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428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1412篇
海洋学   440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测试了西藏南部岗巴剖面上白垩统宗山组上段地层中厚壳蛤不同壳层的Sr、Mn、Al、Si含量,以及碳、氧、锶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表明:1)厚壳蛤的不同壳层(包括柱状层、珍珠层和二者间的过渡层)的碳酸盐矿物均已新生变形为成岩低镁方解石(DLMC),各种原始碳酸盐矿物(沉积低镁方解石或文石)都已不同程度地发生重结晶;2)从壳的外层(柱状层)向内层(珍珠层)方向,碳酸盐矿物重结晶作用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柱状层仍具有很好的柱状结构,其平均阴极发光强度明显弱于内部的珍珠层;3)厚壳蛤不同壳层的Sr含量和δ18O值都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靠外部的柱状层到内部的珍珠层,Sr含量和δ18O值都逐渐降低,同样说明内部的珍珠层丢掉的海水信息相对较多;4)厚壳蛤不同壳层和体腔充填物的δ18O值都显著低于前人报道的同期海水值,说明在新生变形过程中,厚壳蛤不同壳层和体腔充填物的氧同位素都与大气水或其它成岩流体发生了交换,但柱状层的氧同位素与大气水(或其它成岩流体)的交换相对较少;5)厚壳蛤不同壳层和体腔充填物的锶、碳同位素组成与同期海水值接近,不同壳层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有规律性的变化,因而在矿物的新生变形过程中,厚壳蛤的锶、碳同位素与成岩流体间的交换相对较少,同时也说明,在氧、碳、锶三种同位素中,氧很容易与成岩流体发生同位素交换,而碳、锶同位素则更多地代表了海水信息。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对比研究赣南上窖铀矿床各类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上窖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模型。地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表明:(1)印支早期花岗岩与燕山早期花岗岩较高的U含量和较低的Th/U值,反映了两者均具备为区内铀成矿提供充足铀源的能力,并且燕山早期花岗岩提供铀源的潜力更大。(2)水云母化蚀变基本不改变原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含量和配分特征,但叠加赤铁矿化时则伴随U的富集甚至矿化,出现稀土元素的活化转移,说明赤铁矿化与铀矿化关系更为密切。(3)辉绿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具有幔源特征,明显区别于花岗岩和铀矿石,且蚀变辉绿岩的U含量和U/Th值明显较新鲜辉绿岩高,说明上窖铀矿床的成矿物质非源于辉绿岩;矿床大面积的赤铁矿化暗示辉绿岩为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挥发分和矿化剂(CH_4、CO、CO_2、H_2S、Fe~(2+)),从而使迁移态的U6+还原成U4+并沉淀成矿。(4)铀矿石与花岗岩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相似程度高,且为递变关系,说明上窖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铀矿石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花岗岩和辉绿岩,表明成矿流体具贫稀土元素的性质。根据上窖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岩体-构造-蚀变"三位一体"控矿要素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943.
陈村剖面位于佛山市陈村镇。AMS14C及OSL测年结果显示,剖面自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开始沉积,结束于全新世晚期,由老至新经历了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沉积环境。根据有机碳同位素曲线变化特征,结合孢粉、有孔虫等鉴定结果及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将剖面划分为4个演化阶段:1晚更新世,34.15~24.5ka BP,属河流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8.13‰,对应MIS 3期冷—稍湿气候,期间小幅波动;2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24.5~9ka BP,属河流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9.8‰,对应MIS 2期干冷气候及全新世早期温—干气候,YD事件得以记录;3全新世早—中期,9~6.7ka BP,属于河口湾—三角洲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7.97‰,变化幅度小,对应暖—湿气候;4全新世中—晚期,6.7~0.44ka BP,属于三角洲相沉积环境,δ13Corg平均值为-26.94‰,变化幅度大,冷暖变化显著,气候特征为热湿—偏凉—暖干。  相似文献   
944.
部分从满加尔坳陷生成的油具有中-高蜡含量。据油的蜡含量的分布、细菌和藻类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以及模拟实验的结果,认为来自满加尔坳陷南北隆起带上下古生代的油中的高蜡含量主要和该下古生代中的藻类、蓝绿藻和细菌有关。丰富的来自蓝绿藻和细菌的长链类异戊二烯烷烃(iC21~iC45)和藿烷类在油和抽提物中也被发现了。在近代浮游生物蓝绿藻的热解产物中也存在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丰富的蜡质烃也可能是由于运移过程地质色层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945.
