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32.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近百年来的气温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重建了中国东部71个站1880—2004年四季气温距平序列。通过EOF分析发现了中国气温变化的2种最基本的模态:东部一致变化和关内关外相反变化。这2种模态不随季节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也是稳定的。通过研究这2种模态与变暖趋势的关系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一模态在该时期持续的正位相增强造成的;而20世纪20~40年代的变暖主要是由于第二模态所呈现的正位相所造成的。此外,我们检验了这2种模态在大气环流模式(CAM)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21年(模式中1880—2000年)的集合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现第一模态的变化,而第二模态则仅在冬季表现明显。最后,以冬季为例,利用1880—2004年重建及观测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通过合成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这2种模态的环流机制:第一模态正位相对应纬向环流增强,表现在地面气温分布上为东部一致变暖。而负位相则对应东亚大槽加深,东部地区一致变冷。第二模态正位相对应的环流分布则为从东亚北部到阿留申为负距平,东亚到北太平洋中纬度为正距平;对应地面气温分布为关内变暖关外变冷。负位相时环流分布基本相反。这样的环流机制得到了模式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33.
利用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SODA月平均海洋数据集和CCMP风场数据,通过EOF分析,揭示了阿拉伯海5、50、100、200 m层海温全年2次增温、2次降温的双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 m层温度变化双峰信号出现在第一模态,其方差贡献率为75.79%,该信号主要受风场、太阳辐射及风生环流影响;50 m层温度变化双峰信号出现在第三模态,其方差贡献率为11.95%,该信号主要受风生环流影响;100 m层温度变化双峰信号出现在第一模态和第三模态,其中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为52.03%,第三模态方差贡献率为9.55%.由100 m层第一模态可知,100 m层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变化范围最广,是由于100 m层处于海洋温度变化最为剧烈的温跃层中.100 m层海温变化主要受风应力旋度(方向:向上为正)影响,风应力旋度为负时,大气对海洋的强迫导致局地海水辐合,温跃层加深,100 m层部分海域温度升高;风应力旋度为正时,大气对海洋的抽吸导致局地海水辐散,海洋深处的冷水上升,100 m层部分海域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34.
文章主要介绍了AR模型及其参数确定的基本方法。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海洋环境噪声信号的时间序列进行仿真分析,并对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AR模型预测得到的环境噪声信号很好地逼近了实测值,预测的功率谱也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的结果较好,为海洋环境噪声的预报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35.
白杨水源地座落在渭河下游重镇——渭南市西北约5km处,为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巨厚,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按含水介质的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4个含水岩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机制、储存运移过程、排泄开采条件,本文结合环境同位素(包括14C、13C、3H、D和18O)对水源地地下水年龄、地下水运动速率以及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同位素测定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3H含量较高,河水补给量占1/2  相似文献   
36.
自七十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到现在为止搅拌法已在荷载及作用面积均不大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荷载与作用面积均很大的情况下应用得很少,在某些贮罐,气柜工程中的应用则造成工程事故,为了拓展搅拌法的应用领域,本文结合位于深厚软土地基上的某2000m^3油罐工程,对应用搅拌法加固软基油罐的若干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7.
38.
本文分析了50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结果表明CT扫描在发现卵巢肿瘤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且根据主要CT表现鉴别良恶性质是可能的.另一方面由于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CT扫描在某种程度上低于传统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9.
人口稠密的洛杉矶地区位于全球主要活动板块构造边界之一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的附近,并横跨于许多其它能产生破坏性地震的断层。自1800年以来,这一地区的许多地方至少已发生过40次足以造成破坏的地震。据预计,未来一次地震可能造成多达21,000人的伤亡和62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虽然大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通过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精心设计,对避开震害场地的土地的合理使用,以及采取防震的紧急计划和措施则可以大大地减少这些大地震造成的损失。然而,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需要对破坏性地震效应的可能地点及强度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40.
<正> 安徽宿松地区奥陶纪地层仅在龙山一带零星出露,以往常与南京地区相对比。1979年,杜森官、齐敦伦认为本区与黔北一带奥陶系较为相似,自老至新分为红花园组、蒋家围组、油榨岭组、庙坡组、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 宿松龙山剖面位于宿松县城北5公里蒋家围西侧,出露奥陶系中、上统及下统上部,奥陶系顶界与上覆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呈假整合接触,底界由于断层破坏,使红花园组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