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利用“平珠”生成法,通过对插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外套膜外腔中的玻片上沉积物质的分析,探讨皱纹盘鲍贝壳沉积的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玻片上沉积物质的超微结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玻片上沉积晶体的晶相,透射电镜(TEM)观察与玻片接触部分的外套膜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在将玻片插入外套膜外腔后的4~88h内,有机质首先在玻片上规则沉积。插入玻片88h后方解石晶体开始沉积,104h后出现圆形方解石晶体单位。8d后在方解石晶体表面出现文石晶体突起,15d后出现明显的堆垛型文石片层。27d后突然转变为方解石晶体的沉积。由此可见皱纹盘鲍贝壳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方解石→文石→方解石的转变为1个周期。透射电镜观察外套膜结构表明在不同的插片时间,外套膜的超微结构不一样。插入玻片24h后,高柱状细胞中的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消失,高尔基体数量减少。3d后,大颗粒细胞增多,细胞内充满分泌颗粒。7d后,外套膜上皮细胞新分泌的有机质染色较浅。本研究证明了“平珠”生成法能够模拟贝壳的自然沉积,外套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贝壳沉积过程所处不同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2.
两种海洋单胞藻浓缩与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分别用明矾和石灰水浓缩以及两种藻的浓缩液在常温(20 ±1℃)、低温(0—4℃)﹑冷冻(-30±1℃)三种温度条件下保存的结果,并对浓缩保存前后藻液的饵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1)小球藻的浓缩以80±5ppm的明矾液及4%的石灰水效果最好;(2)球等鞭金藻的浓缩以100±10ppm的明矾液及6%的石灰水效果最好; (3)保存方法以加入保护剂甘油并置于-30℃ 冰箱中效果最好,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存活率分别为95%和93%;(4)低温保存前后藻的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变化不明显;(5)用浓缩保存藻投喂中国对虾和轮虫的效果与普通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
24.
以初始体重(38.19±0.09)g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实验对象,分别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SPC)为主要蛋白源,添加0%、0.5%、1.0%和2.0%的牛磺酸,配制8种等氮等脂的配合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研究显示,SPC组大菱鲆终末体重、摄食率(FI)、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都极显著下降(P0.001)。牛磺酸对大菱鲆的FI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却显著影响了大菱鲆的SGR、FE和PER。随着牛磺酸含量升高,不同蛋白源饲料下大菱鲆的SGR、FE和PER均显著升高(P0.05)。SPC导致鱼体水分升高、蛋白和脂肪降低(P0.001),随着牛磺酸添加,鱼体水分有降低趋势,蛋白有升高趋势(P0.05)。蛋白源及牛磺酸对大菱鲆肥满度和内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SPC组肝体比显著降低(P0.05)。SPC显著降低了大菱鲆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P0.05),SPC组血清总胆固醇随牛磺酸添加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蛋白替代鱼粉条件下补充牛磺酸能够促进大菱鲆生长,并对植物蛋白导致的脂肪代谢异常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在植物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的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小肽形式的亮氨酸(Leu)或/和谷氨酰胺(Gln)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浆代谢及免疫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和Notch-Hes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组等氮等能饲料:全鱼粉组(FM),阴性对照组(Con,以植物蛋白源替代FM组中40%的鱼粉),在Con组的基础上添加0.2%晶体Leu的L组,添加0.2%晶体Gln的G组,添加晶体Leu和晶体Gln(0.095%∶0.105%)的L+G组,以及添加0.2%Leu-Gln二肽的L-G组。选取初始体质量(8.14±0.03)g的大菱鲆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研究表明,与单独添加Leu和Gln相比,共同添加Leu和Gln能更显著地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且这些指标均与FM组差异不显著(P>0.05)。L组和L-G组的血清TCHO含量高于Con组,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Con组,Leu和Gln共同添加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此外...  相似文献   
26.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及脂肪来源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包括6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设计3个脂肪水平(8%、12%和16%)的实验饲料(分别为F8组、F12组、F16组和S8组、S12组和S16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3.01±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到18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采用定量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养殖周期56 d。研究显示: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上升,饲喂鱼油饲料的鱼体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增高趋势,F16组鱼体生长性能显著优于F8组;而饲料中添加过高剂量豆油(S16组)对鱼体生长有明显抑制现象。饲料中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菱鲆肝体比和脏体比指数,而鱼体肥满度则受脂肪源影响显著。实验饲料组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影响,但显著影响鱼体粗脂肪含量,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上升。饲料脂肪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豆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且豆油组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提高。进一步检测大菱鲆脂代谢相关基因发现,饲料脂肪水平及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合成、氧化等基因表达。综上所述,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脂肪水平在12%~16%时鱼体呈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添加过多豆油显著影响鱼体生长及肝脏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27.
角毛藻属(7株)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5±1°C,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七株角毛藻(Chaetocerosspp.)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七株角毛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其主要脂肪酸为14:0(3.0-24.92),16:0(8.2-28.5%),16:1n-7(16.0-42.3%)和20:5n-3(4.2-10.42),其中B13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0.4%  相似文献   
28.
在温度为22±1℃ ,盐度为28,硝酸钠浓度分别为75,375,750,1125,1500,1875mg/L的条件下 ,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MACC/B226进行培养 ,测定了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在硝酸钠浓度为1125mg/L时 ,三角褐指藻相对生长率最高。在75~375mg/L之间二十碳五稀酸 (EPA)含量随着硝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375~1875mg/L之间EPA含量变化不大 ,在1875mg/L时达到最高值 (占总脂肪酸的12.6% )。  相似文献   
29.
饲料中维生素B6对皱纹盘鲍幼鲍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幼鲍为研究对象,探讨维生素B6对其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设计了3种维生素B6不同含量(0,40,4 000 mg/kg)的半精制饲料,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幼鲍240 d。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内脏团和肌肉中磷酸吡哆醛(PLP)的含量随饲料中维生素B6的添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不同维生素B6水平对肌肉组织中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显著升高内脏团中蛋白质的含量(P<0.05)。内脏团和肌肉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6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强,分别在维生素B6的添加量为4 000 mg/kg时取得最大值(P<0.05)。内脏团中所检测的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饲料中维生素B6添加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然而,肌肉中的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牛磺酸(Tau)的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B6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并且分别在维生素B6添加量为4 000 mg/kg时取得最大值(P<0.05)。肌肉中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蛋氨酸(Met)的含量在两个维生素B6添加组(40 mg/kg和4 000 mg/k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维生素B6缺乏组(0 mg/kg)的值(P<0.05)。  相似文献   
30.
微藻异养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铒料,在水产养殖中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微藻营养价值高,且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既是海洋药物的潜在来源, 也是人类优质的保健食品(Vincent,1969,Schwarz et al,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