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6篇 |
免费 | 396篇 |
国内免费 | 9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6篇 |
大气科学 | 344篇 |
地球物理 | 1432篇 |
地质学 | 1979篇 |
海洋学 | 478篇 |
天文学 | 130篇 |
综合类 | 155篇 |
自然地理 | 3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101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224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60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113篇 |
1988年 | 91篇 |
1987年 | 90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72篇 |
1984年 | 55篇 |
1983年 | 49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43篇 |
1965年 | 11篇 |
1964年 | 15篇 |
1959年 | 17篇 |
1958年 | 17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对宜宾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粘土岩,粘土质板岩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二个含金丰度较高的地区。其含金层位和岩性、岩相特征与黔西南发现的相同时代金矿床的情况极相似。含金高丰度区可作为今后找金矿的靶区。 相似文献
114.
内华达州斯利泊(Sleeper)矿床富矿脉型金矿石,系在小于500米的深度范围内沉淀形成,并具有细粒石英胶状条带与含有大量银金矿的蛋白石质氧化硅胶状条带交替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迹象表明石英条带是从原始的胶状非晶质状态重结晶而来,而富金条带系由氧化硅与金颗粒凝胶组成的非晶质析出物原始沉积而成.金与氧化硅首先在热液体系的较深部位以胶体形式析出,然后由成矿溶液的水力作用向上机械搬运,由于溶液的冷却或沸腾,并在复合阳离子Al~(3+)的水化物的催化下产生胶粒凝结。浅成低温热液体系中金以胶粒形式搬运表明,至少在某些条件下胶体中的金含量比真溶液中要高.欲解释斯利泊矿床富矿石的成因,需存在一种富金的成矿溶液;而胶体金的局部搬运可能对浸染状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116.
沿喜马拉雅山带收集的野外资料促成对距今52m.y前后出现的碰撞作用其主要变形特点的确定,并容许作出应变与应力迹线图。碰撞之后立即出现的变形作用载于一系列印度特提斯边缘,出现在喜马拉雅较高地段的北端。在这里,早期F_1圆柱状褶皱的几何特点与运动线理解释了上三叠-上白垩Lamayuru复理石中NNE-SSW(N20E-N30(?))方向的主缩短作用。中新统擦痕断层面的分析表明至少在中新世以前这个带保持着同一挤压方向。但向南,在巨大的同变质剪切带(MCT-中部主逆冲带)中多数中新世汇聚现象多已消失,此处位于Higher Himalayan结晶岩与Lesser Himalaya之间。这里,运动 相似文献
117.
北非-欧亚板块边界地区,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为地震活动区,这由最近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所说明了。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与东南部某些破坏性地震包括1884年Granda与1829年Torrev(?)e(?)a地震。该半岛上地震活动频繁,包括中级地震。因此,对西班牙东南部地震的评价、地震灾害和危险(包括地震薄弱易发性)的研究、地震灾害的评估、强度衰减(MSK)以及强地动、大地震震级的重新评估、历史的以及仪器的地震目录的密切监视、微地震的野外监测、集中的机制研究、地震带分区以及构造的野外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结果计划作为系列解释图件推出,它可被工程师、建筑师、征地计划者、政府官员用于对于西班牙地震潜在地区的圈定。建筑施工中建筑规程的改进以及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Namaqua活动带的构造和地层背景的重新评价,我们把该活动带再分成(图1)不同的岩性和构造地体(根据Coney等人的概念,1981) 该活动带的东部向北东方向延伸,它也可以再分。在所划分的地体中,大多数都以大型剪切带为界,并且经测定,一些地体甚至有100km长的位移。在此提出的Aggeneys地体的构造演化就卷入了巨大的水平滑移(与垂向构造运动相反),而这一运动主宰着南非Namaqua活动带的元古宙构造演化。非洲在元古宙时期也肯定有板块构造作用在活动。在角闪岩相的Aggeneys地体(图1)中,主要构造为向南倒转的褶 相似文献
119.
120.
在马尼托Lac du Bonnet岩基进行岩石物理参数(体积磁化率、磁各向异性、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的测量,用来描述岩石的岩性特征。钻了5个钻孔,共进尺2.8Km。确立了岩芯的磁化率与岩性之间的关系。磁化率值与岩性特征对应为:低磁化率(0~5×10~(-3)SI)为断裂带(开口断裂和闭合断裂)并伴生蚀变岩石;中等磁化率值(7~10×10~(-3)SI)对应于无蚀变及无断裂的均质岩石;高磁化率(20~100×10~(-3)SI)兼有低磁化率(0~5×10~(-3)SJ)区是非均质的岩石,如含镁铁质矿物的捕虏体。通过钻孔间的对比,在UKL-1,-5,-3岩芯上确定了两个无间断的主断裂带,这与利用地震反射资料确定的断裂带相吻合。磁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有关。剩磁测量没有得到稳定的磁方向。火成岩的磁性测量是确定岩体特征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