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0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829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406篇
地球物理   1215篇
地质学   1666篇
海洋学   586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40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44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4篇
  1959年   17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Impact of Aircraft NOx Emission on NOx and Ozone over Chi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A three-dimensional global chemistry transport model (OSLO CTM2)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subsonic aircraft NOx emission on NOz and ozone over China in terms of a year 2000 scenario of subsonic aircraft NOx emi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bsonic aircraft NOx emiss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northern China, which makes NOx at 250 hPa increase by about 50 pptv wit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60% in January, and leading to an ozone increase of 8 ppbv with 5% relative change in April. The NOx increase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transport process, but ozone increase is produced by the chemical process. The NOx increases by less than 10 pptv by virtue of subsonic aircraft NOx emission over China,and ozone changes less than 0.4 ppbv. When subsonic aircraft NOx emission over China is doubled, its influence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相似文献   
122.
地球表层的原动力产生于岩石层对使其变形的驱动力的响应。板块构造理论对海洋岩石层的运动做了很好的解释,海洋岩石层的年龄一般少于200Ma。大陆岩石层典型地记录了十亿年来的地质演化过程。即使是对现代变形,也很难估算大陆岩石层的应力平衡。假使地球应力场可以直接测量,例如,使用钻孔崩裂测量方法,也需要根据岩石层几何形态及物理状态来将这些点上的应力值外推到整个地球。实时形变的GPS测量观测的是瞬时应变场,只有用合适的本构关系才能把它和应力场联系起来。地震数据对调查我们星球表层内过去和现代运动的地下记录是很必要的。岩石层成象是不容易的,垂向和侧向上的强烈变化的范围相当于用来探测地壳结构的地震波长的范围。这些变化改变了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在地表记录的地震波场中产生复杂的图象。岩石层的结构可以描绘成一个三维非均匀波谱,这个波谱可延伸的波段很宽,且仅仅是局部稳定的,需要不同的地震探测方法来重建这种复杂的波数谱,即岩石层的结构。反射地震学为识别陆壳的细结构提供了最高分辨率手段,其分辨率在深部地壳大约为数百米,在浅部地壳可达几米。折射地震学为地壳和上地幔地震波速的变化提供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更粗略一些的测量方法,其分辨率大约为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在区域地震台阵中的地方震测量可提供5~10km规模的构造信息,以及高精度的地震活动性图。在线性分布和区域性分布的便携式地震台阵中,远震信号的宽频带测量可提供地壳总体结构的信息,还可提供地幔结构的最高分辨率,通常为30km的大小。用所提供的三种方法来提高分辨率,并结合不同尺度的测量结果是地震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3.
地壳形变的研究在评估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震预报试验场地壳形变观测包括大地测量、GPS卫星观测、光测距仪、形变仪和倾斜。大地测量和卫星测量形变值为10-4~10-5单位,光测距形变为10-7单位,形变计达10-8单位。根据大地测量资料,预测卡什切克、契里克和扎拉纳什—丘普三个地区有地震危险。此地区地表垂直运动速度与过去比较现在达到了最大值,约5mm/a,而通常为2~3mm/a。1992~1995年GPS卫星测量资料也证实伊塞克湖南部的水平和垂直形变增高。根据土尔根站和伊日维什特科维依站形变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构认为,形变值的周期成分既反映了外在因素(气压、气温、降水)又反映了内在作用的异常变化。1978年3月25日扎拉纳什—丘普地震时各条测线形变就出现异常高值。前兆异常可达10-5单位,震中距超过50km。异常时间表现在震前1个月内。  相似文献   
124.
对哈萨克斯坦几次M≥6强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动物(20种)是通过其行为反应的变化对地震作出响应的。另外,在阿拉木图的山前地带(地震活动值大于9),对动物血液学和生物学指数上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5.
第14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工业CT的层析成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近14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有关情况,并对工业CT的发展动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6.
大别造山带上部地壳结构的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差分层析反演方法用于大别造山带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上部地壳初至波的走时层析成像,得到这一剖面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结构图像表明,在南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带发现榴辉岩相岩石,其下方3km深度以内的基底仍具有大陆地壳构造中正常的结晶基底速度(6.00km/s左右);北大别地区在整个上地壳保持正常的速度,而在超高压带下方3km深度以下为6.20-630km/s的相对高速异常区,这一现象可能与超高压变质岩的含量增大有关.同时还表明,南大别和北大别之间至少在上地壳已有明显差异,它们之间的水吼一五河断裂可能是大别造山带内部的主要构造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7.
128.
成矿区带地质,物探,化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矿区带地质,物探,化探数据库采用全中文集成管理环境,用户能在主系统或子系统中时刻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当前的隶属关系;14种关系运算条件,多值字段和改变数据类型,长度参数表的设计显著地改善了数据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9.
车田湾地热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田湾地热田属低温地热资源。热泉分布受SN向压扭性深大断裂(F2)与近EW向张性断裂的复合控制,其断层破碎带为硅化脉充填,表现为高阻地电特征。应用电测深法可以确定其断层破碎带产出位置和延伸方向。用钾镁地热温标计算热田地表温度,用钾钠地热温标计算热田深部温度。根据温度随深度而递增的规律,应用温度-深度曲线方法推算地下某深度的水温,从而可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30.
石门超大型雄黄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包裹体液相成分中富Na+、Cl-和K+、SO2-4,气相成分中H2O占绝对优势,少量CO2,成矿流体化学类型属Cl SO4 Na K型水。雄黄、雌黄形成于低温(180~90℃)、低压(20~5MPa)、浅成(175~700m)、弱酸性(pH:4.67、4.43)和弱还原(Eh:-0.265V)条件。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古大气降水,并混有盆地建造水,大气降水下渗、循环、加热、淋滤形成了中-低盐度[w(NaCl):16.03%~4.27%],中等密度(0.863~1.065g/cm3),含矿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