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875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363篇
地球物理   1453篇
地质学   1719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67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15篇
  1959年   19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Oban Basement Massif of southeastern Nigeria is composed of metamorphosed rocks including phyllites, schists, gneisses and amphibolites cut by pegmatitic dykes of varying length and thickness, which intruded the metamorphic rocks. Preliminary geochemical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se pegmatites from western Oban Massif at Uyanga, Akwa Ibami, Iwuru I, Iwuru Ⅱ and Igbofia showed that the pegmatites are highly albitized.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earlier postulations that the pegmatites in this part of Nige...  相似文献   
142.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湿过程处理方案FPA和NCA模拟同一个洋面冷锋个例,以考察模拟结果对湿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前一种使用了次网格湿对流参数化而后者没有。通过比较分别使用FPA和NCA方案所进行的模拟FPS和NCS,发现冷锋结构在两者间出现较大差异。从850 hPa等压面|Δθe|等值线图所显示的结构看,NCS中冷锋呈现为一长一短两条锋带,而FPS中冷锋仅呈现为一条锋带。在相应的冷锋横向垂直剖面中,NCS中存在两个相邻的锋面垂直环流,而FPS中只有一个。另外,NCS中对流不稳定的冷锋区出现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而FPS中不存在这个问题。通过与卫星云图比较,我们注意到,NCS中尽管出现了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但相对于FPS而言,其模拟的冷锋结构与实际较为接近,成功地模拟出云图上显示的双冷锋结构。NCS中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式中采用的静力平衡近似。FPS中次网格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使用,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对流不稳定度,一方面使垂直运动的过分发展倾向受到约束,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下的锋区环境中本应出现的中尺度结构失去了形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3.
沈明洁  胡守云  U.Blaha  闫海涛  W.R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13-1120
对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旁采集的土壤柱状T01剖面的磁学参数和金属元素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内现代交通导致的土壤磁学性质的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含量呈同步垂向变化趋势.来源于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是土壤剖面上部(0~8 cm)磁性和金属含量增强的主要原因,8cm以下,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磁性矿物和重金属含量较低,磁性颗粒变化稳定,基本代表了该地区土壤的自然背景.尽管土壤岩石磁学分析表明剖面上下部受污染和未受污染样品的磁载体均是粒度较粗的多畴磁铁矿,但是结合磁参数比值曲线,说明底部样品的磁颗粒的粒度较顶部偏细.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没有影响磁颗粒的粒度特征.指标聚类等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元素(Pb,Zn和Cu)含量显著相关;结合模糊聚类分析,磁参数可用于追踪、识别交通污染物质在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迁移状态,揭示不同深度土壤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4.
A 3-D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OSLO CTM2)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emission in India.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the INDOEX experiment and the measurements in summer over India well.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NOx and CO emissions in India are doubled, ozo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global average OH decreases a little. Under the effects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NOx and CO in India are efficiently transported into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by the upward current and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so that the NOx, CO, and ozone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NOx and CO emissions. These increases extensively influence a part of Asia, Africa, and Europe, and persist from June to September.  相似文献   
145.
Harvie和Weare(1980)的矿物溶解度模型,被扩展到25℃时高浓度的8组份体系Na-K-Mg-Ca-H-Cl-SO_4-OH-HCO_3-CO_3-CO_2-H_2O。该模型就其水电解质溶液的热力学而言,是以Pitzer(1973)及其同事们的半经验公式为基础的。利用大量的适用于大多数亚体系的有效的等压、电动势及溶解度资料,把模型参数化。模型的推测能力,已通过体系中比参数化所用资料更为复杂的实验资料进行对比而证实。本文讨论了水电解质溶液的化学模型的基本特点和pH与溶液平衡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第一部分(Plumb和whitaker,本期)提出的闭合法对层状系统和二维空间间断系统进行了求解,其中我们所说的w和η区形成了在空间分布的孔隙介质。闭合法问题的解使我们得到确定大范围弥散张量所需要的数据和解大范围弥散方程所需要的另外一些参数。层状系统的理论结果展示的纵向弥散系数与利用室内视均质孔隙介质根据传统关系式所得到的纵向弥散系数相比要增大几个数量级。对于这种情况的研究,混合时间—空间系数看来是重要的,而且能够引起弥散系数增大的条件该系数值也增大。二维空间间断系统的结果与实验观测是一致的,而且我们发现非均匀性的规模和两个区之间的水力传导系数的差别对大范围弥散张量具有重要影响。正如层状介质情况那样,时间—空间混合导数(不对称向量)的系数的预测值表明该项可能是非均质孔隙介质的物质运移预报的一个重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7.
