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1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722篇
测绘学   357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241篇
地质学   1409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黎  张声才 《热带地理》2002,22(2):121-124
介绍了广东英德市北部山区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效应、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措施 ,促进自然环境良性循环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2.
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足膺  赵媛  黄克龙 《地理研究》2014,33(5):863-875
采用重心分析方法、指示克里金内插方法和空间相关系数,探讨了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多数年份内,汇地系统重心演变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而2003 年以后经济重心对源地系统重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强。② 从源地系统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石油生产-进口量的区域差异,决定了源地系统与国内油田和国内油田-石油进口港(口岸) 的空间相关程度;而石油流动要素的空间分布及演变,对空间相关系数的数值变化产生一定影响,这使得源地系统在1985 和1995 年主要由单一国内油田驱动机制所决定,在1999、2003 和2009 年则由国内油田-进口石油港(口岸)的双重驱动机制所决定。③ 对汇地系统来说,国内炼厂的资源需求是汇地系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3.
黄生根 《岩土力学》2006,27(Z1):779-783
在后压浆过程中,普遍存在浆液沿钻孔灌注桩上升的现象。在压力作用下,浆液沿着桩土间软弱层向上运动,对桩侧土进行挤压,在使桩径扩大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加固。通过对后压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利用宾汉流体的本构方程与运动方程推导出浆液上升高度的计算公式;应用圆柱孔扩张理论,分别推导出桩周土处于弹性状态和弹塑性状态时的径向位移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的过多排放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文章对浙江省近年外贸中的CO2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内涵碳的净出口量与其占全省碳排放的比值都呈现增加的势头;两个时期的进(出)口的规模变动效果全是正向;两个时期的进(出)口结构变动效果有明显差异,2005—2008年期间,出口的结构变动效果为7 201.89×104 t,进口的结构变动效果综合后为-3 124.27×104 t;在此阶段,中间投入变动效果有明显的改善,2002—2005年进(出)口的中间投入变动效果是40.34×104 t(32.21×104 t),2005—2008年阶段是-3 428.33×104 t(-4 942.21×104 t);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动效果也有明显改善,并且两个时期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动效果主要是由单位GDP能耗变动效果所决定;两个时期进(出)口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变动效果均非常小。  相似文献   
65.
宜宾市宋家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在表层土壤系统采样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出宋家地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并通过与不同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的对比研究,总结了该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本特征,为该区土壤资源、环境评价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实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66.
2008年初冷事件对南海北部夏季浮游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冰冻极端天气过程。通过对2007年8月和2008年8月南海北部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结果表明,与2007年8月相比2008年8月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很大的下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被分为近岸和远海两大类群。浮游动物近岸类群和远岸类群的分界点在不同的时间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外海水向近岸的入侵所致。与2007年8月相比,2008年8月浮游动物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演替,主要是因为四种浮游动物优势种亚强真哲水蚤、异尾宽水蚤、锥形宽水蚤和小哲水蚤丰度急剧下降所致。相反,水母类和海樽类丰富有很大的升高,其原因可能是2008年春季极端低温导致的鱼类大量死亡所致。与远岸浮游动物群落相比,近岸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更剧烈,这说明近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2008年初的冷事件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的技术手段,对中国宁德(ND)、厦门(XM)、漳浦(ZP)、南澳岛(NAD)、湛江(ZJ)、海口(HK)与北海(BH)的7个野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的野生黄鳍棘鲷群体呈现出中等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特征,48个黄鳍棘鲷样品的控制区序列长度为580 bp,单倍型数目为44个,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996和0.017 30。7个野生黄鳍棘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 28~0.029 8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8 41~0.545 86,北海群体和其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比为83.34%,大部分遗传变异发生在组群内;但北海群体与其他6个群体分为两个组群后,组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比为42.66%,两个组群间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基于Kimrua距离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显示北海群体聚为一个分支,另外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TCS network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中44个单倍型混杂在一起,未按照水系格局和地理距离进行分布,表明黄鳍棘鲷群体间未形成多个单系群。本研究可为中国东南沿海野生黄鳍棘鲷群体的种质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大亚湾一次赤潮生消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年8月12日至29日,广东省大亚湾的哑铃湾海域发生了小规模的赤潮,经现场跟踪监测发现是由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 latrochoidea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形成的混合赤潮。8月13日浮游植物群落由锥状斯氏藻占绝对优势,密度达6.52×106cells·L-1,占总细胞数量的99%以上;8月19日为赤潮高峰期,锥状斯氏藻密度最高时达5.59×107cells·L-1,约占总细胞数量的91%;而海洋卡盾藻在8月20日密度达到最大值1.17×107cells·L-1,约占总细胞数量的28%。以锥状斯氏藻、海洋卡盾藻占总细胞数量比例的不同,可将各站分为锥状斯氏藻控制区、海洋卡盾藻控制区及混合区3类,随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这2种藻的数量随之变化,此3类区也处于变化之中。与海洋卡盾藻相比,锥状斯氏藻更适于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的情况下生长。还初步探讨了赤潮长时间持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对中国东部不同纬度带的6个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东北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要高于其他地区。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灵敏度指标———微生物熵(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其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受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连作系统下,菜地>粮地;而在轮作系统下,粮食-蔬菜轮作>蔬菜-蔬菜轮作。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求影响微生物碳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碳(Micro-C)与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碳和微生物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年均温、含水率、TOC和TN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70.
长江口附近海域水中的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水中的铁是海洋浮游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有些实验证实,海水中的铁往往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在近海,其主要来源是陆地排水。为了解长江口附近海域中的铁的分布规律及对该海域的生产力有无影响,我们在六十年代某年5、8、11月和次年2月对长江口附近海域中的铁作了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