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海洋学   5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盐度对九龙江口桡足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加祺  郑重 《海洋学报》1986,8(1):83-91
九龙江口盐度变化幅度很大,从E站的0.04增加到C站的31.7。桡足类的分布明显受到盐度变化的影响,其种数、多样性指数(H')、种类丰度(d)及均匀度(J')都随盐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其数量(特别是D站以下)有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优势种(火腿许水蚤、中华异水蚤及纺锤水蚤)的数量所决定。根据桡足类在不同盐度中的分布,可把它们划分为淡水(<0.5)、河口低盐(0.5—15)、河口中盐(15—25)、沿岸(20—30)和外海(<30)五种生态类群。从它们在九龙江口的分布中可明显看出,由河口上部移向河口口部,这五种生态类群随着盐度的逐渐升高而变化,也就是淡水类群→河口低盐类群→河口中盐类群→沿岸类群→外海类群演替。这种生态类群的演替趋势,正反映出河口盐度从河口上部低盐向河口口部高盐的变化规律。此外,本文对桡足类的季节分布及其与盐度的关系也作了扼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22.
黄加祺  林琼武 《台湾海峡》2001,20(Z1):40-43
本文就丰年虫粉虾苗幼体饲料(OG)对日本对虾溞状幼体的影响进行试验初步得出,OG饲养效果优于日本车元饲料,从溞状幼体1期至糠虾幼体1期的转化率提高9.2%,且转化时间缩短了0.5d,幼体活力好.文中还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24.
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浮游介形虫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2月—1988年11月对闽南-台湾浅滩上升流区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的介形虫基本属暖水性种类,其中以终生营浮游生活的种类占优势(74.5%),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为优势种。外海种和近岸种一般都分别在台湾浅滩南部和福建沿岸水城形成密集区,并向相反方向扩散。夏季(6月)的垂直分布表明,近岸密集区的介形虫载浮于涌升水的上层,远岸的种类和数量分布与次表层水爬坡涌升现象颇为一致。秩季(11月)的垂直分布则反映出沿岸偏低温、低盐水向外扩展的趋势。宽假浮萤Pseudoconchoecia concentrica和短形小浮萤Microconchoecia curta等的出现,对夏季近岸上升流的存在有一定的佐证作用。  相似文献   
25.
The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planktonic crustaceans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Type 1, species with marked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Type 2, species without marked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The former may be further grouped into three patterns: Pattern 1, sinking by day and rising by night; Pattern 2, rising by dawn and evening and sinking by day and midnight; Pattern 3, rising by day and sinking by night. The latter may be further group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tterns: Pattern 1, surface layer distribution; Pattern 2, bottom layer distribution; Pattern 3, even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layers. Among these patterns the two most common ones appear to be the sinking by day and rising by night' and the surface layer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females are no more marked in the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than males in the Xiamen Harbour. The diurnal vertical migration of the animal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spicu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ges and varies markedly with season  相似文献   
26.
福建省东山岛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年春季至1991年冬季采自福建省东山岛海域的浮游动物样品,鉴定出167种终生营浮动物和13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及其平面分布趋势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这和优势种的季节演替有关。中还对浮游动物总的个体密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和了描述,同时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水温及闽南-台湾浅滩夏季近岸上升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描述了采自中国南海中南部花水母亚纲一新属四新种:南海宽管水母,新属、新种Laticanna nanhaiensis gen.nov. et sp.nov.,芽拟原帽水母,新种Protiaropsis gemmifera sp.nov.,南海潜水母,新种Merga nanhaiensis sp.nov.和顶室无球水母,新种Rhabdoon apiciloculus sp.nov.。编制了深帽水母科已知属分属检索表和拟帽水母属、潜水母属以及无球水母属已知种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28.
采自广东湛江湾海域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Claus,1877)、锥螅水母目(Conica Broch,1916)、和平水母科(Eirenidae Haeckel, 1879)、和平水母属(Eirene Eschscholtz,1829) 2新种,即大腺和平水母新种(E. macrogonia Huang, Sun et Liu,sp. nov.)和湛江和平水母新种(E. zhanjiangensis Huang, Zhang et Zao, sp. nov.)。其鉴别特征如下:(1)大腺和平水母,新种;伞扁于半球形,胶质中等厚;胃柄基部塔状,胃柄较长,伸出伞腔口外;垂管长度短于口唇,4个发达口唇边缘呈齿状皱褶;生殖腺发达波状弯曲,着生于辐管下伞部,从胃柄基部延伸到伞缘外;19~24条缘触手,5~8个缘疣,触手基部呈球状,无排泄乳突;每2条触手间或触手和缘疣间有1个平衡囊,每个平衡囊有1~2个平衡石;4条辐管,1条环管。(2)湛江和平水母,新种;伞半球形,胶质厚;胃柄基部呈塔形,末端变窄;垂管较长,约等于口唇长度,口唇边缘有齿状皱褶;生殖腺带状,从胃柄基部延伸至近伞缘;缘触手多,70~125条,触手基球有排泄乳突;平衡囊数目约为触手数的1/2;4条辐管,1条环管。  相似文献   
29.
ENSO现象在夏季对台湾海峡南部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FFECTSOFENSOEVENTSONPELAGICALCOPEPODAINSOUTHERNTAIWANSTRAITINSUMMER浮游桡足类是浮游动物最重要的类群。它种类多,数量大,是海洋生态系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一个组成部分。台湾海峡南部处于南海北部与海湾海峡一个接合部,该处水系十分复杂,是闽南渔场的所在地。方金钏等1979年,陈清潮1983年,费加祺等1991,1997年报道了该区域有关浮游动物方面的研究,但有关该区域浮游桡足类年变化的研究未见报道,特别是1997年5月~1998年春季,发生了本世纪以来最强…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