随着广州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当今广州的城市形象可以定位为国际都会、文化名城,体现在繁荣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商务环境、比较富裕的生活水平、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城市风貌、岭南文化等.广州至201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按此目标,塑造国际都会、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46.
一种冰-海洋模式的热力耦合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冰与海洋的热力耦合对冰与海洋环流的模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冰-海洋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精确确定需要详细考虑冰-海洋界面附近的湍流过程,这在长时期的模拟特别是气候模拟中,常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过去的研究常常假设冰下海洋混合层的温度为冰点,特别是在单纯冰模式的模拟中,但考虑海冰漂移和冰点变化的效应时,这一假设是不精确的.因此,弱化冰下海洋混合层温度为冰点的约束,不考虑详细的冰-海洋界面和海洋混合层的湍流过程,根据冰-海洋耦合系统的能量收支关系,设计了一个简化的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对该方案引起的海洋混合层适应、热力结构和海冰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用于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热力强迫下该耦合方案既可使冰区混合层海水温度向冰点适应,又使冰边缘带海水温度与冰点保持明显差异,能够较好地反映冰-海洋热力相互作用.利用该耦合方案构造的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模拟的海冰范围及季节变化与实际观测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47.
珠江三角洲治水方针的实施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治水方针从联围筑闸、以防为主,到合理导治、以泄为主,再到近期以清障为主。联围筑闸,利多弊少。洪水位长期呈上升趋势,但堤围的标准偏低。十余年来,口门的水沙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口门整治必须合理围垦和适当疏浚。三角洲腹心地区洪峰水位异常壅高,主要是由于北江的分流比增大。近期有必要清除河障,疏浚主干河道,但是长远之计是兴建思贤和南华水闸,调控西江、北江的流量,确保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948.
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表现在①郯庐断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负花状构造发育;②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面陡且对断,使得渤中凹陷成为“平底锅”式地堑,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③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 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49.
鄂尔多斯高原古城夯层沙的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05年野外实地考察过程中,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十二连城、神木县大保当古城、鄂托克前旗巴彦呼日呼等古城址城墙中发现“夯层沙”。实验分析表明其成因皆为风成,堆积时代应在建城之前,反映当时地表流动沙丘或半固定、固定沙丘的广泛分布,由此证明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在人类大规模开发之前即已存在。这一重要发现为研究本区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特殊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0.
气候变暖对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扩张具有叠加作用,为探索不同藻类对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叠加作用的响应模式,选用富营养化水体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材料,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模拟春末不同升温幅度(20+3、23+3和20+6℃),5个磷浓度水平(0、0.05、0.15、0.30和0.50 mg/L),通过生长速率、光化学参数等的测定,分析不同藻类对温度升高和营养盐添加的生长与光化学响应.结果表明:3种藻的生长速率对温度和磷的叠加作用呈现不同的响应模式:随着磷浓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受温度的叠加作用不断增加,26℃时差异最大;水华鱼腥藻生长速率除在0.30 mg/L磷浓度时受温度叠加作用比较明显外,其他磷浓度水平均没有显著的叠加效应;斜生栅藻在不同磷浓度水平下受温度叠加作用影响有较大波动,但无明显差异.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叠加作用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现逻辑斯蒂模式增长,而水华鱼腥藻和斜生栅藻均是在特定温度或特定营养盐浓度时呈现最大的叠加作用,叠加作用的趋势不明显.从Fv/Fm结果可知,铜绿微囊藻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水华鱼腥藻和斜生栅藻,随温度升高,磷浓度越高,铜绿微囊藻的Fv/Fm下降幅度越大,这可能是铜绿微囊藻在高生长速率下色素无法积累所致;水华鱼腥藻的Fv/Fm基本保持稳定,各组间差异较小;斜生栅藻的Fv/Fm在低磷浓度组明显低于高磷浓度组,并且随温度升高下降趋势增加,3种藻的光学特性响应反映了藻类在叠加作用下生长的变化.综上所述,铜绿微囊藻对温度上升与磷浓度的升高有更强的响应,导致其产生更高的生长速率,从而促进了蓝藻水华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