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地震产生的应力波在断续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和应力分布趋势,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应力波通过贯通节理的传播规律,并与已有理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分析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然后,对应力波在断续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透射系数在水平方向的分布趋势以及不同节理连续性对波传播的影响,并结合波的衍射原理,给出定性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应力波通过断续节理时,节理的透射作用会使应力波振幅减小,引起波的衰减,岩桥的衍射作用则会使波阵面由平面变为曲面,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应力波振幅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发生变化;应力波通过断续节理的透射系数与岩桥尺寸Lr和衍射角μ相关,当衍射角比较小时,透射系数主要受岩桥尺寸Lr的影响,当衍射角较大时,岩桥尺寸Lr和衍射角μ共同影响应力波在岩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42.
刘星  柳文莉  陈星  姜霞  郭冀峰  陆莹  黄威 《湖泊科学》2019,31(5):1229-1238
为研究黑臭河道沉积物资源化利用方式,评估沉积物资源化以后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和研究其去除机制,以北京市某黑臭河道沉积物(S)为供试样品,对其进行氧化并负载金属离子改性,最终得到氧化-载钠改性沉积物(MS).选取S和MS两种材料,评估其对氮和磷的去除效果,通过采用动力学、热力学等手段,进一步阐明改性材料对氮、磷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35℃,固液比1:50(g:ml)的条件下,经氧化-载钠联合改性材料对氮(初始浓度20 mg/L)的去除效果均达到90%以上,其中对磷(初始浓度10 mg/L)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改性材料的吸附动力学行为(R2>0.93),且动力学和吸附等温分析结果显示,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两种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改性材料对氮和磷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0.891和0.474 mg/g;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标准反应焓变(ΔH0)、标准反应熵变(ΔS0)均为正值,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为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ΔG0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MS具有更高的吸附性能,对氮、磷的吸附主要是材料表面活性吸附点位起主导作用,并且吸附过程是个吸热、自发进行的过程,更高的温度更有利于吸附.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氮、磷初始浓度的增加,MS对氮、磷的解吸比吸附过程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43.
菲律宾海地理位置特殊,蕴含着丰富的前沿地球科学问题,是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近年来,菲律宾海中部九州-帕劳海脊南段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了解尚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采集于九州-帕劳海脊南段水深为3 900~6 100 m的69个站位样品开展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判别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为远洋黏土和硅质软泥,不同类型沉积物的碎屑组分化学风化程度均较低,受分选和再循环的影响较小,是亚洲风尘物质和岛弧火山物质的混合产物,且以亚洲风尘物质为主;研究区不同类型站位的沉积环境基本一致,整体处于氧化沉积环境,底层水体氧化还原条件不是研究区沉积物中过渡金属(如Mo)元素富集的控制因素,铁锰(氢)氧化物是连接水体-沉积物中过渡金属元素源-汇过程的重要纽带。此外,底部氧化还原条件可能不是该海域硅藻席沉积保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4.
综合物探方法在人工洞室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地下溶洞和人工洞室的探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物探方法并不能满足高精度勘探的要求。本文以对某地一人工洞室投入磁法、电法、地震波法的探测结果为例,通过对探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说明在探测此类问题中如何合理地选择物探方法,对后期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深海铁锰结核能有效记录海域内重大地质事件和气候环境信息,且富含多种金属物质极具资源潜力,因而广受关注.通过对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边缘中段海域内新发现的12个站位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与全球主要成矿区内的铁锰结核相比,Mn及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中的Ni、Cu、Mo的含量较低(分别为8.20%~25.24%、0.11...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球天气概况以及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平流层增暖等事件影响,全球中高纬地区冷空气阶段性活跃且势力强。欧洲至俄罗斯、蒙古国、东亚,再到北美等地相继爆发了强寒潮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风雪,其中,加拿大南部、美国西北部和中部、北欧等地出现持续低温天气且部分地区最低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大洋洲中部、巴西、南美洲中部等地出现了持续性高温天气;此外,全球共有13个热带气旋活动,其中6个登陆,并给当地带来强风雨天气,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7.
西南印度洋脊(SWIR)是当前洋底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 具有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机理, 对位于该洋脊的龙旂热液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硫化物为高温热液喷溢活动所形成的富Fe型硫化物, 目前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氧化蚀变; 硫化物矿物组合以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 其次是少量黄铜矿、白铁矿和(铁)闪锌矿; 黄铜矿出溶等轴古巴矿现象普遍, 部分样品中可见自然金颗粒。经综合分析, 该区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和1个后期海底风化阶段: (1)高温的黄铁矿+黄铜矿(等轴古巴矿) +磁黄铁矿阶段, (2)中高温的黄铁矿+闪锌矿阶段, (3)低温的胶状或莓球状黄铁矿+白铁矿+自然金阶段, (4)后期硫化物海底氧化性蚀变阶段主要是形成Fe的氧/羟化物。在整个成矿期间, 流体温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主要硫化物矿物形成时端元流体的温度应在335℃以上, 瞬间(短时)或局部热液的最高温度推测超过400℃。本区的磁黄铁矿属于富钴型磁黄铁矿亚类, 经历了六方磁黄铁矿+黄铁矿→单斜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变化, 表明该区热液流体发生了快速降温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8.
49.
柴达木盆地发育了一套完整的古近纪—新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选择在其北缘大红沟剖面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孢粉鉴定分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划分出14个孢粉组合带,揭示了该地区古近纪到新近纪的植被、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该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植被代表一种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体针叶林→干旱草原荒漠的植被生态景观演变过程。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植被面貌分析,推断古近纪—新近纪期间研究区气候存在多次冷暖干湿变化,呈现出由暖湿向冷干发展的趋势。11~9 Ma低温干燥的特征与中新世中期全球气候适宜期趋势不一致,可能是盆地构造运动导致的区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50.
黄威  张芳华 《气象》2015,41(2):254-260
2014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亚欧地区中高纬环流以纬向环流为主;南支槽较活跃,平均位置位于100°E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常年强度相当,位置偏南、偏西。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22.6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多20.2%;全国平均气温3.9℃,较常年同期(2.9℃)偏高1.0℃。月内,共出现4次主要降水过程,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部分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冷空气活动频繁,有4次主要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造成共有26站发生极端日降温事件,其中3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月内还有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