E.F.Laine  阎贫 《世界地质》1990,9(2):38-43
为了构造蒸汽驱油范围内重油砂的层析图像,需要得到井间地震速度及高频电磁(EM)衰减数据,用了初至地震波来构造两井间的一块10m宽、8m高的垂直平面的彩色层析图像,用两个高频(17及15MHz)EM透射层析构造了20m宽、8m高平面,速度层析图明显地指示了一面岩层、其上、下都有油砂,EM层析图则指示了一更复杂的有页岩夹层的油砂地质,最深的EM层析图显示出了活动蒸汽区的上部,并指出了页岩层下蒸汽运移的通道,这些结果显示了井间整个平面的详细结论,并提供了一更好的方法,来理解蒸汽驱油环境的原地重油回采工艺。  相似文献   
148.
位于中非东部的Kibaran带被解释为大约在1400~950Ma期间发育的碰撞带。碰撞带演化不同阶段的岩浆特征解释如下: 1.大陆裂谷作用阶段(>1400Ma),在东部扎伊尔下Kibaran单元,角闪岩与大陆拉斑玄武岩质的和碱性同源的麻粒岩互层为特征(Shaba,未公布资料;Kivu,参考资料1)。  相似文献   
149.
引言近年来,北美克迪勒拉是通过分离的构造地层地体增生而形成的这一认识已经得到可资利用的新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古生物资料的支持(Jones等,1981;Jonts等,1983;Coney等,1980;Davis等,1978;Balke等,1983)。同样的增生过程似乎也影响了环太平洋边缘的大部分地区。为了探讨这一假说,我们已经编制了初步的环太平洋地体图。本文的目的是回顾Coney等(1980)和Jones等(1983)所提出的地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0.
布莱克-巴哈马(Blake-Bahama)盆地,深海钻井计划(DSDP)534井位的IPOD最新钻井资料给出了与北美大西洋板块边缘破裂有关的扩张中心的漂移的确定年龄。布莱克-斯潘 (Blake-Spur)地磁异常测定的为具有基本的卡洛夫年龄。这种地磁异常记录了标志着现代北大西洋诞生的洋脊扩张中心的漂移,比以前设想的年龄年轻约20Ma。由此可以得出一种推断: 引起北大西洋开裂的扩张中心漂移现在具有的年龄指出延伸扩张中心的漂移在墨西哥湾要结束了。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同一个事件。另一种推断是:沿北美边缘的侏罗纪外层的磁静带需有很高的扩张速度,这种相对高的扩张速度与磁静带之间的关联同白垩纪中期的相似,同时也暗示了在上地幔控制的板块扩张速度过程和在外核控制的磁场过程之间的一种联系。海洋扩张速度的快和慢与地磁场的宁静和反转都具有60—100Ma的周期。由地幔最低层的热物质流的周期性喷发而形成的脉动构造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相关性。这些喷出物带着热量离开核幔边界,后来达到软流圈和岩石圈,引起快速扩张。在侏罗纪,这种扩张的脉动明显地导致了北大西洋的洋脊开裂。由快速扩张引起的其它一些脉动的出现与地球各部分的多数洋脊破裂有关,这意味着扩张是一种全球性的过程。被动边缘的破裂也许就是受脉动构造理论所描述的较基本的全球性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