机质丰度对有机质孔隙的孔径和比表面积具有一定的影响,压实作用则构成过成熟阶段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而刚性矿物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并对有机质孔隙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4)分形维数与总有机碳含量和比表面积相关性较好,而与孔隙体积相关性弱,反映孔壁粗糙程度及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受有机质丰度影响。  相似文献   
915.
横向流 (垂直于海湾主轴方向的流动) 对横向动量以及物质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已往研究表明,潮汐应变对横向流的垂向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这种认识仅局限于强层化海区,弱层化条件下潮汐应变对于横向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仍未可知。为此,本文以象山港为例,基于实测数据阐释了弱层化条件下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及其余环流垂向空间结构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象山港内湾横向流的垂向空间结构随大小潮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大潮时,潮汐应变现象明显,涨潮时较强的垂向混合使得横向流在高潮阶段呈现出一层结构;落潮时垂向混合较弱,横向流在低潮时呈现两层结构。小潮时,潮汐应变受到抑制,垂向混合在涨落潮时均较弱,因此横向流在高低潮阶段均呈现出两层结构。经过潮时均进一步得到的横向余环流呈现出上层向南、下层向北的两层结构。由于潮汐应变的大小潮变化,横向余环流的反转深度反转点自大潮到小潮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16.
鲍健  陈正寿 《海洋工程》2022,40(2):78-87
管内流动会影响输流管的振动响应,目前关于输流弹性管涡激振动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内外流对细长输流弹性管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首先在不考虑内流的情况下将弹性管涡激振动数值预报结果与模型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再者考虑内外流耦合作用情况下,对不同内流流速下细长输流弹性管振动位移时—空分布、顺流向最大平均偏移、振动轨迹、内部横向涡的形成与分布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与外流流速相比,内流流速的增加虽然难以改变弹性管的主振模态,但对沿管体的振动强度影响显著。顺流向最大偏移处管体运动轨迹发生明显的变形和跳跃。在剪切外流和均匀内流对弹性管的联合作用下,沿管跨方向模态间能量转换频繁,伴随着间歇性出现或消失的沿弹性管传播的行波组分,这主要归因于复杂的双重流固耦合系统(外流—管体,内流—管体)。在内流以附加质量力、离心力和科氏力形式的激励下,弹性管内二次流现象明显。在振动过程中,内部横向涡沿管壁生成、脱落并逐渐散布于整个横截面。  相似文献   
917.
2020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下降,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2021年春季,海表温度回升,转为中性状态。最新观测发现,2021年秋季以来海表温度再次降低,冬季是否会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其对我国冬季的气候有何影响? 本文利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发展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FIO-CPSv2.0,以2021年10月1日为起报时间,对冬季气候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冷异常将在11月达到鼎盛,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2022年1月将转为中性状态。在连续2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气候背景下,2021年11月,除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及台湾气温偏高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偏低。12月之后,我国北方气温偏高而南方气温偏低的概率较大。此外,降水预测结果显示,初冬,南方降水偏多,而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2022年1月南方降水将偏少,而华北和东北降水将偏多。不同集合之间降水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降水预测结果仍有较高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18.
灾害危险性和灾害损失是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以往研究大多基于国别尺度,无法表征国家内部和经济带沿线的灾害损失特征。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洪涝、干旱、风暴、地震4类主要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提出灾害数据空间尺度下推方法,构建了基于省级尺度的灾害数据库,从灾害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的角度,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主要灾害危险性和人口、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综合灾损高值区的主导灾害。研究表明2003—2018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灾害发生广泛,各类灾害危险性和损失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81.4%区域均有灾害发生,洪涝灾害发生范围最广,风暴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干旱灾害集中在中国北部和泰国等地,地震多分布于地震带沿线;全域人口损失以洪涝(53%)、干旱(26%)为主,经济损失以洪涝(49%)、地震(23%)为主,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损失因区域内人口和经济基础不同存在空间差异;大部分区域损失由单一灾害主导,仅小部分地区损失受多种灾害共同影响。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针对各灾害高危区、灾损高值区及各地区主导灾害制定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未来“一带一路”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与综合减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19.
生态输水是塔里木河流域退化胡杨林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及时监测和准确评估其恢复成效是优化输水策略、完善胡杨林修复体系的关键。以2013年以来8个胡杨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不同胡杨林区生态输水前后植被面积、长势及植被覆盖度的时序变化,探讨胡杨林恢复与生态输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016年以来整个流域累计漫溢水面为2172.96 km2,占林区总面积的4.39%,主要分布在输水通道两侧及末端10 km范围内。(2) 输水前后林区植被整体呈现由退化到恢复的转变,林区生态恢复水平与年最大漫溢面积显著正相关。(3) 生态恢复成效评估表明,生态恢复最显著的区域是塔里木河中上游和叶尔羌河下游的夏马勒林场,但整个流域远离输水通道的胡杨林仍有退化趋势。合理规划输水通道建设,扩大胡杨林区的受水范围是退化胡杨林生态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0.
论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旅游商业化“家空间”为分析样本,基于亲代和子代双重视角,构建家庭微观领域政治的分析框架,意在揭示代际权力关系和领域构建机制。研究发现,旅游商业化的“家空间”是整合多代家庭、促进代际资源交换和权力平衡的协商空间:① 第一代经营者在旅游经营中积累了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掌握着家庭决策权和家务分工权,通过主导空间设置、强化空间排他性、分配家务劳动等领域行为,实现领域构建;② 第二代经营者通过接受教育和外出务工,提高劳动技能,在家庭经营中凸显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了家庭自主权,并通过居住空间区隔化、私人生活独立化、家庭经营自主化等空间“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策略,重塑领域格局。该研究为理解适度旅游商业化“家空间”的“权力—空间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也是对领域化理论的补充,并为平衡代际权力关系、促进代际团结、推动乡村旅游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